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莎士比亚是谁(54句精选好句)

中国的莎士比亚是谁

1、(13)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香港:大华出版社1971年版,第343页。

2、莎士比亚,值得讲四小时、八小时……但这是文学史通论,只能以后慢慢来,准备足够,下功夫,才能讲。

3、张爱玲(上面介绍李清照的时候已顺便说明了她的上榜理由,而且作品很经得起考验)(中国的莎士比亚是谁)。

4、《奥赛罗》(Othello),男主角代表爱,忠诚,嫉妒;黛丝德蒙娜代表纯真善良,另一家伙,伊阿古,代表恶。黛丝德蒙娜当众辩白爱英雄一段,非常精彩。伊阿古说坏话的技巧之高超啊,黛丝德蒙娜至死不明真相,死而无怨(瓦格纳少时写悲剧,发现全部杀光了,只好鬼魂上场)。爱与死是最接近的,最幸福与最不幸的爱,都与死接近。

5、说起曹禺,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他是我国最负盛名的剧作家。曹禺自小随继母辗转各个戏院听曲观戏,故而从小心中便播下了戏剧的种子。

6、莎士比亚写遍欧洲各国,中国人写不到外国去。莎士比亚心中的人性,是世界性的,中国戏剧家就知道中国人?中国人地方性的局限,在古代是不幸,至今,中国人没有写透外国的。鲁迅几乎不写日本,巴金吃着法国面包来写中国。当代中国人是中国乡巴佬。中国人爱说“守身如玉”,其实是“守身如土”。

7、从前的戏,看不到考状元,不肯散的。情节是俗套的,但成就是文学的。《西厢记》后,《牡丹亭》居第一。

8、(26)李昌集:《中国古代曲学史》第1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80页。

9、Ere“thearmysentforth”wasvictorious,themanhimselfdied,italwaysmakesbold-spiritedmenfilltheirclotheswithtears.

10、(15)朱双云:《新剧史·春秋》,上海:新剧小说出版社1914年版,第30页。

11、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称“金庸的武侠小说1960年代来阅读者众多,已经成为华文武侠小说界的指标。他一手创造出郭靖、杨过、韦小宝、张无忌、令狐冲、乔峰、黄蓉、小龙女等传奇人物,在华文世界造成广泛影响。”

12、TheshrinehalltotheMinister,wherecanitbefound?—outsidethewallsofBrocadeCity,wherethecypresstreestandsdense.

13、(12)孟宪强:《中国莎学简史》,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页。

14、上次我讲唐人传奇,特别推重《南柯太守传》、《枕中记》、《霍小玉传》,汤显祖正是取了这几则素材。每当碰到这种“所见略同”,很快乐。北京话是叫做“咱俩想到一块儿去了”。

15、1917年第1卷第5号、第6号、第8号和1918年第1卷第9号的上海《太平洋》杂志上,分四期刊出了朱东润两万余言的文言长文《莎氏乐府谈》,这是目前所见篇幅最长、最为细致完整的早期莎士比亚研究论文,不但介绍了莎士比亚的生平、著作、剧场、演员,还有精彩细腻的文本分析和片段翻译。

16、TheOfficeratStoneMoat

17、汤显祖的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18、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江西临川人,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

19、但他因官场倾轧而遭贬,后又复官,封为国公,一门富贵,高寿而卒。梦醒之后,才知身卧邯郸旅店中。卢生大悟,乃从吕洞宾学道成仙。

20、包天笑的译本《女律师》载上海城东女学编印的《女学生》1911年刊第二期,归入“小说”类,而就文体结构来看,则是一部完全基本具备现代话剧特征的四幕剧。

21、柳梦梅确有其人,一日见此画像,惊为天人,供奉画像,与之对谈。不久,杜丽娘鬼魂来了,相爱。柳梦梅开棺取杜丽娘,丽娘复活,成婚,且柳梦梅终于考中状元。

22、如果说,“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那么,理解曹禺的全部创作却不能局限于一种生命意识当中。曹禺的创作带有心灵的痛苦与折磨、历史的沉思与探索、时代的激情与冲动。曹禺从对宇宙人生的关切出发,真切地揭露和抨击这个不合理的社会与制度。

