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29句精选好句)

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1、这章提示我们了解一个新的事物的过程,首先是要我们先去学,然后再有思考,颠倒顺序的话和普遍事实不符。

2、⑦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论语十二章理解性默写)。

3、(2017年山东卷)《论语·述而》中将“君子”与“小人”的心态进行对比的两句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多学习几遍从中能得到新的知识,这就相当于老师啊。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6、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7、《论语》中告诉我们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默写全文、做相关的练习题。论语十二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

9、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0、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11、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1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告诉我们在温习旧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新发现。)(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13、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指的是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14、坚定不移多学习,多思考其中的疑惑,自然就能达到仁人的境界。

15、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的语句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6、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7、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18、(2018年课标Ⅰ卷)《论语·为政》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1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20、           ,           。

21、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2、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              。

23、自由朗读,注意停顿节奏,读出文言文的古风古韵。

24、《论语》中,孔子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5、在《论语》中,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修身,这是“为学之道”“修身之法”。这种思想传承下来,对历史上许多著名文士诗人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来说,同样也有着现实的意义。请你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说哪一则论语对你有启发?

2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7、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不亦君子乎?)(今)对别人的尊称。

2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d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发布日期:2024-01-3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