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太可怕了(90句精选好句)

心学太可怕了

1、面对那些流言蜚语,不需要辩解什么,只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做成了,那些闲话自然就没了。

2、所以,“致良知”的魅力依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理论体系,而是知行合一。是让一个立志向上、追求进步的人,去坚持做对的事,改掉做错的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

3、回去的路上,皇帝最大的乐趣是天天隔着笼子与宁王聊天,用铁签弄上一块肉,喂朱宸濠。朱厚照在一条河里学着渔民撒网捕鱼,不小心掉入水中,病了,发起高烧,回到宫中,即驾崩。朱厚照一生爱玩,各种创新玩法层出不穷,跟太监玩,跟动物玩,也玩丢了自己的健康和性命,他没有留下孩子。

4、庄子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5、作者:沐安,本文首发读书369(ID:dushu369com),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君与你一起,听名著、读美文,用读书点亮你的人生!转载请联系读书3

6、于是,王阳明又颠覆了朱熹。既然不存在那个客观的先验的真理,那么我说什么是真理什么就是。“心外无物”“我心即宇宙”“六经注我”的观点都出来了。王阳明,类似于西方思想史上的存在主义者,也更像是个后现代主义者。西方人打倒了三流的柏拉图。

7、心学让人从琐碎的格物致知、特别是礼乐教化中解放出来,讲“顿悟”“自性具足”“人人可以成圣贤”,这是对人性的一次解放,对人主观能动性的一次激励。这对当代人仍然具有巨大意义。所以今天心学影响力仍然很大。

8、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禅宗的经典嘴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PK“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王阳明的心学也一直被质疑外儒内禅,这里暂且不讨论。

9、王阳明的心学包括三大体系,这三大体系分别是:

10、不断选择抛弃哪些不必要的东西,内心才不会被遮蔽,光照进来,才能看清自己内心需要的是什么。

11、王阳明当年所受的教育是儒家思想的教育,他的心学理论也是用儒学来表述的,当然了,也只有这样当时的人才能接受,才能更好的理解。

12、乍一听还是有点懵逼。你一看花花草草,花的颜色就明亮起来,你问过花的感受吗?这好像还是有点狡辩。野花也是有尊严的,就算它是寂寞开无主,也不能否认人家的存在吧?

13、困而学之者,最高的思想,也只能走上这条路了。朱熹的思想把王阳明坑坏了。穷尽世界的知识,并总结出一套客观先验的真理出来,按照朱熹的思想,王阳明真的去这么干了,他格竹子把自己格的吐血,依然无法找到那个先验的客观的天理出来。

14、简单来讲,王阳明的意思就是说,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构成了你的全部世界。除此之外,对你来说,不存在另外一个世界。或者说,另外一个所谓的客观世界,对你来说不存在任何意义。

15、第知行工夫中“行”的根本目的,是要彻底克服那“不善的念”而达于至善,这实质上是个道德修养与实践的过程。

16、直到有一天,他去了监狱,见到了一个犯人,他很满意,于是着手作画。

17、 胡九韶说:“我们生在太平时代,没有兵荒马乱,全家还能有衣穿有饭吃,家人没有生病的,也没有被关押的,为什么不是幸福呢?”

18、人心不足,你越是付出,他就越希望索取更多,这个小故事让人性的贪婪一览无余。

19、就是这个天才,没想到第二次考试又失败了,按一般人的心理推测,这压力太大了,当时跟王阳明同舍的一位考生也落第了,感到无脸见人,王阳明安慰他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显出了其心不为物役的力量。

20、这个词被用的有点滥,通常大家容易理解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要学以致用巴拉巴拉。

21、阳明学,又称王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是由王守仁发展的儒家学说。根据王守仁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

22、所以,在王阳明看来,“理”不在外部事物,而在人的心中,是心中的道德良知。王阳明说:“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传习录》)他认为,理不是朱熹说的“天理”而是人心中的道德意识。

