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小说(72句精选好句)

卡夫卡小说

1、 这就是那个拖着毛茸茸的尾巴的动物,一条长达好几米的尾巴,就像狐狸那样的。我很想把这尾巴抓到手里,可是办不到,这动物老是动个不停,尾巴老是甩来甩去。它像一只袋鼠,但它那几乎像人一样扁平的、椭圆型的小脸上无特点可言,只有它的牙齿颇有表达力,无沦是遮掩着还是呲咧着。有时我有一种感觉:这个动物想要训练我,要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在我下手去抓的时候把尾巴抽开,然后又静静地等着,直到我再度受到诱惑,它又一次跳走呢?(卡夫卡小说)。

2、写小说对于卡夫卡来说,是自己平生的呼吸,编织故事是自己的日常生活本身。但直到解除婚约之前,婚姻和写作对于卡夫卡在如下意义上同等重要:两者都是卡夫卡把自己从父亲带给他的“虚弱、缺乏自信心、负罪感”的生命性情中解救出来的努力。这种生命性情是潮湿的雾霭,使卡夫卡在生活中吸进身体的大多是水分,而非氧气,以至于时常窒息得发昏。写作和结婚是卡夫卡为自己自制人工氧气的自救行动。在给父亲的信中,卡夫卡明确承认:“事实上,我要结婚的尝试是为拯救自己而做的最出色、最有成功希望的努力。”于是,卡夫卡的婚事与他讲故事在生存上就具有同等的意义了。(卡夫卡小说)。

3、附录:致父亲的信………………………………………………杨劲译

4、卡夫卡害怕结婚的原因已经很清楚了:他害怕妻子向他要求自己的存在,结婚就意味着他有义务向她提供这种存在。卡夫卡清楚,自己无力向她提供这种存在,否则,他自己的存在就被抹去了。卡夫卡也没有忘记对菲莉斯提到,孤独的“书呆子”的“住所是空空荡荡的,那里没有孩子”突然蹦蹦跳跳出来围住父亲。

5、卡夫卡小说的第二个内容是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现象。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由于沉重的肉体和精神上的压迫,使人失去了自己的本质,异化为非人。著名小说《变形记》突出地表现了这种现象。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在现实生活中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如果从他的工作已经使他变成了一架机器和工具来考虑,那么就应承认他丧失人的特性、异化为动物,是符合逻辑的,从艺术的角度看,也是真实的。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也是一部有异化内容的作品。在这篇小说里,饥饿艺术家实际上已经异化为动物了。

6、塞壬的沉默…………………………………………谢莹莹译

7、卡夫卡是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这种文学被称为精英文学,是直接深入人的心灵的,而淡化了故事,而且应用了许多现代主义手法,比如象征,意识流等。

8、这就是那个拖着毛茸茸的尾巴的动物,一条长达好几米的尾巴,就像狐狸那样的。我很想把这尾巴抓到手里,可是办不到,这动物老是动个不停,尾巴老是甩来甩去。它像一只袋鼠,但它那几乎像人一样扁平的、椭圆型的小脸上无特点可言,只有它的牙齿颇有表达力,无沦是遮掩着还是呲咧着。有时我有一种感觉:这个动物想要训练我,要不然它为什么总是在我下手去抓的时候把尾巴抽开,然后又静静地等着,直到我再度受到诱惑,它又一次跳走呢?

9、最为含混不清的机构莫过于帝国本身了。当然,在京城,就是说在朝廷范围内对这个问题是有所了解的,尽管也是现象多于真实。在高等学校教国家法和历史的教师也自以为他们在课堂上讲的这些事情是千真万确的,并能继续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的级别越是接近基层,人们便越不怀疑自己的知识,这已成了当然之事,半文明的教育把那多少世代以来深深打进人们头脑的信条奉为崇山,高高地转绕着它们起伏波动,这些信条虽然没有失去其永恒的真理,但在这种烟雾弥漫中,它们也是永远模糊不清的。

