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原文及翻译(73句精选好句)

孟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昔者齐景公④问于晏子⑤曰:‘吾欲观于转附、朝舞⑥,遵海而南,放于琅邪⑦。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2、孟子回答说:“国君选择贤才,在不得已的时候,甚至会把原本地位低的提拔到地位高的人之上,把原本关系疏远的提拔到关系亲近的人之上,这能够不谨慎吗?因此,左右亲信都说某人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好,然后去考察他,发现他是真正的贤才,再任用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不好,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不好,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不好,然后去考查他,发现他真不好,再罢免他。左右亲信都说某人该杀,不可轻信;众位大夫都说某人该杀,还是不可轻信;全国的人都说某人该杀,然后去。

3、(译文)意思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不如和众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

4、俄罗斯时期(1991至今)的译本主要包括:戈拉瓦乔娃的《论语》译本发表在《边界》杂志(1992),马良文的《论语》译本(192001年、2007年再版),西门诺科的《论语》全译本(1994),贝列洛莫夫的《论语》全译本(1998),卢基扬诺夫的《论语》译本(1998),马尔德诺夫的《孔子·论语》(二卷)(2000)。

5、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孟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6、1822年,英国新教传教士柯大卫到达马六甲传教,1823年马礼逊造访马六甲,柯大卫随马礼逊学习汉语。他翻译的《四书译注》英译本TheChineseClassicalworksCommonlyCalledtheFourBooks,1828年由马六甲教会刊行,《四书》首次从汉语直译为英语。译文有注释,序文包括孔子传。译本得到了英语世界学者的重视,成为西方学术界研究中国儒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文本。首次将《论语》《四书》由汉语直译为英语的英国传教士都没有来华经历。

7、陽里陰精质不刚,独修一物转赢丁。劳形按引皆非道,服气餐霞总是狂。举世漫求铅汞伏,何时得见虎龙降。劝君穷取生身处,返本还源是药王。

8、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学习方法)

9、(译文)孟子说:“孔子是一个不会做过火的事的人。”

10、虎跃龙腾风浪粗,中央正位产玄珠。果生枝上终期熟,子在胞中岂有殊。南北宗源翻卦象,晨昏火候合天枢。须知大隐居廛市,何必深山守静孤。(孟子语录原文及翻译)。

11、(译文)尊敬我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晚辈,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晚辈。

12、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

13、休炼三黄及四神,若寻众草便非真。 陰陽得类归交 感,二八相当自合亲。潭底日红陰怪灭。山头月白药苗新。时人要识真铅汞,不是凡砂及水银。

14、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15、通过人物对话,提示郑人固执、迂腐的心理,增强讽刺效果。

16、说明故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17、一个名叫秋的下棋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为什么会有人要拜他为师并学下围棋的原因。

18、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19、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20、“从前齐景公问晏子说:‘我想到转附、朝舞两座山去观光游览,然后沿着海岸向南行,一直到琅邪。我该怎样做才能够和古代圣贤君王的巡游相比呢?’

21、宣王说:“不,我为什麽这样做心里才痛快呢?我只不过想实现我心里的最大愿望啊。”

22、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战国孟子《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23、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24、投胎夺舍及移居,旧住名为因果徒。若会降龙并伏虎,真金起屋几时枯。

25、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26、人常常犯错,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想阻塞,然后才能奋起;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个国家,在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27、华东理工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8、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9、其实“至于”和“足”不解释也行。而若认为“劝=规劝”,就又脱离了具体语境,因为“规劝”与行善搭配不起来。这个“劝”就是“劝勉”的意思,与“劝学”的“劝”同义。对翻译和字义的准确解释不加区分,很容易违背理解字义词义的基本原则。

30、释义: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对父母孝顺,父母喜从心生,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福。

31、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

32、孟子拜见齐宣王,说:“我们平时所说历史悠久的国家,并不是指那个国家有高大的树木,而是指有世代建立功勋的大臣。可大王您现在却没有亲信的大臣了,过去所任用的一些人,现在也不知到哪里去了。”

33、(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34、(译文)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起来攻打它,必定有得天时的战机,然而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

35、(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3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孟子《孟子·万章篇上》译文: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

37、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集市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38、兔鸡之月及其时,刑德临门药象之。到此金丹宜沐浴,若还加火必倾危。