23、(17)包天笑:《女律师》,《女学生》1911年第2期,第110页。

24、《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又说“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25、从建院至今,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剧目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各级领导的肯定,打造艺术精品的意识已融入剧院每个人的血液。几代人的拼搏,几代人的努力,今天的天津人艺人才济济、硕果累累。一部《雷雨》久演不衰,令观众荡气回肠,流连忘返;一部《钗头凤》至今让人传颂,扼腕叹息。近年涌现的众多优秀剧目,更是特色鲜明,好评如潮,享誉大江南北。历年佳作不胜枚举,从荣获的奖项中可窥一斑,如“五个一工程”奖、文华新剧目奖、话剧金狮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剧目、话剧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剧目奖,以及个人单项奖如:梅花奖、金狮奖、白玉兰奖等,并多次荣获国家级各类演出评比活动的众多奖励。

26、作为莎剧的首次译介,本土化或归化的翻译策略是意料之中的选择,而译者对于原作文体的介绍却相当耐人寻味。根据《叙例》的介绍:“是书原系诗体,经英儒兰卜行以散文,定名曰TalesFromShakespeare,兹选译其最佳者十章,命以今名。”又称:“是书为英国索士比亚(Shakespeare,千五百六十四年生,千六百一十六年卒)所著。索氏乃绝世名优,长于诗词。其所编戏本小说,风靡一世,推为英国空前大家。译者遍法、德、俄、意,几于无人不读。而吾国近今学界,言诗词小说者,亦辄啧啧称索氏。然其书向未得读,仆窃恨之,因亟译述是篇,冀为小说界上,增一异彩。”(1)

27、本书1914年由商务印书馆重版,林纾有可能已经认识到此前的误解,封面标题中删去了“英国诗人”四字。商务印书馆将该书归为“说部”下的“神怪小说”,这一点依然遵循了林纾1904年在该书序言中表明的立场:“好言神怪”并非国家沦弱的原因,维新变革无须鄙薄自身传统。林纾《吟边燕语》的译笔事实上打动了众多读者。顾燮光读后写道:“书凡二十则,记泰西曩时各佚事,如吾华《聊斋志异》《阅微草堂》之类。作者莎氏,为英之大诗家,故多瑰奇陆离之谭。译笔复雅驯隽畅,遂觉豁人心目。然则此书殆海外《搜神》,欧西述异之作也夫。”(5)郭沫若也曾回忆,林纾所译的《吟边燕语》“使我感受着无上的兴趣。它无形之间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且即便后来读了原著,“但总觉得没有小时候所读的那种童话式的译述来得更亲切了”。(6)    

28、杜甫生于712年,见证了盛唐时代的衰落;当叛军占领首都,洪水和饥荒摧毁整个国家时,他被迫举家逃难。这些磨难构建了杜甫诗作很大一部分,他的诗词被哈佛大学汉学家宇文所安视作“当时中国百姓的心声”。

29、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是一个历史悠久、剧目丰富、底蕴深厚、人才济济的表演艺术团体。她诞生于1951年9月12日,至今已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六十多年来,剧院是在不断汲取、博采众长的开拓中发展起来的。戏剧大师郭沫若、老舍、曹禺、焦菊隐等,都曾先后来剧院观摩、指导,郭沫若亲笔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题写院名。

30、《南柯记》根据唐人传奇改编,《南柯太守传》,加些情节。《邯郸记》根据唐人《枕中记》改编。《紫钗记》也根据唐人《霍小玉传》改编,不如唐人传奇好。

31、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

32、《原野》可以说是曹禺先生写得最深也最富有争议,最富有看点的一部好戏。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显其经典本色。

33、(3)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之内涵与前景”专题研讨——中国古代文体分类学刍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第25页。

34、天津人民艺术剧院不仅是话剧艺术的圣殿,也是培养和造就艺术家的摇篮。六十多年来,从这里走出了著名编剧周振天、著名作家航鹰、著名演员马超、颜美怡、路希、李起厚、郑天庸等,以及活跃在当今银幕、荧屏、舞台上的著名演员陈道明、鲍国安、孔祥玉、王伍福、李秀明、张玉玉等,他们都曾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这块话剧艺术的沃土中磨练成长。著名导演赵路、方沉,著名演员孔祥玉,著名编剧许瑞生、钟海,著名舞美设计王卫中先后担任剧院院长。

35、“在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马云建立起他的电子商务帝国时,他也不忘卖弄自己的花名——‘风清扬’。金庸小说中一位灵巧的剑客。虽然官方表示销量有3亿册,也成了多部电影、电视剧和视频游戏的剧本,但金庸于1955年至1972年间创作的这14部武侠史诗仍不为大多数西方读者所知。它们的作者可绝不是一位普通人。”

36、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号已斋。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元杂剧的奠基人,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37、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牡丹亭》。