10、第三部分,为了能够继续生存,除了格里高尔全家人只能打工挣钱,对变为甲虫的格里高尔忍无可忍。妹妹提出将自己的亲哥哥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在亲情冷漠的情况下饥寒交迫,并且患病在身,但仍心系家人,然后他的头就不由自主地垂倒在地板上,鼻孔呼出了最后一口气

11、可爱的蛇,你干嘛离得那么远,过来,再近一点,行了,就待在那儿。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界限的。你不承认任何界限,我又怎么让你听命呢?那将是个艰巨的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你盘起身来。我说的是盘起来,可你却展了开来。你听不懂我的话吗?你显然听不懂。但我说得很明白啊:盘起来!不对,你没有明白。我用棍子指点给你看。你得先盘成一个大的圆圈,然后在里面紧挨着再盘上第二个,如此以往。如果说你现在还仰着小脑袋,那么待会儿,随着我吹出的笛子的旋律慢慢地沉下去,停止演奏时,你也就静下来,届时你的脑袋将正好处于最里面那圈。 

12、父亲恶狠狠地用苹果打他,母亲吓得晕倒,妹妹厌弃他。

13、发言人:别装得这么可怜。我们将开除你,如果我们……

14、擦肩而过的人………………………………………………杨劲译

15、卡夫卡初见菲莉斯小姐,就印象不佳,觉得她清癯而骨骼宽大的脸把木然表达得过于淋漓尽致。

16、一只猫抓住一只老鼠。“你现在想要干什么?”老鼠问道,“你的眼睛好可怕。”“嗳,”猫说,“我的眼睛总是这样的。你会习惯的。”“我宁可走开,”老鼠说,“我的孩子们在等着我。”“你的孩子们在等?”猫说,“那么就走吧,越快越好。”“我本来只是想问你一个问题。”“那就请问吧,时间确实已经不早了。”

17、一个作家的文字有两种:公共性的(为了发表而写作的)和私人性的(并非为了发表而写作的)。卡夫卡有两种文字说到自己的婚事:发表的《诉讼》是公共性的,写给父亲的信和写给菲莉斯的信就是私人性的了。在写给父亲的长信中,卡夫卡用好几页谈论自己婚事的篇幅来结束自己与父亲的诉讼。简单说来,这场诉讼的主题是:父亲的教育带给卡夫卡“虚弱、缺乏自信心、负罪感”的性情,这是卡夫卡“私人的痛苦”,卡夫卡想通过婚姻克服这些性情,以为婚后就能与父亲“平起平坐”。但卡夫卡失败了:

18、没有谁像卡夫卡那样渴望抵达写作,所以他用最具力量的长篇小说对写作发动了三次全力以赴的进攻。在最后的《城堡》中,卡夫卡将主人公K的身份设定为虚假的测量员,是不是他想测一测自己和城堡的距离?测一测自己和写作的距离?注定失败的测量就注定他永远无法完成。卡夫卡对后世的影响如此之巨,是不是也包含了他在代替所有的作家将他们与写作本身之间的距离进行了测量?测量每天都在发生,今天谁敢说自己完成了?又有谁敢说自己真的到达了?