23、王阳明就成了智慧的顶点了。我看到有一个特别夸张的一个说法:中国有两个半完人,听说过这个说法吗?第一个完人是孔子,第二个完人是王阳明。半个完人是曾国藩。哎呀,什么完人?这些人都完蛋了,真完了,这些人全完蛋了。在圣经面前他们所谓的心学就是初二的伎俩。而且这种心学最大的一个阻挡就是。我不需要外在的福音,因为心里面都有了嘛。王阳明怎么说?心外无物。

24、程朱理学还达不到使宋朝衰弱的高度。至于程朱理学跟宋朝的衰败,我认为是没有必然关联的。理学只不过是一种思想学术,完全上升不到国家存亡的层面。而且宋朝其实并不是弱小的一方,宋朝的经济始终都非常发达。宋朝最大的问题,其实是重文轻武。程朱理学绝对不能代表文人,他们只是文人中的一个分支而已。

25、王阳明的心学会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有所启发,使我们看到,心本来有其不可动摇的力量之所在。

26、在王阳明看来,人人都是圣人,人人都有良知。关键是很多人的良知被遮蔽了。有个典故,王阳明抓住一个小偷,他不是简单粗暴地打屁股教育,而是想以德服人,于是大吼一声:把你的良知交出来!

27、比如说大文学家苏轼,其实就十分看不起程颐程颢俩兄弟,认为他们只会做死文章,脑子不够活络。所以文人也是分很多种的,宋朝是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才导致国防薄弱。可是也正是因为重文轻武,所以宋朝的老百姓才会生活富足,在那个年代,是很难两全的。程朱理学一直从宋朝开始,贯穿整个元朝,在元朝时期其实打到了一定高度,随后又流传到了明朝。

28、在人人不断追求更富有、更成功的今天,我们却已经没有了“知足常乐”的心态。

29、人生的目标与本性相随,就能够快乐和自由,也能够容易走向成功。否则压力过重,适得其反。知其命随其性,才能活出一个完美的人生。万物本一体,世界在我心,心中充满情理,行为体现良知,才能明白事理。

30、他还提出,“人若复得良知,就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同体超然自然自乐的人生境界 ”。这种体验哲学可以说是体验美学。

31、1508年春天,他终于到了龙场,在龙场艰难困苦的三年里,王阳明对心的力量又有了新的体悟。一开始,他对得失荣辱都可以超脱了,但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于是在困难的生活中,经常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刻,“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32、而东林d人是比较憎恶王阳明的阳明心学的,所以他们属于对立派系。心学的传人中比较优秀的有徐阶、张居正这些人,他们都是明朝中兴的重臣。所以心学是使得明朝延续下去的重要力量,而不是灭亡明朝的主要原因。

33、心学发扬于我国传统的南宋时期,心学发展祖师爷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思想家,哲学家陆九渊,在我国宋朝时期,虽然本国人员遭受着外来少数民族的侵略,但是总体层面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很多哲学家家和思想家就开始出来研究治国为学的方案,此时涌现了一大批心学和理学的学者,例如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等。总而言之,不管心学还是理学,都是对儒学的一种传播,都奉行的是孔子学说,都对人类的进步发展有促进作用。

34、画家了解之后,长叹一声,丢掉画笔,再不作画。

35、再说第二方面,王阳明有什么理论创新呢?就是说,他的哲学有什么特别的“好”呢?

36、王阳明的哲学的第二个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天下归天下归我。那这个是什么意思?那这就是马太福音魔鬼的另外一个计划啰,魔鬼把耶稣带到高山上,把万国的荣华、世上的万国给他看。你要俯伏拜我,我就把这一切都给你。多么多么的清晰啊,王阳明是典型的、地地道道、彻彻底底的魔鬼之子,他供应的中国人的就是这两套思想:用心学战胜基督,然后呢,用世界取代天国。这就是王阳明了,而王阳明的这两套东西就是今天两位主席在中国正在疯狂的、前所未有实践的东西嘛。但无独有偶,最早的王阳明就是拉班。那你面对拉班怎么办呢?