38、9月24日凌晨,人民解放军攻克了有10万国民党重兵防守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开创了人民解放军攻占大城市的先例,拉开了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39、1896年至1910年期间,圣约翰大学在夏季毕业典礼上用英语演出《威尼斯商人》《尤里乌斯·凯撒》《皆大欢喜》《仲夏夜之梦》等剧,是中国最早的莎剧演出用中文的莎剧演出,据目前可查的记录,是1913年上海城东女学于寒假期间举行游艺会(1月7日-2月5日)期间上演的新剧《女律师》(即《威尼斯商人》)。(12)该演出所用的剧本为包天笑根据林纾、魏易所译《吟边燕语》中的《肉券》改编而成,易名为《女律师》,根据包天笑的回忆,“因为在女学校里演出,而为安东尼辩护的,却又是一位女律师,所以便取了此名”

40、Thricecalledon,urgedrepeatedly:hisplansforalltheworld. fortworeigns,foundingandsustaining:anoldofficer’sheart.

41、中国剧作家的创作观念是伦理的,寓教于戏,起感化教育作用,在古代有益于名教、风化、民情。有了这种观念,容易写成红脸白脸、好人坏人,不在人性上深挖深究。儿女情长,长到结婚为止;英雄气短,短到大团圆,不再牺牲了。作家没有多大的宇宙观、世界观,不过是忠孝仁义,在人伦关系上转圈圈。这些,都是和莎士比亚精神背道而驰的。

42、(1)施蛰存:《中国近代文学大系,1840-1919:翻译文学集》第3卷,上海:上海书店1991年版,第171页。

43、安(白)鲍姑娘,真感激你。你真可算得冰雪聪明了!(17)

44、众所周知,中国对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介绍,最初源自关于兰姆姐弟《莎士比亚故事集》(TalesFromShakespeare)的译介。1903年,上海达文社出版《澥外奇谭》,选译了故事集中的十篇,译者不详。根据该书附志的《叙例》,译者明确主张本土化的翻译策略,“书中人名皆刻意翻译求似中国姓名”,如韩利德(Hamlet)、葛洛兆(Claudius)、燕敦里(Antonio)、宰路(Shylock)等。另外,每个故事都冠以章回体风格的标题,并且两两前后对仗:

45、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46、朱东润在《莎氏乐府谈》一文重点分析了《凯撒记》(《裘利斯·凯撒》)和《铸情记》(《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部剧。在评论《凯撒记》一剧的时候,朱东润大段翻译引用了原剧第三幕第二场的布鲁多与安东尼演说以详实的译文直接呈现了莎翁“不在长枪大戟之际,而在轻描淡写之间”的“文字之妙”:“此段数十行中复分两幅,前幅所以见布鲁多为温文尔雅之君子,非赳赳武夫所可比;后幅所以言凯撒之阴魂尚隐隐在侧。”李伟昉指出,朱东润在中国反袁称帝进步运动中,大幅评介布鲁多与安东尼演说,赞美秉性刚正的布鲁多捍卫罗马自由和民主,“不是故作卖弄,随意为之,而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对《铸情记》的研究中,朱东润翻译并引用了剧中两个重要场景片段,包括第二幕第二场著名的“花园夜语”及第三幕第三场罗密欧因杀人被放逐前私见劳伦斯神父的对白。

47、最伟大的戏曲家,是汤显祖。他应该成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可惜没有成。另有郑若庸、屠隆、梁辰鱼、张凤翼、王世贞、沈璟、陆采、徐复祚、梅鼎祚、汪廷讷。后又有阮大铖、尤侗、李渔、李玉。

48、汤剧的意义是,情真,可以只是梦见,情痴,死人可以复活。五十五出中,以《惊梦》、《写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诸出为精华。古代中国少女的情感总是抑郁不宣,汤显祖大胆而细腻地呈现,故历来少女爱读《牡丹亭》。

49、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牡丹亭》。

50、我想歌也无益,哭也无益,笑也无益,骂也无益。你看从前法国路易十四的时候,那人心风俗不是和中国今日一样吗?幸亏有一个文人叫做福禄特尔,做了许多小说戏本,竟把一国的人从睡梦中唤起来了。想俺一介书生,无权无勇,又无学问可以著书传世,不如把俺眼中所看着那几桩事情,俺心中所想着那几片道理,编成一部小小传奇,等那大人先生、儿童走卒,茶前酒后,作一消遣,总比读那《西厢记》《牡丹亭》强得些些,这就算我尽我自己面分的国民责任罢了。(2)

51、有评论家将他与莎士比亚比肩,称金庸为300年来中国文坛最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52、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的审美思想的核心是“尚真”与“重情”,他主张反对教条思想,呼吁个性解放,摆脱礼教钳制。

53、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发布日期:2024-01-3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