19、凭窗闲眺……………………………………………………杨劲译

20、因此,公正的旁观者并不认为,领导者要是真的愿意,他们对构成长城连贯而筑的那些困难会克服不了。所以结论只能是:分段而筑乃领导者有意为之。可是,分段而筑仅仅是一种权宜之计,并没有实际意义。如果结论是:领导者存心要干某种没有实际价值的事的话——奇妙的逻辑!——一点不假,而且他们从其他方面为自己找理由,今天谈论这些事也不会有危险了。当时许多人,甚至最优秀的人都有这个秘密的原则:竭尽全力去理解领导者的指令,但一旦到达某种限度,就要适可而止,进行思考,这是一条十分明智的原则,在尔后经常重复出现的比较中,它还可以得到进一步的解释:不要因为有害于你,就停止进一步思考,而且谁也没有把握说,将来一定会有害于你,这里根本不能说有害,也不能说无害。事情之于你,犹如春天之于河流。河流在春天里上涨着,变得更强大,更有力地肥沃着两岸土地,并且获得它固有的本质,以一条真正的河流的面貌继续注入大海,因而在大海眼里它与别人的身份更平等了,也更受大海的欢迎了。——你要把领导者的指令思考到这个程度。——但接着,河流泛滥于两岸,失去了它的轮廓和面貌,减慢了它的流速,违背它自己的本质,在内陆形成一个个小海洋,毁坏一片片农田,但是这种扩展并不能持久,后又重新涌回岸内,甚而至于到了跟着来的炎热季节干涸枯竭,一片惨状——你不要把领导的指令思考到这个地步。

21、于是,我们就读到了卡夫卡写给菲莉斯的那几封讨论“孤独的死人”是否可能有婚姻生活的信。其中一封信中卡夫卡对自己的未婚妻说,他平生只想待在一个阴暗、潮湿的地窖的尽头,每天足不出窖。到了吃饭的时候,有人——最好是自己的妻子——把饭送到地窖口。那样的话,他就会写出令自己称心如意的小说,为自己制造出纯净的氧气。

22、收录有著名的《变形记》《在流放地》《饥饿艺术家》等。

23、有一只兀鹰在猛啄我的双脚。它早就把靴子和长袜撕成了碎片,这下正在猛啄脚的本身。它总是猛地啄它们一下,然后烦躁地围绕我的身子飞来飞去,再继续啄击我的双脚。这时,正好有一位绅士经过,他驻足观望了一会儿,然后问我为什么要容忍那只兀鹰。“我可是手无寸铁,”我说,“当它飞来,开始啄击我的时候,我当然想把它赶走,我甚至试图把它绞杀,可是,这畜生身强力壮,它甚至要跳到我的脸上,在这种情况下,我宁肯奉献出我的双脚。你瞧,这双脚快被撕碎了。”“想不到您竟让它把自己折磨成这个样子,”这位绅士说,“砰的一枪,那兀鹰就完蛋了。”“真的吗?”我问,“那么,您愿意助我一臂之力吗?”“当然愿意,”绅士道,“只是我得回家去取我的枪。您能再等上半个小时吗?”“这很难说。”我说,由于疼痛而僵直地站了一会儿。接着,我说:“无论如何,请您试试吧。”“那好吧,”那位绅士说,“我会尽快赶回来。”就在我和那位绅士交谈的时候,那只兀鹰在一旁悄然倾听着,把它的目光在我和绅士之间溜来溜去。现在,我明白,它已经听懂了我们所有的谈话;它展翅飞起,远远地倾身向后,以图获得足够的冲力,然后,像一个标枪投手,将它的利啄通过我的口腔深深地插入到我的体内。我向后倒下,像得到解救似的感到,它已无可挽回地淹死在我那填满一切沟壑、淹没一切堤岸的血泊之中。 

24、总序………………………………………………………韩瑞祥仝保民

25、衣服…………………………………………………………杨劲译

26、假如有人根据这些现象断定,我们实际上根本没有皇帝,那么他离真理并不太远。我得反复说:也许没有比我们南方的百姓更为忠君的了,但是忠诚并没有给皇帝带来好处。虽然在村口的小圆柱上蟠曲着一条圣龙,自古以来就正对着京城方向喷火以示效忠——可是对村里的人来说京城比来世还要陌生。难道真有一个村子,房屋鳞次栉比,盖满一片又一片原野,从我们的小冈峦上看去一望无际,并且昼夜都挤满了人的吗?我们难以想象有这样一个都城,难以相信京城和皇帝是一回事,这好比不好理哈一朵千百年来在太阳底下静静地游动的云彩一样。