37、崇山峻岭,蛮荒之地,几间歪歪倒倒的破草屋,一棵歪脖子树上钉着个木头牌子,写着“龙场驿”。驿臣应该是个最小最小的官了,可比《宰相刘罗锅》中的九品城门官,城门官每天干的活:早上喊一声“开城门喽”,晚上喊一声“关城门喽”!驿臣的活:“本人乃朝廷命官王阳明,信使,你喝口水,看你风尘劳累,今晚在本驿站休整一晚再走?”信使看了一眼破草屋,说道:“王驿臣客气了,要向蜀中送加急快件,等马儿吃完草料,就要即刻上路了。”城门官每天还能喊两嗓子,王驿臣等一波客人走了以后,可能10天半个月就没有公务了。所以,就能明白了王阳明的心学为啥是在龙场悟道,而不是在其它地方,因为在龙场有大量独处和思考的时间。如果让你长时间独处,不要刷剧不要刷抖音,不要喊臣妾做不到啊,你也可以悟到一些东西的。

38、心学最早可溯及孟子,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王阳明集大成。

39、这是王阳明晚年最为珍视重视的提法。怎么叫“致良知”,有总结的四句教:

40、阳明心学主张“致良知”,意思就是任何时候都要遵循自己的良知,不要刻意压抑情绪,敢于面对,与情绪共舞,才能够真正控制情绪,实现自我的完善。正因为王阳明能沉下心来做事情,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从黑暗中寻找光明,遇到情绪不好时也能一笑而过,活在了当下,最终才能悟道成为一代千古圣人。

41、 现在商品琳琅满目,白条、花呗满天飞,说的好听是提前享受,但是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那就收不住手了。

42、知行合一。我们从小学习哲学都知道,在哲学里有一个问题是最难的,那就是知行合一的思想。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的完成。这就好比你要积德行善,你要先行善,才能积德行。这就是他知行合一的思想。

43、王阳明打倒了三流的朱熹,东方柏拉图。但是打倒了三流,就能成为一流吗。非也。王阳明并没有返回到老庄孔孟的那个一流和二流思想界。他走向了和朱熹平行的另一种三流世界:解构。打倒了朱熹,也顺带这把孔孟之道也全拆除了。甚至是四流,困而不学以为知。

44、人心最难直视,佛魔也只在一念之间,一旦沦陷在欲望之中,就永远没有回头的余地。

45、首先,王阳明的心学突破了朱熹理学对人的心灵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束缚,反对以“天理”来统摄“人心”,主张“心即理”,这便大大解放了人的创造心理,把长期被传统礼教和僵化陈旧道德观念所压制的人心的创造性释放出来,肯定人的自由创造性,肯定人的“初心”的积极意义,让人更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是“道统”“仁政”等,有了王阳明的心学才会有后来李贽的“童心说”,才会有明清实学和后来的启蒙思想。王阳明让人们更相信自己而不是“天理”(儒家神化了的道德原则),人能自觉地体验自己心灵的自由。

46、明朝的胡九韶家境贫寒,耕读传家,仅仅能得到温饱。

47、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名声在外,但是晚年的时候,陪伴她的却是孩子小时候的玩具、画本。她为“事业”奔走一生,最后才发现,孩子才是她内心最柔软的温情。

48、《道德经》里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9、 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50、再次,王阳明认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良知,良知能知是非善恶,圣人只是既有智慧又有德性的凡人而已,而每个人出生时,都具有善心,都是潜在的圣人,只要能依良知去思考和行事,都能成为圣人。致良知就是把人的本心和善性实行、推广,以惠及社会,他说:“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51、一般人处此状况,大多是会忧愤难平的,但王阳明却能从容化解。经过这样的变故,他更加坚信了“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所谓考三王,建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弗同者”。

52、画作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僧人也如愿拿到了重金谢礼。

53、心学能够跳出经学圈,以自己人生的切身体验与长期思考的思想碰撞后而产生。所以心学的形成,背景是朴实无华的、接地气的;心学的核心内容,能够以心立言,以心为本体,这个在哲学史上可称得上心学;审美体验的哲学观,给人以开创性思维研究哲学带来影响。

