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简介50字(60句精选好句)

居里夫人简介50字

1、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 蔡元培听后也十分悲痛,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电以示悼念:“巴黎大学校长先生:惊悉居里夫人逝世,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敬请代向其家属致意。蔡元培。”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2、1934年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托贝医生写下了这样的报告:“他所得的疾病是一种发展迅速、伴有发烧的继发性贫血。骨髓没有造血反应,可能是因为长期积累的辐射量造成的伤害。”闻此噩耗,她最喜欢的一个学生乔治·福尼埃写到:“我们失去了一切。” 蔡元培听后也十分悲痛,1934年7月8日,他用法文致唁电以示悼念:“巴黎大学校长先生:惊悉居里夫人逝世,谨代表中央研究院致以悼忱!深感她的逝世是法国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敬请代向其家属致意。蔡元培。”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居里夫人简介50字)。

3、在受聘仪式上,发生了一件别有意味的事:一同受聘的人中,有一位是施士元的中学老师,但聘的只是讲师。当施士元热情地与他寒暄时,这位老师喃喃几句,说不出什么话来。第二天,这位老师不辞而别。

4、《居里夫人的故事》是2010年4月1日女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丈卜。这本书主要介绍居里夫人伟大的一生以及艰苦条件下取得成果的故事。

5、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6、这封信是星期三发出的,星期五我就接到了居里夫人的回信,约我在星期六上午八点去她的镭研究所面谈。接到居里夫人的回信,我很兴奋,我从未见过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对她的外貌、脾气、性格一无所知。从这封信上看,字迹纤细秀丽,显然是居里夫人的亲笔手迹。可惜的是这封珍贵的信函不知什么时候遗失了,如今回想起来,仍感到非常惋惜。

7、在施士元做实验时,居里夫人经常站在他的身边,用略带严厉又近乎固执的口吻,反复地提醒必须注意的事项:一是不能用手去碰放射源,要用镊子去夹取,否则手指尖会被灼伤,变得僵硬甚至发炎;二是接近放射源时,要用铅盾挡住自己的身体,要屏住呼吸,以防把放射性气体吸入体内。居里夫人再三告诫他,这是非常关键的。

8、何泽惠一生热衷科研。大学毕业后,何泽慧去了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技术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

9、中国人在夸奖某一处地方时往往喜欢说“人杰地灵”,意即,那里不仅自然风景优美,而且由于自然之美的启迪,往往会孕育一大批的杰出人物,反过来,这些杰出人物的诞生,又为其所在的出生地添加了斑斓的人文色彩。而一层一层的人文色彩持续地添加于某一方自然水土之上,必将为这一方水土催生出更多的才俊之士,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文化圈。今天,我们已无从了解600年前的郑和从浏河的浏家岗出发七下西洋对于浏河这方水土的文化影响,以及这种文化影响作为一种背景对于吴健雄精神、志趣的形成所起的作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参与吴健雄人生坐标的确立的所有因素中,父亲吴仲裔先生的言传身教所占据的成分显然是很重的。

10、尽管被赋予中国的居里夫人这一赞誉,但其实低调的何泽惠并不喜欢,甚至很反感。

11、又恰如爱因斯坦所言:“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我对她人格的伟大越来越感到钦佩。”

12、居里夫人的品质和精神,影响了世界上的很多人。在中国,与居里夫人最接近的女科学家,莫过于何泽慧先生。

13、钱三强则考到法国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跟随居里夫人学习镭学。1943年,德国与法国恢复通信。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了一封信,问钱三强是否还在巴黎,如可能,代她向家中的父母写信报平安。信很短,因为战争时期,交战国通信限定为25个单词。(居里夫人简介50字)。

14、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家人对其的爱称为“玛妮雅”。玛丽亚行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15、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何泽慧追随钱三强来到巴黎,二人举行了婚礼。 

16、1932~1933年,我出色完成了锕元素的核谱测定工作,当时这项实验只有居里夫人的研究所才有条件完成。我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成这项实验的人。我发现了锕系α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其伽马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意味着原子核有转动状态存在。原子核的转动状态,在20多年后才由阿玻尔提出。我和居里夫人一起发现α射线精细结构的能量与一些γ射线的能量严格相等,这是核物理研究中的重要发现。

17、镭研究所是居里夫人一手创办起来的,它于1919年左右建成后交付使用,是当时全世界放射性研究三大中心之拥有当时全世界最强最齐全的放射源:5克的镭、很强的射钍源、当时全世界独有的锕系元素。而在加速器技术没有充分发展之前,天然放射性元素是核物理研究的惟一手段。

18、但是,吴健雄以及贡献了吴健雄的那个家庭与江南小镇,赋予我们的意义远不止这些。

19、玛丽·居里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走向了她生命的陨落。有几乎三年的时间里,她的精神是在一种崩溃状态里,她被她周围的强大的、恶毒的、残忍的敌意打垮了,不得不住进一所由修女开办的医院,以求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

20、“基本规律是指数规律,即一个放射源的放射性强度随时间依指数而衰减。..

