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原文(28句精选好句)

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原文

1、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2、 诸葛亮“德、志、学”的家教观值得研究。诸葛亮所提“德、志、学”的观点发展至今,与我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每个人接受教育的内容,所谓“德、智、体、美”等并无实质性差别。只是时代不同了,每个观点的内涵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德”当然指的是德育,也是品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智”指的是智力教育;“体”指的是体育锻炼,要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美”指的是身心完美,形体的美与心灵的美,而这又与德、智、体三项密切相关,我们经常强调还是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现在看来,每个人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都必须加强这几方面的修养和锻炼,每项内容都是极为重要的。

3、节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品格和态度。

4、最后,用杜甫的一首咏颂诸葛亮的诗《《蜀相》》结束本文吧:

5、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6、年(nián)与(yǔ)时驰(shíchí),

7、 这篇文章作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二年),是诸葛亮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8、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全文原文)。

9、如果年华虚度,任随岁月而流逝,意志一天天任随时间而消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0、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于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11、公鸡看到小米,就忘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打下课铃。

12、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13、像诸葛亮、刘备这种级别的大政治家,非常善于抓住致命矛盾,因此说话虽然不多,往往都是一针见血的。尤其对子女的教育,于国于家都是百年树人的大事,不能不仔细斟酌。

14、多(duō)不(bù)接(jiē)世(shì)。

15、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6、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17、 淡泊名利才能志向坚定。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似乎没有必要设想由自己来改变历史,由自己的努力来控制谁、操纵谁。唯有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方能使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不忘自己应当树立和已经树立的抱负和目标,孜孜以求之,哪怕奋斗终生亦未取得成功,起码说明我们已经付出了努力,并非三心二意,我们是有信仰的,是愿意为理想而奋斗的人。

18、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19、这篇古文当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我们很熟悉的,曾经作为语文课本中的一条知识点大讲特讲;而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经典骈文句式,阐明修身养性之道理,千百年来也是备受推崇。其余“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都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怜子之心可见一斑。

20、谁要是能找到那块表,就将王宫里最美丽的红宝石赏赐给他。

21、诸葛亮不仅上学时读书用功,工作后一样用功。

22、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23、 这是诸葛亮54岁时将出兵伐魏,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信。这封只有86个字的短信,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殷切期望。我国古代的文臣武将经常在外,用书信、诗歌教育孩子就成了主要的家教方法。诸葛亮同时给他哥哥诸葛谨写了一封信,说“我的儿子瞻,今年已八岁,聪慧可爱,我嫌他太早熟,恐怕将来难以成大器。”从这里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缺点非常了解,他的教育也很有针对性。更重要的是这封家教书信包含了丰富的家教思想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24、 要俭朴节约。每一个善于吃苦耐劳的人,都知道“锄禾”的道理。时刻保持俭朴节约,实际上也是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常对照检查自己,不因生活、待遇改善而沾沾自喜,甚至走向腐化、堕落。从古至今,几乎每个朝代走向衰亡,都是因为没有能够保持艰苦创业时的俭朴节约,一度挥霍无度,放松了思想警惕,就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其后果是无法弥补的。例如战国时期的吴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以后,骄横无比,每时每刻都在做霸主的美梦,整天迷恋于美貌的西施,不再精心治理朝政和加强国防建设,结果在派兵攻打别国时,被越王勾践乘虚发兵灭掉吴国,导致吴王夫差自杀,国人流亡。俭朴节约,时刻警醒是多么的重要啊!

2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很励志、很经典,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努力拼搏、发愤图强,意境非常高深,它不是教育我们要我们抱着一颗宁静、淡泊之心去奋斗和打拼,只有这样才能志向高远,从而努力实现报复!

26、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27、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发布日期:2023-07-3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