27、与醉汉的谈话…………………………………………杨劲译

28、城徽…………………………………………………谢莹莹译

29、李亚伟|卡夫卡|祝立根|张二棍|耶胡达·阿米亥

30、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是卡夫卡小说的第三方面的内容。这一类作品表现的主要是中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在这类作品中,短篇小说《地洞》最有代表性。卡夫卡通过一个小动物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示了在弱肉强食的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生命没有保障、生活不得安宁的困境。长篇小说《美国》写的基本上也是现代人的孤独、失落和无家可归的困境。

31、本套书选自德国菲舍尔出版社1994年的校勘本《卡夫卡全集》,包括作者创作的(生前发表和未发表的)全部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之所以选取这个负有盛名的校勘本,是因为它忠实地根据卡夫卡的手稿,既保留了原作无规则的标点符号和异乎寻常的书写方式,又突出了原作完成和未完成的两个部分,同时也纠正了其他一些版本的错误,原原本本地再现了作者手稿的风貌。

32、1902年卡夫卡结识朋友马克斯·布罗德,并在其鼓励下开始写作,主要作品为四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生前大多作品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他生前甚至立下遗嘱,要把他的所有作品“付之一炬”,最后经由这位朋友马克斯·布罗德的整理,他的作品才得以问世。

33、简言之,和巴尔扎克们的小说相比,卡夫卡达不到那种生活的广度。

34、这次订婚在1914年的五月底,七月卡夫卡就提出解除婚约。这时,卡夫卡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诉讼》。卡夫卡一心想当作家,已经写过,也发表过不少作品。但《诉讼》是卡夫卡写作的一个决定性的新开端,这部长篇叙事作品蕴涵的意味是他的作品前所未有的。

35、小寓言………………………………………………谢莹莹译

36、这时盖子被大力推开,那助手滑到了一边,一个短促的、异口同声的尖叫从所有的人口中发出,窗口里的女人消失了,显然她正抱着孩子顺着楼梯飞奔下来。

37、《城堡》是奥匈帝国(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组成的政合国)统治下的捷克德语小说家卡夫卡晚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未完成)。

38、这些本来是不言自喻的,只有K.无法理解。最近他心血来潮,想要闯入我们的地主家庭去,却不是通过社交的路线,而是愣干。也许他觉得通常的那条路太迂回漫长,这是对的,可是他想要走的那条路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在此并不想夸大我们的地主的作用。他是个善于理解人的勤劳的、值得尊敬的人,但也仅此而已。K.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呢?他想被雇用在地主庄园里吗?不,他没有这种想法,他自己是富有的,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是爱上了地主的女儿吗?不,不,他跟这种怀疑丝毫沾不上边。

39、我在死人那儿作客。这是个宽敞整洁的墓穴,有几个棺材已经停放在这里,可是还有许多空地,有两个棺材开着盖,里面看上去像是睡觉的人刚离开的乱糟糟的床。一张写字台放在靠边上的地方,所以我没有马上就看到,一个身体壮实的男人坐在写字台后面。他右手拿着一枝笔,好像他刚才还在写什么而现在正好停了下来似的,左手在背心前玩弄着一根闪闪发光的表链,脑袋低垂在表链上。一个女佣人在扫地,其实根本没什么可扫的。

40、《变形记》是古希腊作家奥维德写的,主要写的是神话故事 。

41、那时候,人们头脑中充满许多混乱的东西,这本书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之所以这样,也许正是因为人们想把这样多的可能性都汇集到一个目的上。人的本质说到底是轻率的,天性像尘埃,受不了束缚;如果他把自己束缚起来,不久便会疯狂地猛烈挣脱束缚,把长城、锁链以及自身都扯得粉碎。

42、一场斗争的描写……………………………………………任卫东译

43、布鲁姆费尔德,一个上了年纪的单身汉…………………任卫东译

44、可爱的蛇,你干嘛离得那么远,过来,再近一点,行了,就待在那儿。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界限的。你不承认任何界限,我又怎么让你听命呢?那将是个艰巨的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是,请你盘起身来。我说的是盘起来,可你却展了开来。你听不懂我的话吗?你显然听不懂。但我说得很明白啊:盘起来!不对,你没有明白。我用棍子指点给你看。你得先盘成一个大的圆圈,然后在里面紧挨着再盘上第二个,如此以往。如果说你现在还仰着小脑袋,那么待会儿,随着我吹出的笛子的旋律慢慢地沉下去,停止演奏时,你也就静下来,届时你的脑袋将正好处于最里面那圈。 

