道德经全文完整(29句精选好句)

道德经全文完整

1、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2、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恍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太牢,而春登台。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匮。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俗人昭昭,我独若昏呵。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忽呵,其若海,恍呵,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吾独欲异于人,而贵食母。

3、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5、以 道 佐 人 主 者 , 不 以 兵 强 天 下 。

6、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7、以 其 终 不 自 为 大 , 故 能 成 其 大 。

8、(注解便于阅读、理解,仅供参考,最好能在熟读融会贯通中自悟自得)

9、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10、老 子: 「道 德 经」 : 第 十 三 章

11、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12、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13、(解释)国要小人少。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看重死亡也不想远方迁移;虽有船车,没有乘坐的必要;虽有武器装备,没有陈列的必要。使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吃得香甜,穿的美观。住的安逸,过得欢乐,邻国之间互相看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而人民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

14、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者,生之徒也。兵强则不胜,木强则烘。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15、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16、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7、名,可设法命名,但被命名后的名字已非它原来的“名”(可名之名,非恒常之名)。

18、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

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0、微妙玄通(见解微妙而深远通达), 深不可识(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 夫唯不可识(夫惟恐言不达意), 故强为之容(故努力为之形容): 豫兮若冬涉川(开始学道者谨慎的象严冬过河), 犹兮若畏四邻(尤其惧怕邻里的干扰), 俨兮其若客(严肃的好象虔诚的客人)。 涣兮若冰之将释(继而他的性格会变的洒脱无羁涣然冰释), 敦兮其若朴(品质会变的敦厚诚恳朴实无华), 旷兮其若谷(心胸会变的旷达开朗虚怀若谷), 浑兮其若浊(意识会经历浑浊及混乱的考验)。 孰能浊以止(如何将这种混乱的杂念止住呢)? 静之徐清(把心静下来漫漫就清澈了)。 孰能安以久(什么方法能保持安静状态长久)? 动之徐生(感悟静极生动带来的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这种方法修道的人不会骄傲自满), 夫唯不盈(正因为他不会骄傲自满), 故能敝而新成(所以才能敝弃陈旧获得更新)。 

21、天下万物中,没有什么比水更柔弱了。然而对付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水了。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22、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24、(解释) 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运用别人的能力,这叫做符合自然的道理。

25、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如可以寄天下。

26、故大制不割(所以美好的制度不会割舍他的)。

27、上等的人勤奋的遵守道、中等人很难坚持道,下等的人嘲笑道,要过好就要当上等人。

28、勤而行之(会勤奋学习马上行动); 中士闻道(中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若存若亡(会将信将疑是懂非懂); 下士闻道(下士闻听悟道的方法), 大笑之(会嗤之以鼻哈哈大笑)。 不笑不足以为道(这种人不笑不足以证明大道的可贵)。 有建言者(有《建言者》记载): 明道若昧(光明的大道好似昧暗), 进道若退(前进的大道好似后退), 夷道若堆(平坦的大道好似崎岖)。 上德若谷(上德的境界好似虚谷), 大白若辱(最洁白的好似有暇疵), 广德若不足(最广大德恍似不足够), 建德若偷(修德的过程好似怠惰), 质真若渝(质朴纯真好似不坚定)。 大方无隅(远大的目标落实于障碍的跨越), 大器晚成(贵重的器皿成型于精细的雕琢), 大音希声(动听的音乐来源于单声的组合), 大象无形(伟大的形象形成于无形的感化)。 道隐无名(大道隐藏在无名事物中), 夫唯道(只有遵循大道规律的人), 善贷且成(才能善始善终并且成功)。 

  发布日期:2023-10-08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