21、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22、“每天上午八时至十二时,下午二时至六时是工作时间。星期天休息,有寒暑假,与大学里的规定一样。你知道放射性吗?”

23、即使是参加国际会议,她也穿着打了三层补丁的鞋,提着人造革书包,带子断了,用绳子扣着,革裂开了,用针缝起来……

24、1900年3月,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25、1978年,历经磨难的中国迎来了又一个春天。离开祖国几十年的吴健雄,从美国风尘仆仆地扑到母亲的怀抱。征尘未洗,她马上赶到恩师施士元家中。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26、论文答辩结束后,居里夫人宣布休会20分钟。一会儿,3位大师从会议室出来,居里夫人高兴地宣布:“论文通过,很好。”她向施士元伸出热情的手,祝贺他答辩成功,获得博士学位。

27、(文章原标题:《百年泽慧》。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其所著《卷舒开合任天真:何泽慧传》已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

28、1898年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29、何泽慧(1914~2011),中国核物理、高能物理与高能天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1914年3月5日生于江苏苏州市,1920年起就读振华女校,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36~1940年在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攻读弹道学,获工程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德国西门子工厂弱电流实验室工作。1943年到海德堡威廉皇帝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跟随博特教授从事核物理研究,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1946~1948年在法国的法兰西学院原子核化学实验室工作,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与钱三强一起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1948年回国参与创建北平研究院原子学研究所,成为该所唯一的专任研究员。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领导研制成功原子核乳胶,获1956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56年领导成立中子物理实验室,参与了反应堆与加速器的建设与实验,并承担原子弹与氢弹研制中的一些基础性科研任务,1964年起担任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1973年以原子能研究所一部为基础成立高能物理研究所,任副所长,分管宇宙线研究与图书情报工作。1980年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1997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30、现在回忆起来,当年的镭研究所,虽然开展了许多实验研究工作,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但后来在1932年前后,居里夫人年纪大了,长期的放射性辐射,使她严重贫血,听力与视力严重下降,体力不支,加上当时法国有几十所大学和研究部门经常请她去讲课,搞学术活动,每天均有全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与各界知名人士来拜访她,严重分散了她的注意力,影响其精力,因此,错过了一些放射性研究的好

31、这位在国外做了六年原子研究的“中国居里夫人”,还是没能被自己的国家接纳到原子弹研究的第一线。不过,一次次的打击,何泽慧并不在乎。她只在乎自己对国家有没有用,其他的名分,何泽慧从来不争不抢。

32、与钱三强结婚后,已经在德国做过两年核物理研究的何泽慧顺利进入巴黎大学居里实验室,与钱三强成为同事。在1946年召开的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钱三强在一位英国学者投影的原子核裂变一分为二的照片中发现,原子核裂变除一分为二之外,可能还存在着其他的裂变方式。此后他与何泽慧在居里实验室开始对原子核裂变做深入的研究。经过几个月的实验分析,1947年初,他们正式发表论文,证实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的存在。

33、1947年2月,何泽慧再一次观察到第二个四分裂的事例,这个事例中三个碎片是重的,一个是轻的。据估算,四分裂的概率仅为二分裂的万分之二左右。

34、钱三强认为:“科学研究要有好的传统。或许,科学界最重要的好传统就是:学术与道德的统一。善良、正直、谦逊、实事求是、永远进取与创新、热忱帮助年青一代、热爱祖国、关心人类的前途等,这些就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品质。”

35、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36、这封信是星期三发出的,星期五施士元就接到了居里夫人的回信,约他在星期六上午8时去她的镭研究所面谈。

37、直到92岁时,她不小心摔断了腿,她才接受了单位派一辆小巴车接送。

38、其实,我国除了已获诺奖的屠呦呦,还有许多女性科学家,她们的成就同样耀眼夺目,她们对于学术研究的执着与追求同样令人钦佩。今天,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这样一位伟大的女科学家……

39、文革开始前,她在原子能研究所配合两弹一星的工作。在那里何泽慧发现了原子弹的点火技术。她通过上百次的实验,破解了氢弹研制中的数据漏洞,避免了氢弹研制走弯路,使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在短短两年八个月的时间里,就全部爆炸成功,这在世界上完全是奇迹。

40、她就是何泽慧,中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我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

