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全文及翻译完整(107句精选好句)

论语全文及翻译完整

1、试译:子张说:“养德不弘深,信道不坚定,怎么能说有德?怎么能说不信道?”

2、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4、试译:孔子向公明贾打听公叔文子的为人,说:“真的吗,先生不说不笑,不拿钱财?”公明贾答道:“这是传话的传错了。先生该说的时候才说话,人家就不讨厌他的话;心中欢喜才笑,人家就不讨厌他笑;只有符合道义他才拿钱财,人家不讨厌他拿。”孔子说:“是这样啊,难道真是这样吗?”(论语全文及翻译完整)。

5、试译:孔子在匡地被围困,说道:“文王去世了,先人的文化遗产不在我们这里吗?假如老天要想灭掉这些文化,我们后来人就不会知道这些文化了。假如老天不想灭掉这些文化,匡人又能拿我怎么样?”

6、试译:阙党的一个少年在传话。有人向孔子打听,说:“是个上进的孩子吧?”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成年人的位置上,看见他同长辈并肩走路,看来不是求上进的,是想快点出名的。”(论语全文及翻译完整)。

7、1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8、15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15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

10、16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shàohū)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11、18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12、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就会败坏德行。小事不忍耐,就会败坏事业大计划。”

13、(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14、(译文) 孔子说:“听到人议论笃实诚恳就表示赞许,但还应看他是真君子呢?还是伪装庄重的人呢?”

15、(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16、试译: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三次出任当令尹,不见有喜气;三次免职,不见有怨气。每次离任,总要将自己在任公务的经办情况一一转告新令尹。这人怎么样?”孔子说:“忠心耿耿啊。”子张问:“仁吗?”孔子说:“不知道。仁体现在哪里?”

17、18子曰:“恶(wù)紫之夺朱也,恶(wù)郑声之乱雅乐也,恶(wù)利口之覆邦家者。”

18、试译: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答复说:“我对这事还没有自信。”孔子听了很高兴。

19、试译:孔子说:“年轻人何不学点《诗》?学点《诗》,可以激发联想,可以锻炼眼力,可以扩大交际,可以抒发不满。近一点,可以用来孝敬父母;远一点,可以用来侍奉君王。还可以多多记住鸟兽草木的名称。”

20、(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21、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16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23、29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24、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时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竟然连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已。”

25、(译文)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装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但他的那种装傻别人就做不到了。”

26、(译文1)孔于说:“钻研异端邪说,那是很有害的啊!”

27、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28、(8)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29、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30、试译:孔子说:“好朋友三种,坏朋友三种。结交正直、守信、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好处。结交邪恶、伪善、巧舌如簧的朋友,有坏处。”

31、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2、译文:有子说,“一个人能够孝顺爹娘,敬重兄长,却喜好违犯上司,那是少有的;不喜欢违犯上司,却醉心于捣乱,这样的人从来不会有。君子抓根本,根本扎稳了,一切为人处世之道自然生发出来。孝敬父母,尊敬哥哥姐姐,这就是仁的根本吧!”

33、试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后,才订正了音乐,使《风》、《雅》、《颂》各归其类。”

34、(解读)应该见义勇为的事你不去做,不应该祭祀的你却去祭祀,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你是“当做不做,豆腐放醋。”用四川的方言来说,你是个“二百五”。

35、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36、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37、(解读)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时“三月不知肉味”(《迷而》)如此沉醉,当然会认为它尽善尽美了。

38、(2)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成了有名的商业家。

39、试译:有人问孔子说:“先生为什么不从政啊?”孔子说:“《尚书》上讲:‘孝悌啊孝悌,只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了,国政也会由此理顺的。’”这也是从政嘛,何必非要当官才算从政呢?”

40、(注释)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可耻,饿死于首阳山。孔子称他们二人为“古之贤人”(《述而》)。②旧恶:宿怨,旧仇。③是用:是以,因此。希④:通“稀”,少。

41、26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yì)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42、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43、(译文)子夏说:“大节上不能超越界限,小节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44、(译文)仪这个地方的长官请求见孔子,他说:“凡是君子到这里来,我从没有见不到的。”孔子的随从学生引他去见了孔子。他出来后(对孔子的学生们)说:“你们几位何必为没有官位而发愁呢?天下无道已经很久了,上天将以孔夫子为圣人来号令天下。”

45、(译文)子夏问孔子:“‘笑得真好看啊,美丽的眼睛真明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

