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烟和焙茗(54句精选好句)

茗烟和焙茗

1、而且这些人名,从词性上来看,都是一个动词加一个名词,不仅读起来很清雅,也十分有画面感,这大约也是贾宝玉所憧憬的生活场景。(茗烟和焙茗)。

2、小人物有大作用,曹公通过对茗烟的描写更加深刻的加深了读者对男主角宝玉的了解。茗烟在后面的回中改名了蓓铭,其谐音就是悲鸣,也就是曹公通过这个小人物,对曹家命运的一个伏笔。

3、两个对国家有功的兄弟贾演与贾源,被封为公爵,一个封宁国公,一个封荣国公,两支绵延下来,形成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大家族。贾演与贾源是第一代,请注意他们的名字中都带有“水”。

4、(丫环--银蝶、文花、炒豆儿,小厮--喜儿、寿儿)(茗烟和焙茗)。

5、·第五十六回:早有人捧过漱盂茶卤来,宝玉嗽了口。

6、贾珠(贾政长子,病死)--(妻--李纨,丫环--素云、碧月)

7、(丫环--鹦鹉、琥珀、翡翠、玻璃、珍珠--非袭人)

8、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相向掩柴扉,清香满山月。  

9、(雪雁、春纤、藕官--优伶之一)(奶娘--王嬷嬷)

10、       这一特点在第十九回茗烟和卍儿偷情而被宝玉抓住的故事中也有生动的表现。茗烟因为刚被主人拿住了错,就主动提出大胆犯规而讨好宝玉:“这会子没人知道,我悄悄的引二爷往城外逛逛去,一会子再往这里来,他们就不知道了。”当宝玉提出要去花袭人家看看,茗烟很高兴地说:“好,好,到忘了他家。”可是,他立刻又说:“若他们知道了,又说我引着二爷胡走,要打我呢!”让宝玉说了“有我呢”的担保话才放心前往。果然,到了袭人家,袭人知道只有茗烟跟着宝玉出来,立刻责备茗烟:“你们的胆子比斗还大。都是茗烟调唆的,回去我定告诉嫫嫫们打你。”茗烟的反应是“撅了嘴便道”:“二爷骂着打着,叫我引了来,这会子推到我身上。我说别来罢,不然我们还去罢。”针对茗烟回答袭人的话,有脂批:“茗烟贼。”“贼”其实就是“乖巧伶俐”而且善于保护自己的意思。

11、哎!按书中的交代,这茗烟就是焙茗。二十四回以前叫茗烟,二十四回叫焙茗,到三十九回又改叫茗烟,始终没离开茶。但茗烟却不能时时陪伴在宝玉身边,他不能进入大观园,因为那是女儿国,他只能在宝玉外出时跟随左右。

12、至于墨雨,从成对出现的小厮和丫鬟名来看,似乎与茗烟对称。这个名字,前八十回里也只出现这一次。八十回后还有几次出场,那就另当别论了。

13、除了他们两人,宝玉身边的男仆还有哪些人呢?

14、贾政(贾代善次子,工部员外郎--怀疑有误)(妾--赵姨娘)--(兄弟--赵国基)

15、宁国府贾代化生了两个儿子,贾敷和贾敬。贾敷早夭,小说跟他无关。贾敬健在,一味好道,对贾珍有失管教,所以秦可卿判词有: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

16、宝玉去读书带着这三个小厮,可见他们是宝玉比较信任和得力的,而长宝玉几岁的李贵,则更成熟沉稳,在关键时刻,能够掌控局面。

17、       卍儿的“卍”也是一个生殖符号。因为符号卍是不断头的,让卍和卐通过各种形式的组接方式联系起来,线段就朝一个方向不断延伸,卍符号也由一点向四面不断扩张,只要延伸,就永不断头,故怡红院有“卍福卍寿”的装饰工艺。卍符号和《洛书》符号也有一致性,都有生殖信息在内,“携带着生殖信息,依循着演化机制,发挥着扩张功能,进行着不息的生命衍化。”因此,第十九回茗烟和卍儿偷情的故事,茗烟说卍儿母亲生她时梦见卍字锦缎,都有一种生生不息的象征内涵。

18、植根于清代深厚的茶文化土壤,《红楼梦》满纸茶香,其中提到的茶事有262处,出现茶字459次。这些穿插在故事情节之中的茶元素,能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浓郁的茶文化氛围。