45、山间远足……………………………………………………谢莹莹译

46、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47、那是乡间一个傍晚。我坐在我的阁楼里关着的窗后注视着那个牧牛人。他站在刚割过草的田野上,嘴里叼着烟锅,手杖插在地里,好像对在近处远处深沉的寂静中平静地吃着草的牲口漠不关心似的。这时响起了敲打窗户的声音,我从沉醉中惊醒,镇静了一下,大声说:“没什么,是风在撼动窗户。”当敲打声再次响起时,我说:“我知道,那只不过是风。”但在第三次敲打时响起了一个请求放他进来的声音。“那确实只是风。”我说着拿来放在箱子上的灯,点燃了它,把窗帘也放了下来。这时整个窗子开始颤抖,一种卑屈的、无言的哀求。

48、在我的阅读体验中,阅读弗兰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的小说,就类似被梦魇所俘获。一旦你进入他的文学世界,你会发现,那就是一个梦魇的世界。他所讲述的状态,就类似将醒而没有醒,想挣扎着逃离,但是又无法真正脱身的可怕处境。在20世纪的小说家中间,很少有谁能够像卡夫卡那样如此尖锐和深刻地描绘出人类的生存境遇和精神境况——卡夫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梦魇中的世界,而他自己也无法从这个世界中逃身。他既无法给自己找到答案,也没有办法给小说中的人物以最终的出路。在梦魇般的世界里,任何人都像挣扎在蛛网上的俘获物,无可逃脱,最终只能在不断的挣扎中等待被逐渐吞噬,或者绝望地等待黎明。

49、长篇小说没完成的线索就在这里显露出来。往卡夫卡行为深处打探,卡夫卡将写作行为几乎等同于他笔下的人物行为。约瑟夫•K寻找罪,是不是像卡夫卡寻找写作?在卡夫卡这里,写作等同于罪最自然不过,他为了写作而悔婚,为了写作和父亲发生对立,都难以避免地让他将写作看成罪的存在。约瑟夫•K在寻找后绝望直至受死,是不是等同于卡夫卡对写作的最终绝望?卡夫卡日记最令人惊心的句子是:“在写下东西的时候,感到越来越恐惧。这是可以理解的。每一个字,在精灵的手中翻转——这种手的翻转是它独特的运动——变成了矛,反过来刺向说话的人……而且如此永无止境……”

50、于是我走了过去,鞠了个躬。由于他不抬头,我只能看到他乱七八糟的白头发,我道了晚安,可是他仍然一动不动,一只小猫沿着桌子边缘跑,它显然是从他的怀里窜出来的,而现在又回到了那里去。也许他根本没在看着表链,而是在往桌子底下看着。我正想解释,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可这时我那个熟人扯了扯我的上衣,说道:“这已经够了。”

51、豹群闯入神庙,喝起圣杯里的葡萄酒来;此事五次三番地反复发生,后来人们预料将来仍要发生,并将参加神庙的典礼。

52、一页陈旧的手稿………………………………………杨劲译

53、海神波赛冬…………………………………………谢莹莹译

54、一个妻子则永远有理,她所要求的不是一个胜利,而是她的存在,这不是那个俯在书本上的男人能够给予她的,即使他只是整天整夜装模作样地看着书,心里除了妻子外别的什么都不想,他爱她甚于一切,但恰恰是以他天生的无能爱着她;即使如此也仍然无济于事。

55、卡夫卡与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56、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即将崩溃的时代,深受斯宾诺莎、尼采、达尔文、号普特曼、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