39、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40、公元前1世纪《论语》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在韩国文字被创制之前,《论语》一直以汉文传播。韩国翻译《论语》经历了吏读、口诀、释义、谚解本、近代译本、现代译本、多元译本几个阶段。吏读和口诀是借用汉字标注汉文中没有的助词和语尾,便于阅读和理解。1443年表音文字“训民正音”创制完成,汉文《论语》开始被谚解翻译。

4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42、妥得谷神长不死,须凭玄牝立根基。真精既返黄金屋,一颗明珠永不离。

43、(译文)完全相信《尚书》,还不如没有《尚书》。孟子看书,并不尽信书,而是通过自己的分析研究再做出判断,这种敢于疑书、敢于与“权威”较劲的精神,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44、(译文)鱼是我所喜欢吃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吃的;如果两者不能都吃的话,我便丢掉鱼而吃熊掌。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并有,我便舍弃生命而取义。

45、(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46、(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47、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王天下的君主。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由于他的这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会状况不符,所以均未被统治者所采纳。孟子退而与弟子著书,遂成《孟子》。他思想中的民主精神,民本思想等都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意义。

48、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也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49、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后演化成成语,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50、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51、先且观天明五贼,次须察地以安民。民安国富方求战,战罢方能见圣人。

52、20世纪50年代以后,《论语》英译者以西方学者和海内外华人学者为主;多角度研究和诠释《论语》,英译本呈多元化特征。其中西方学者、海外华裔学者以及中国香港刘殿爵的译本在海外影响较大。西方英译者除了汉学家身份外,同时又是其他领域的学者,如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等。他们重视翻译背后的中国文化研究,除了译文,还会提供有关《论语》详细的背景资料和研究成果,同时,还以比较哲学、历史学等不同视角研究和诠释《论语》。海外华裔译者以及中国香港的刘殿爵,通常有过在西方大学教授《论语》的经历,比较熟悉西方读者能听懂什么语言,知道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更有效,让异域读者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原汁原味的东西。国内学者的英译本数量较多,主要为面向国内读者的双语或多语种对照的语言学习读物和对外汉语教学读物,通常配有中文今译,对外汉语教学读物配有汉语拼音。2010年代以后,吴国珍等译本有所突破和超越。

53、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

54、(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55、孟子曰:“西子蒙不洁,则人背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离娄下)

56、“因为那些秦国、楚国的执政者剥夺了他们老百姓的生产时间,使他们不能够深耕细作来赡养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子东离西散。他们使老百姓陷入深渊之中,大王去征伐他们,有谁来和您抵抗呢?所以说:‘施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大王请不要疑虑!”

57、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58、在东方,《论语》先后传入越南、古代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在同属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论语》传入早期以汉文形式传播,16世纪以后,《论语》才被翻译为多国文字。

59、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⑧,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睊睊胥谗⑨,民乃作慝⑩。方命⑾虐民,饮食若流。流连荒亡,为诸侯忧。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惟君所行也。’

60、“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61、D.试表述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间的关系。

62、草木陰陽亦两齐,若还缺一不芳菲。初开绿叶陽先倡,次发红花陰后随。常道只斯为日用,真源返覆有谁知。报言学道诸君子,不识陰陽莫乱为。

63、①安:乐意。②梃(ting):木棒。③庖(pao):厨房。④厩(jiu):马栏。⑤且人恶(wu)之:按现在的词序,应是“人且恶之”。且,尚且。⑥恶(wu):疑问副词,何,怎么。⑦俑(yong):古代陪葬用的土偶、木偶。在用土偶、木偶陪葬之前,经历了一个用草人陪葬的阶段。草人只是略略像人形,而土偶、木偶却做得非常像活人。所以孔子深恶痛绝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始作俑者”就是指这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后来这句话成为成语,指首开恶例的人。⑧象:同“像”。

64、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栏目,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65、从英译本的读者对象来看,主要分为二类:一是以国内英语学习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双语、多语种对照译本,二是以国外读者尤其是以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国内英语研究者为读者对象的译本。

66、王曰:“吾惛①,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67、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68、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69、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70、(译文)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71、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72、亲爱的微友们,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75篇,解释及赏析发布完之后,接下来是小学必背古诗文!希望微友们持续关注并转发!

  发布日期:2023-07-2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