41、  凝聚态材料中的拓扑相与拓扑相变——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读||戴希

42、“夫人,十分荣幸见到您。”施士元恭敬地说。 

43、多年以前,在南京,在清凉山下那所娴雅的大学,我曾一连几天泡在图书馆,静静地翻阅那些发黄的纸页,久久地沉浸在中国现代历史上那一个个才女们所给我带来的悲哀里,为她们凄凉的身世,以及贮满了眼泪、呻吟与伤痛的作品:庐隐,福建闽侯人,她出生的那一天,恰逢外祖母去世,从此不为迷信的母亲所喜欢,6岁时父死,母亲带着全家投奔舅父,过着寄人篱下的日子。1922年,刚刚从北京女高师毕业的庐隐不顾家庭和社会的反对,爱上了北大哲学系学生郭梦良,并且与自己的未婚夫毅然解除婚约,同当时尚有妻室的郭梦良结合,生下了一女。两年后,郭梦良患病,撒手人寰,痛不欲生的庐隐唯有成天酗酒,以泪洗面,诅咒着造物的无情。1928年,庐隐与比她小8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李唯建相识,由友谊而爱情而结婚,度过了一段短暂的家庭生活,却不幸于1934年5月因临盆难产而死,年仅35岁;石评梅,出生在山西平定县的一个山城里,母亲是续弦,这种家庭关系的“先天不足”,使她从小就养成了一颗敏感忧愁的心,青年时代的两次病态的爱情,一次受骗,一次恋人的早夭,使她一生的作品都充斥着“冷月、孤坟、落花、哀鸣、孤魂、残叶”之类的颓败阴影;萧红,民族的风雨与命运的播弄,使她几乎承受了那一时代女性所有的苦难;生母早逝,父亲、继母对她很刻薄,为了逃避包办婚姻,只身流浪哈尔滨,即将倒毙街头时与萧军相识,两人相濡以沫,辗转挣扎于那座寒冷的大城。东北沦陷后,两萧逃到上海,见异思迁的萧军离开了萧红。饱经忧患的萧红在流亡途中与MD(端木)勉强生活了三年,终于在1942年1月带着人世给予她的全部“白眼冷遇”和一颗滴血的心,孤独地病逝于香港的一家医院里;还有张爱玲,幼年的经历与个人的情感生活更是畸形不堪;父亲属于那种典型的遗少,不仅嫖娼纳妾,吸鸦片,而且脾气粗暴,对子女极不负责任,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母亲又完全是一付西洋作派,离婚后远赴巴黎,对张爱玲也很冷漠,较少亲情。尤为令人不解的是,张爱玲,这个似乎很强悍、睿智、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女性,竟会在40年代的日占区糊里糊涂地爱上一个游戏于两性关系之间、逢场作戏的汉奸,和他留下了一段影响了自己的一生,同时又让后人说不清、道不明的乱世情缘。读她的作品,总使人感受到一股浓烈的阴冷之气……可以这样说,这几位才女残缺不全的家庭出身与坎坷破碎的情爱生活,使我们对那个动荡的、刚刚从封建黑暗中挣脱出来的“现代社会”充满了愤怒和失望,同时也使我对她们“浮出历史之表”的艰难坚信不疑,进而对某些女权主义理论深表同情。然而“不巧”的是,与她们同时的文坛上还有一个冰心。冰心,1900年生于福建福州,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了不起的一位女性作家。从她晚年所写的散文中,我们知道,少年的冰心拥有着一个较为良好的家庭环境:祖父慈祥、爱国,父母恩爱、开明,家境虽不算富有但也没有一股行将破落的家庭所有的经济恐慌,更没有封建大家庭中常见的专制、乌眼鸡似的明争暗斗甚至吃喝嫖赌等丑恶现象。此外,冰心所走过的人生道路也是幸运的,她不仅在童年跟随海军军官的父亲从福州到烟台再到北京,较早地领略过大海的壮阔、开放与祖国文化的悠久,而且顺利地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继而赴美留学,不仅未曾遭逢过现代历史上许多知名人物都曾经过的撕心裂肺的情变、婚变,相反,爱情、婚姻均美满而少波折,夫妇两人不仅是自由恋爱,而且志同道合……西哲有言:健全的思想来自健康的身心,正因如此,我们在阅读冰心的作品时才时时感受到一股健康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冰心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成功或地位的独特性,基本上就是由她在作品中所倾吐的这种清新健康的思想情感所决定的(参见沈义贞《中国当代散文艺术发展史》,浙江出版公司,1999)。也正因如此,我们肯定:在那个混乱无序的现代社会的“表象”之下,也有着一条康健有序的发展轨迹,或,冰心作为一个健全的人格与女性,她的存在,昭示着即使是在那样一个天崩地解的现代社会,也存在着些许催生、形成那种健全人格或女性的人文“绿洲”。----如果说,在我们提出这一判断时还有点底气不足因为当时进入我们视野的,只有一个冰心可供佐证,那么,现在吴健雄的出现,她的良好的家庭与教育环境对她强健的人格与卓越的事业所起的关键作用,则使我们感叹:假如20世纪中国历史上没有那么多的内忧外患、天灾人祸,假如每一个中国儿童都能拥有像冰心、吴健雄那样的生长环境,中国的今天又该是怎样的一幅景观?!