54、江右王门一般被认为是“正宗”,毕竟名气最大,徐阶就是这一派的。

55、明朝正德年间,明武宗朱厚照喜好戏玩娱乐,建造“豹房”,喜欢cosplay,一会儿扮演大将军,一会儿扮演乞丐,朝中大权掌握在刘瑾为首的太监集团手中,刘瑾受贿卖官,专权跋扈,权倾朝野,自称“九千岁”“立皇帝”。

56、与新时代的人们所要拥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恰恰相反,阳明心学是理想主义者的思想指南,其实并不太适合于指导现实主义者的具体社会实践。

57、王守仁(1472-1529)号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明代心学集大成者。

58、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喜欢不停地炫耀自己,到处施展自己的才华。

59、由此,王阳明认为按朱熹说的方法去“格物”,是行不通的,只有按他自己的悟,才能悟出道理,“格”竹子是错的,“竹子”里没有“理”,“理”其实就在自己心中,依此,王阳明提出了他的哲学的基本理念——“心即理”。这就是王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点。

60、他给学生的信中说:“近来信得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往年尚疑未尽,今自多事以来,只此良知无不具足。譬之操舟得舵,平澜浅濑,无不如意,虽遇颠风逆浪,舵柄在手,可免没溺之患矣。

61、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

62、在我看来王阳明心学就是特别实用主义或者说行动主义的。王老师翻来覆去强调的就是,你要先立志,有成圣人的大志向,然后遵从你的内心,去做内心真正觉得对的,改掉内心知道不对的。

63、从为人处世的良知论,到知行合一。从心无外物,到内心强大的至高境界,这是最完美的哲学体系。通过致良知,把自己限制在合乎情理的范围之内,不让自我意识成为自己的自私自利。

64、第七个方面:主耶稣对犹太说,你们的心里没有神的爱。是王阳明对呀,还是主耶稣说的对?我们心里有神的爱吗?拉班心里有神的爱吗?他外甥千里迢迢快被别人追杀,一个月之后你就翻脸?他好不容易看上你小女儿,你把他弄成那个样子,为了多省点钱。你的心里没有神的爱。

65、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教会里最后呆不下去的原因,我告诉你,根本原因是心学。因为你的心太大了,因为长期以来,五千年来我们的心是做王的。谁在我的面前,都必须服从我的心。但圣经怎么说?要把你的心换了。换一颗新心。但是王阳明保护这颗心。王阳明的哲学,保护着一颗中国心,他保护这颗中国心最后让最流氓的那颗中国心可以做王。

66、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

67、 《亲友书》中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是故应当常知足,知足无财真富翁。”膨胀的欲望,让人永不满足,这是痛苦的源头。懂得知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68、就是这位对心的力量有所体悟的王阳明,在官场上遭到了一次大的劫难,1506年2月,他因上书言事,得罪了权奸刘瑾,被抓了起来,并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干驿丞,这年王阳明3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69、王学以心(良知)立言。又以良知释心,心(良知)就构成了王学的基石。他认为“心即理”、“良知”是心之本体。这种“知”是不待虑而知,不得学而能的本然。

70、 有个画家,想画佛与魔。他在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打坐的时候,气质清明安详。于是他邀请僧人成为自己的模特,并许诺了丰厚的报酬。画作完成后,画家一举成名,僧人也如愿拿到了重金谢礼。

71、而正是王阳明这种精纯专一的态度,才使能以“心”的范畴去取代“理”的范畴,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三位一体的理论建构,王阳明“心”来统摄他的整个理论体系。这就是“惟精惟一”。

72、他在一个寺庙里,找到一个僧人,发现他打坐的时候,气质清明安详。

73、第六个方面:上帝怎么说我们的心,说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我们再拿镜子照一照,是圣经说的对呀,还是王阳明说得对呀?什么在什么溶洞里面就顿悟了,就想明白了?你想什么明白呀?你想明白了你还去做官?平定什么什么王的暴乱?这句话是扎到我们自己心里来了,我不想说别人,我自己也是也是这样。开车出去,哎呀,我的存折弄放好没有?圣经没有,圣经不是要调侃、嘲笑我们人性。他是说你就是你,这是真实的人。

