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74句精选好句)

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

1、不过,苦于死无对证,缺乏审判需要的证据,放了她。

2、(名句赏析):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老子的道德经10大名句及解析)。

3、(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4、(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5、(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7、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因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所以老子又被古人称为“太上老君”。

8、周而复始,是刍狗的特点。每次祭祀都拿来弄一次,一次一次的生灭,也是万物运转的特点。生生灭灭周而复始,然而天地却以这个不生不灭的本元,来演化这些周而复始的生生灭灭。

9、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道德经》

10、(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11、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1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3、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15、(名句赏析):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16、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17、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18、全国影院将上亿的票房款全部退还给用户的那一刻,绝对是电影行业的至暗时刻!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21、要在事情尚未发生之时就预防处理,要在祸乱产生之前就早做准备,防微杜渐。

22、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23、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24、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25、(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26、(名句赏析):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27、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我不愿采取攻势而情愿采取守势,我不愿前进一寸而情愿后退一尺)

28、我打个稽首说:无量天尊老道长啊,你怎么不看符箓经书想想怎么挣钱,把庙子弄的牛一点,反而看道德经呢?

29、人要向地学习,地要向天学习,天遵循规律,规律纯任自然。

30、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31、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32、现在娱乐圈也许有些明星就是这句话的代表,从来不知道锻炼自己的演技,只是单纯的依靠自己的颜值与粉丝来获得关注,实力很弱。

3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表现出单纯,执着于朴素,减少私心,去除欲望)

34、(名句赏析):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35、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36、不过鲁迅说此话的时候,我国正在遭受着敌人的入侵。

37、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8、《复联3》《复联4》《八佰》和《唐人街探案3》。

39、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老子·五十八章》

40、真正的上善,就是要你把这个上字去掉。善则足矣。老子怕人家不懂,给你安个上字。你懂了就没有上下了。

41、(译文)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42、我看这老道士,身穿一件破烂缝补的旧道袍,须发皆白,样貌普通,满脸褶子,并无什么仙气,倒是土里土气。我只好过去。行礼,说了来意。

43、(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4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4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老子《道德经》

46、当你处在人生最光彩的时候,不要去炫耀自己,那样的话你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47、(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8、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4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5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51、这是为啥呢?本元上,天地就是如此,不是它非要这样,而是它本来如此。

52、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53、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道德经》十大名言篇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54、从互相碰撞、偏见误会、到最后达成圆润与和解。

55、堵住欲望的出口,隐藏锐利的锋芒,消解纷扰的争论,和光同尘,大隐隐于市,有点“深入人民群众内部”的意思,这样才能做成大事。反之,高高在上,只在乎自己的欲望,过于锋芒毕露是很容易遇到挫折的,这是玄而又玄的道理。

56、处理困难的事情必然从容易处下手,处理大事也必须从细微处开始。所以,圣人从不好高骛远,而是大处着眼,小处做起,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从而成就了大业。

57、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就是贪得无厌。知道知足的人,经常都是心满意足的。在西方的观念中,往往赞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而在中式智慧中,我们经常强调要知足常乐,不要奢求太多自己能力外的事情,因为和自身条件不匹配的欲望,往往会带来灾祸,因为你容易采取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去满足,比如校园贷中的裸贷等等,或者去抢劫、杀人,走上歪路。

5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59、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0、《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61、他说:一听你就是没有懂啊,随它去,随谁去?水不是随它去,而是该干嘛就干嘛?它没有什么消极和积极,但绝对不是灰心丧气垮塌扶不起,你要看到它用的好,可以发电可以灌溉,用的不好,就能淹没农田人命。这不是简单的随它去可以解释的。

62、(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63、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只是用自己的眼睛看,所以明察秋毫;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不自我夸耀,所以功勋不没;不自高自大,所以成为民众之长)

64、(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65、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所以说,圣贤高人处事应当以无为为要领,教化人民应当以不言为准则)

6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67、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天道运行,阴阳消长,福祸相依,善恶并存。

68、(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69、猫眼想看影片榜单中,《唐探3》突破120万。春节档的预售,遥遥领先! 

70、意思是相隔千里的行程也必须从脚下一步步开始。人要从最基本的源头开始,注重积累,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成功。

71、下一秒就倒在了侄子秦风怀中,留下”遗嘱“:

72、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江河之水流淌而无争,客观上却也从万物那里得到了回报。

73、(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发布日期:2023-07-2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