44、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名叫玛丽亚,原籍波兰。她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

45、当时巴黎大学与我们国内的大学不一样,它只有办公及教学用房,学校的教职员工及学生都分散居住在城市的各处。巴黎大学外面有一条马路叫学校路,这条路上有一家小旅馆。我就住在这家旅馆三楼一间8平方米的小屋里。屋里仅有一床、一桌、一柜及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具。我就在这个“家”里生活了近4年。

46、他们爱这幢楼,戏称之为“巴比塔”。《圣经·创世纪》说:古巴比伦要建筑一座通天高塔。上帝制造出不同的语言,使语言不同的人们无法长久住在一起,人们之间无法合作,那座塔最终没能建成。“巴比塔”就是指语言不同、民族不同的人在一起生活的地方。

47、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首次得出了前人所未见的谱线的精细结构。早先底片上出现的谱线很细,最细的只有头发那么细。我当时只有20来岁,眼睛好,看得清楚。我拿给居里夫人看,居里夫人拿着胶片对着光亮处看,又取出放大镜照着看,脸上没有表情,似乎很漠然,好像在想着什么。我想:可能是因为她年龄大了,眼睛老花、视力不好的缘故。后来,我把实验结果写成简短的论文交给居里夫人,她看后,莞尔一笑,伸出手说:“祝贺你成功,此文可以送到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

48、1916年,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49、居里夫人身为镭研究所的负责人,经常为研究经费而发愁,深感经费来之不易。她在实验室里日常穿着的那套黑色衣裙,至少已有10年历史,虽然没有补丁,但已陈旧不堪,她注意节约每一分钱。

50、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51、“淡蓝色的荧光”是以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融入了“美丽的生命”的结晶。③④段列举大量事例,具体描写了居里夫人发现镭的艰苦探索研究经过,用比衬手法,表现了她坚定执著、为科学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这成就融入了“不屈的信念”,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上的崇高赞颂。

52、1914年,何泽惠出生于声名显赫之家,父亲何澄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是老同盟会员。山西剪辫子第一人,山西第一位前往日本的留学生。也是著名的鉴赏家和收藏家,曾将苏州名园之一的网师园购入名下。母亲王季山的家族不仅世代官居高位,还是近代著名的科学望族。

53、1945年,欧洲的战事已近尾声,国内抗战胜利的曙光在望,钱三强也对自己的爱情长跑发起了冲刺,他向心仪已久的老同学发出一份简约至极的求婚信:“经长期通信,向你提出求婚。如同意,我将等你一同回国,请回信。”何泽慧以同样简练风格答复:“感谢你的爱情。我将对你永远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1946年春天,何泽慧离开德国海德堡威廉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来到了钱三强在巴黎的寓所,随身只带一只小箱子。

54、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

55、一天晚上,何泽慧在显微镜中突然看到从一个点发射出了四条粗线。钱三强观察和确定了这些径迹。经过反复讨论,他们判断这是一个铀的四分裂。这说明重原子核不仅可能存在三分裂,而且可能存在更多分裂的情况。

56、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₂,测得镭原子量为2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

57、就在1929年那个初冬的日子里,我终于成了居里夫人的一名中国学生。

58、众所周知,另一个同时代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仅离婚,再婚,还有一个私生女。他把她直接送了人。而同样是这场婚外激情的主角的保罗·朗之万,并没有受到冲击。他的凶恶的妻子在成功地煽动了舆论毁灭了玛丽·居里之后,同意他另外再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并且以此挽回了婚姻,甚至再过多年后,她还同意丈夫又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搞在一起。为了养活这个女学生情人,朗之万甚至还请求玛丽·居里在研究所为这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59、在巴黎大学注册时,我收到了一叠教授名册打印件。那上面排列着数十位法国学者和各国移民科学家的名字,其中有居里夫人。我想起在清华大学四年级学习的《近代物理》最后一章“放射性”中曾介绍过居里夫人。这位法籍波兰科学家是举世闻名的镭和钋的发现者,是“放射性”这门新兴科学的奠基人。于是,我就写了一封信给她。信上说:

  发布日期:2023-07-3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