19、经过学者考究,“茗烟”一词原句是“古桂林边棋局湿,白云堆里茗烟青。”,出自于唐代贯休所做的诗《陪冯使君游六首•登干霄亭》。贾宝玉从这首诗中取了茗烟二字,就是比其他人取的名字要好听。茗烟的涵义经过学者的研究,说的是泡茶的时候会出现的水汽。贾宝玉是世家公子,平常喝的茶自然是一等一的好茶,在贾府这样的人家中,喝茶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20、而古代文人同样也很喜欢把玩这种闲情逸致的东西,沏茶和泡茶当然是其中一种。贾宝玉说是不喜欢读书考取功名,却对文人雅事极有兴趣。贾宝玉在为下人取名的时候,也许就是用自己所喜爱之物来取名的。沏茶时出现的烟雾一样的水汽是很美的,这也许给了贾宝玉启发,用茗烟一词为自己的小厮取名。

21、贾琏和王熙凤生有一个女儿叫巧姐,因为农历情人节(古称“乞巧节”)时出生,倒没有草字,含有碰巧幸运之意,最后嫁给了刘姥姥孙子板儿,隐居乡村。有版本说,贾宝玉和宝钗也生了个儿子叫贾桂。

22、“焙茗”这个名字与饮茶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荈、蔎、葭萌、荈诧、槚、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唐代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

23、       第八十回“丑道士胡诌妒妇方”,宝玉到天齐庙还愿,那个江湖道士王一贴和宝玉午饭后闲扯,宝玉想和王道士要一个治疗女人妒忌的药方给夏金桂以救香菱,让其他男仆出去自便,“只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依在他身上”。这写出宝玉和茗烟关系的亲密,以至于王道士“心有所动,便笑嘻嘻走进前来,悄悄的说道:‘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大了,如今有了房中事情,要滋补的药,可是不是?’”宝玉没听懂,茗烟则喝王道士:“该死,打嘴。”对宝玉的追问则说:“信他胡说。”这个情节说明,茗烟作为男仆,对性关系、滋补药等社会情事比宝玉懂得更多。而宝玉靠在茗烟身上,让王道士误以为宝玉和茗烟有同性恋关系。小说中也的确写贾琏等贾府男子有时拿小厮发泄性欲。不过,第八十回也有专家认为并非曹雪芹原作,而是他的亲友所补,似可不必深论。(待续)

24、贾璜(妻--金氏,金氏嫂--胡氏,胡氏子--金荣)

25、·第八十四回:李贵传老爷的话,叫吃了饭过去。我赶着要了一碟菜,泡茶吃了一碗饭,就过去了。

26、紫鹃还是紫鹃花,有花中西施之美誉,结合林黛玉“病如西子胜三分”,西施当年入吴宫,在在影射林黛玉与贾探春如娥皇女英一同远嫁同为王妃的命运。只是林黛玉绝不会屈从命运,必然很快客死异乡,那么紫鹃将何去何从?

27、(小蝉外祖母--夏婆子--黛玉丫环藕官干娘)

28、到了第二代就是贾代化和贾代善,他们是“代”字辈的,名字中都有一个“代”字。因为爵位世袭,宁国公贾演去世后,公爵位置由儿子贾代化继承;荣国公去世后,公爵位置由儿子贾代善继承。不过,《红楼梦》故事开始的时候,贾代化与贾代善都去世了。

29、(香菱母--封氏,封氏父--封肃--后接济贾雨村)

30、除了这一回,《红楼梦》还提到哪些茶?都有什么用?

31、       这真把茗烟写活而且写绝了!       茗烟其实早就猜到宝玉是祭奠金钏,既然宝玉不明说,自己也就不捅破窗户纸,但他这番祝词,不是分明道出了宝玉的心里话吗?而且说得多么幽默有趣,这是一个何等聪明的小伙子啊。特别是茗烟建议把香炉放到井台上,更是画龙点睛之笔,要知道金钏就是投井而死的。还有一个更深微的照应:宝玉焚香怀念金钏,香燃有烟袅袅而通幽魂,而茗烟之名不就有烟字吗?