74、 理学到了明朝王阳明手里真正得到了进步。明朝出了一个大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王阳明被很多人誉为千古难出一个的高人,他格物致知的思想也影响了好几代人。他在程朱理学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发明了阳明心学。其实这就是理学的另外一个版本,只不过王阳明更加注重实践,他本人就是实干家。

75、心学最不同于其他儒学者,在于其强调生命的过程,中国的圣人学问开始“哲学化”,而有新儒家的诞生。不过回归成圣的本来面目,这才是儒家能对混乱的世局与世人能展开的贡献。

76、韩信年轻家贫,常去亭长家吃饭,亭长对他也很照顾,但是时间一长,亭长妻子不乐意,不再为韩信提供白食。

77、日常生活中,看到小偷偷东西,会去制止;看到孤寡老人行动艰难,会去帮忙等,这即是依本心而行,是良知的表现。

78、“阳明心学”从根本上是唯心主义思想,他的出发点就是错误的。

79、所以,陆九渊的学说就叫心学,它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80、现在我重点的给大家讲一讲拉班的这两个道理,这两句话和我们现实生活的关联。拉班讲了两个道理。第所有的规矩都是我定的。规矩是真实的,但这个规矩必须由我来支配。我的心思、我的意念、我的意志、自我、欲望掌握一切。我的私人的动机,自私的动机可以重新从新编辑材料,重新利用规矩、利用宪法、利用法规、利用合同、利用约定来满足我不变的自我。这是他第一个目的,拉班讲话的第一个方面的信息。就是我的心、我的心肠、我的心思意念凌驾于所有规范之上,所有合同之上。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你们要记住啊。第二个方面,我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别人服侍我。我的权利在别人的身上获取利益。

81、费斯汀格举例说明:有一位名叫卡斯丁的先生,他在早起洗漱时,随手将自己的高档手表放到洗漱台边。妻子看到之后,为了避免手表被水打湿,就将手表放到了餐桌上。当他的儿子起床之后,着急忙慌地跑到餐桌那去拿面包,一不小心把桌上的高档手表摔坏了。

82、这种“良知”与万物同体,即“天人合一”。正是这种“良知”,才感召人们去追求那种,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的圣人境界。

83、朱熹本人就没有遵守他的学术。不过现在有很多人在为朱熹做辩解,说存天理的意思其实很简单,比如说一夫一妻制就是存天理,可是三妻四妾制度就是人的欲望,所以存天理灭人欲是这么个情况。这种解释完全将朱熹等人推向了圣人的高度,其实他们是这么想的吗?

84、第四个方面:马可福音,主耶稣(说)人心中出来有十三种恶念。大家越想会不会是不是越害怕呀?如果耶稣说的对的。你里面有凶杀、苟合这些恶念。你心即宇宙,你又要知行合一。太可怕了,你一定要把你统治阶级的意志变成社会的实践?把你的心意把它实践化?然后,保罗帮着做见证说我知道我这里面没有良善。

85、儒学讲的是仁义道德礼智信,心学的思想核心是致良知,知行合一。心学是吸取儒学的精华并发扬光大,通过自己的良知,让自己的行为与心理的完美结合,提升自己修身养性的素质和品德。

86、王阳明:有一种高情商,叫“遇事不随意责人”

87、看起来还是有点文字游戏,强调这个知行合一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是,让你在学习的时候,要时刻求其“放心”——把心放到学习的过程中,从“行”的层面去思考学习的意义。

88、一味地与爱人争辩,那么,即便你在言语上赢了对方,也终将会输了婚姻。

89、 韩信不得已自己出来钓鱼维生,溪边的老婆婆看他可怜,给了他一碗饭。这碗饭韩信记了一辈子,后来封侯之后,以千金回报。但是那位帮助他很长时间的亭长,却只得了一个“小人”的评价。

  发布日期:2023-10-27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