4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47、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48、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49、试译:子贡问:“君子也有讨厌的事情吗?”孔子说:“有啊——讨厌专门说别人的不好,讨厌在下位谩骂上司,讨厌蛮勇无礼,讨厌刚愎自用顽固不化。”然后问:“赐啊,你也有讨厌的事情吗?”子贡说:“我讨厌剽窃还自以为聪明,讨厌桀骜不逊还自以为勇敢,讨厌揭人短处还自以为直率。”

50、(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51、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52、试译:孔子说:“一个人发愿向道,却以穿得破、吃得差为羞耻,那就还不到跟他深谈大学之道的时候。”

53、(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4、24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55、试译:孔子说:“中等以上的,可以给他讲高深些;中等以下的,不可以给他讲高深了。”

56、(译文)孔子评论《韶》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也好极了。”评论《武》乐说:“声音美极了,内容却不够好。”

57、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58、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59、1季氏将伐颛臾(zhuānyú)。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欤?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rén)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xiàng)矣?且尔言过矣,虎兕(sì)出于柙(xiá),龟玉毁于椟(dú)中,是谁之过与欤?”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bì)鄪,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xiàng)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60、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

62、译文: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63、(译文)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64、述而第七1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65、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6、(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67、(译文)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68、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69、译文:孔子说:“对于学问德行,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有以它为乐的人。”

70、(译文2)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抒发快乐的感情,但没有放荡,抒发哀怨的感情,但不致损伤。”

71、(注释)①太庙:太祖(开国之君)的庙。周公旦是鲁国的始封之君,所以,鲁国的太庙就是周公的庙。②鄹(zou)人之子:指孔子,鄹又作陬,地名,即《史记.孔子世家》所说的“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的“陬”,是孔子的出生地。鄹人则指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经做过鄹大夫,所以称为鄹人。

7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73、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稀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稀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稀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74、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75、译文:孔子说:“有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伴。”

7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里仁》)

77、24子曰:“君子欲讷(nè)于言而敏于行。”

78、(译文)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只是说能够赡养父母便足够了。然而,就是犬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么赡养父母与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79、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80、4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81、孔子说:“该是‘恕’吧!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应强加给别人。”

82、  先生说:“穿着破旧的`绵絮袍,和穿狐裘的人同立在一起,能不感为耻辱的,只有由了吧!”“《诗经》上说不忮刻,不贪求,这有什么不好呀?”子路听了,从此常诵止此诗。先生说:“这样又何够算好呀。”

83、(译文)子贡问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这就够说是一个君子了)。”

84、2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85、试译: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虚华。文采和质朴均衡发展了,才能修养成君子。”

86、试译:棘子成问:“君子内秀就可以了,何必外表有文采呢?”子贡说:“可惜啊,夫子竟这样说君子!四马的飞车也赶不上说话快。文采好比内秀,内秀如同文采。虎豹的皮有如犬羊的皮,本来是各有毛色的。”

87、(译文)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

8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89、4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90、23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91、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zī)升堂,鞠躬如也,屏(bǐng)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mò)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cùjí)如也。

92、(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又能从内心责备自己、作自我批评的人。”

93、(译文)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说:“仲尼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子贡说:“周文王武王的道,并没有失传,还留在人们中间。贤能的人可以了解它的根本,不贤的人只了解它的末节,没有什么地方无文王武王之道。我们老师何处不学,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94、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95、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6、(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过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见过厌恶不仁的人。爱好仁德的人,是不能再好的了;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让不仁德的人影响自己。有能一天把自己的力量用在实行仁德上吗?我还没有看见力量不够的。这种人可能还是有的,但我没见过。”

97、试译:孔子说:“君子有时候可能不仁吗?不过没有哪个小人是仁的。”

98、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9、(译文) 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00、(1)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101、(3)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02、孔子说:“当你看到一个既有能力又有美德的人,你就想和他一样好;当你看到一个不道德的人,你就要反省自己,看看你是否有和他一样的缺点。”

103、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04、7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hè)蓧(diào)。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耘。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返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105、(注释)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写男主人公追求心上人的忧思,并想象追求到以后的快乐。②淫:不局限于现代仅指性行为的狭义,而取广义的解释,即过度的意思。

106、试译:孔子说:“奢侈,就不谦恭;太节约,就寒酸了。与其不谦恭,倒不如寒酸些。”

  发布日期:2024-01-2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