32、(王荣、张若锦、赵亦华,钱启吴兴家的、郑华家的)

33、茗烟是热茶飘散的香气,一飘就散了。听着文雅好听不算吉利。而焙茗却是制茶的过程,同样香气四溢。焙茗的结果是得到好茶,而茗烟的结果是残渣冷汤。两者不能同日而语。也许贾宝玉给茗烟改名焙茗,就是心中存了祝福的痴念。

34、宝钗道:“断断使不得!你们这里多少得用的人,一个一个闲着没事办,这会子我又弄个人来,叫那起人连我也看小了。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人来:怡红院有个老叶妈,他就是茗烟的娘。那是个诚实老人家,他又和我们莺儿的娘极好,不如把这事交与叶妈。他有不知的,不必咱们说,他就找莺儿的娘去商议了。那怕叶妈全不管,竟交与那一个,那是他们私情儿,有人说闲话,也就怨不到咱们身上了。如此一行,你们办的又至公,于事又甚妥。”

35、(藕官干娘--夏婆子--探春丫环小蝉的外祖母)

36、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其中蕴含着范围极广、密度极大的传统文化元素,如服饰文化、建筑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玉文化、医药文化、节日文化、戏曲文化、婚葬文化和寿辰文化等。由此,《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承担着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鉴于此,北师大实验中学2019级高中语文组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组建了系列“红楼传统文化”专题研究小组。以期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揣摩《红楼梦》的典雅和深刻,进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近期,我们将陆续推送由北师大实验中学2019级高中语文组教师编撰的“红楼传统文化”专题研读成果。今日奉上由汪文龙老师编撰的《红楼梦》茶文化研读成果。文末附有往期链接,以飨诸君。

37、贾代化这一支,也就是宁国府这一支,生了两个儿子,一个是贾敷,一个是贾敬。贾敷很早死掉,小说跟他无关。贾敬非常重要,但在小说中出现的场次很少。

38、·第二十四回:不想二爷要茶吃,叫姐姐们一个没有,是我进去了,才倒了茶,姐姐们便来了。

39、下面我们就来一一列举几件:恋风流情友入家塾,起嫌疑顽童闹学堂。这一回大家都非常熟悉,先开始秦钟、金荣、香怜、玉爱几个无非就是斗斗嘴磨磨牙而已,估计也打不起来。然而偏偏茗烟这个愣头小子掺和进来了,结果弄得鸡犬不宁,大闹学堂,可谓真真是个惹祸精。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元妃省过后有一天袭人回家去了,宝玉倍感无聊,宁国府贾珍就叫他过去看戏,宝玉一向不喜欢看热闹戏,所以便想着去看宁府小书房中的一副美人画,谁知竟撞到了茗烟正和一个小丫头在干那警幻所授云雨之事。茗烟此时大概是想讨好宝玉,就撺掇宝玉到外面去逛逛,于是他们去了袭人家,接下来引出一大段花解语。这大概是宝玉第一次切身感觉到离别的可怕。西厢记秒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话说宝玉跟姊妹们住进大观园后,心满意足,再无别项可贪求之心。日子久了,谁想静中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去进来只是闷闷的。于是茗烟就把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脚本拿给他看。后来我们便看到了宝黛二人共读西厢的画面,从全书看来,此处应该是黛玉、宝玉真正把爱情挑明了的地方,之前的都是各自埋藏在各自的心底,不曾提及,也不敢提及。

40、·第二十三回:茶事入诗《秋夜即事》“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冬夜即事》“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41、第二十六回则有这样的喜剧性场面:宝玉正借《西厢记》曲词和黛玉调情,只见袭人走来说道:“快回去穿衣裳罢,老爷叫你。”宝玉“不觉打了一个焦雷是的”,赶快出来,却是薛蟠通过茗烟传假信息哄他出来:薛蟠拍着手跳出来,笑道:“要不说姨爹叫你,你那里出来这么快!”茗烟也笑着跪下了。宝玉怔了半天,方解过来,是薛蟠哄他出来。薛蟠连忙打躬作揖陪不是,又求:“不要难为了小子,都是我逼他去的。……宝玉向茗烟道:“反叛入(“入”字下面加“曰”)的,还跪着作什么! ”茗烟忙叩头起来。

42、《红楼梦》中各种与茶有关的情节,都分别有什么作用?

43、说焙茗啊,今天上午重温蒋勋讲红楼梦,讲到闹学堂这一节,说起茗烟的名字,茗,是茶,茗烟,是茶的烟气,一种氤氲的诗意悠然而生。关于茗烟这个人,我以前到不怎么关注,题主出这个话题对我来说还蛮新的,以后可能会更注意注意他。

44、       第九回顽童闹学堂,贾蔷挑唆茗烟出头,小说中写“这茗烟乃是宝玉第一得用的,又且年轻不晓世事,如今听贾蔷说有人欺负宝玉、秦钟,心中大怒。一想若不给他个利害,下回越发狂纵难制了。这茗烟无故就要欺压人的,如今听了这个信,又有贾蔷助着,便一头进来找金荣,也不叫金相公了,只叫说:‘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几句话就把一个豪门少年仆人的特性写得淋漓尽致。

45、第十九回,茗烟同卍儿在小书房幽会,被宝玉抓了个现行,没有受到责罚。茗烟为取悦小主人,将宝玉引到城外袭人家。

46、雪雁善迁徙,春回秋去,代表林黛玉漂泊人生,背井离乡来寄养到到贾家。而紫鹃更进一步阐述林黛玉栖身贾家的事实。

47、公子王孙虽多,哪一个不是三房五妾,今儿朝东,明儿朝西?要一个天仙来,也不过三夜五夕,就丢在脖子后头了,甚至于为妾为丫头反目成仇的。

48、       第四十三回“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凤姐过生日,宝玉却一大早跑到城外去祭奠金钏——暗示这一天也是金钏的生日:“原来宝玉心内有件私事,于头一日就吩咐茗烟:‘明日一早要出门,备下两匹马,在后门等着,不要别人,只你一个跟着。说给李贵,我往北府里去了。倘或要着人找,叫他拦住不用找,只说北府里留下了,横竖就来的。’茗烟摸不着头脑,只得依言。”第二天到了水仙庵,宝玉以洛神作为金钏的化身而流泪怀念,在庵里借了香炉,“命茗烟捧着炉。出至园后,要拣一块干净地方儿,竟拣不出来。茗烟道:‘那井台上如何?’宝玉点头,一齐来至井台上,将炉放下。茗烟站过一边,宝玉掏出香来焚上,含泪施了半礼,回身便命收了去。”

49、综上所述,“焙茗”和“茗烟”两个名字所引起的困惑,应该是作者对其命名的不确定性所致,“焙茗”这个名字应该是作者某一阶段对这个人物命名的倾向性表现,恐思虑再三之后,仍就用了最初的“茗烟”,只是在后期的增删中未及完全处理,所以遗留至今,成为前后不一的模样。

50、皇室人物15人;宫女太临55人;封爵人物51人;官吏67人;

51、另一个儿子贾政,为人比较正经,妻子是四大家族之一王夫人,贾母因为偏爱小儿子,跟贾政住在一起,这埋下了北院南院争斗的祸根。

52、       这个原则体现在小说人物所占的篇幅上,是女儿的镜头远多于男子,青年比成年老年露脸的机会更多。看前八十回,贾赦和贾政等成年男人,对他们的描写,是减少到最大限度的。贾政只有宝玉上学前、题咏大观园和元宵节假日猜灯谜等很少几次出场,笔墨极为经济,在宝玉挨打后则被打发出差,从此长期在外,直到第七十一回才回到贾府。贾赦在鸳鸯事件中是主角,却只有几句威胁鸳鸯的话语而已,就是个“幕后”的黑手,一个“影子”似的人物。此外贾珍、薛蟠等,也是如此待遇。这在后四十回续书中大异其趣,“贾存周报升郎中任,薛文起复惹放流刑”,“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宁国府骨肉病灾侵(“亻”改“礻”),大观园符水驱妖孽”。贾政、薛蟠、贾赦等“须眉浊物”都成了整回整回的主角人物。“两种《红楼梦》”的思想和美学差异,在对人物描写篇幅的畸轻畸重上就可一目了然。

53、此外表现茗烟的“贼”,还有一些小情节。如第二十三回宝玉“静中忽生烦恼,忽一日不自在起来,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出来进去只是闷闷的”,这是青春期的心理骚动,这时只有茗烟最理解宝玉,“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这是茗烟在引诱宝玉看“禁书”和“黄书”了,这些小说、戏曲,在那个时代像贾府那样的家庭,青少年是不允许看的。所以紧接着茗烟又嘱咐宝玉:“不可拿进园去,若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呢。”

  发布日期:2023-12-07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