57、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王炳钧译

58、在当年建筑长城期间的自那以后直至今天,我几乎完全致力于比较民族史的研究,——有一些问题可以说非用这个方法搞不透乇——并且发现,我们中国人有某些民间的和国家的机构特别明确,而有些又特别含混。研究它们的原因,尤其是后一种现象的原因,对我产生过极大的吸引力,今天仍然如此,而长城的建筑实质上也是跟这些相关的。

59、豹与阿拉伯人…………………………………………杨劲译

60、对卡夫卡这种心性过于敏感的男人来说,订婚和解除婚约都不是随意的小事,而是个人的形而上学大事。

61、他们来了,地底下是他们大显身手的地方,若是听到身下土里有他们的利爪抓土的声音,那你已经没指望了。这种时候就是呆在自己家里也没用,或者不如说是呆在他们家里。若碰上他们,即使那种出口也救不了我,可能它根本不是在救我,而是在毁我,但它是一种希望,没有它我无法生活。除这条宽敞的通道外,将我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的还有一些窄而又不那么危险的通道,它们给我提供着新鲜空气。它们是那些森林鼠修的,我巧妙地把它们恰当地安排在我的地洞里。它们还能让我嗅到远处的气味,给我提供了保护。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也通过它们来我这里,他们是我的食物,因此我根本不用离开我的地洞,就能猎到足以维持我那简朴生活的小动物,这当然很有价值。

62、出发…………………………………………………谢莹莹译

63、阅读卡夫卡小说,我最大的感受是,卡夫卡的确在写一个挤压内心的“庞大的文学世界”。这个世界和巴尔扎克同样堪称“庞大”的《人间喜剧》截然不同。巴尔扎克那样的现实主义作家刻画的是生活本身。没有生活,就没有巴尔扎克的世界,没有他笔下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卡夫卡笔下也有人物,那些人物却像来自另外一个世界。尽管卡夫卡的人物穿着和他同时代的衣服,做着同时代人做的事情,他们倒从不和巴尔扎克似的生活发生冲撞——不是某个人开印刷厂失败,不是某个人被越狱犯教唆,不是某个人诡计多端地谋夺遗产,不是某些记者利用手中的权力来打压或吹捧某位作家……卡夫卡没有巴尔扎克那样丰富的人生经验,描绘不出广阔的生活画面,也就无法让自己站在从典型环境中刻画典型人物的作家之列。 

64、午饭后,我苍老地,通体鼓胀,心脏略有些不舒服,躺在床上,一只脚垂在地上,阅读着一本历史读物。姑娘走了进来,两只手指抵在翘起的嘴唇上,通报一位客人的到来。 

65、我们的国家是如此之大,任何童话也想象不出她的广大,苍穹几乎遮盖不了她——而京城不过是一个点,皇宫则仅是点中之点。作为这样国度的皇帝却自然又是很大,大得凌驾于世界一切之上的。可是,那活着的皇帝跟我们一样是一个人,他跟我们一样躺在一张卧榻上,诚然,卧榻是很宽大的。同我们一样,他有时也伸展四肢,如果他很累的时候,也张开他那线条柔和的嘴巴打呵欠。但我们在千里迢迢的南方,都快到达西藏高原了,如何知道这一切呢。再说,纵使有消息抵达我们这里,但已经太晚了,早已失去时效了。皇帝周围总是云集着一批能干而来历不明的廷臣,他们以待仆和友人的身份掩盖着奸险的用心,他们抵制君权,总是设法用毒箭把皇帝从轿舆上射下来。君权是不灭的,但皇帝个人是会倒毙的,甚至整个王朝最终也要垮台,处于奄奄一息之中的。关于这些争斗和痛苦老百姓是永远不会知道的,他们像迟到者,像初到城市的人站在拥挤的小巷的尽头,安闲自得地嚼着所带的食物,而在前面,在市中心的广场上他们的主子正在受刑。

66、我的生活在根本上无论现在或过去,历来都是由写作的尝试所构成。……倘若我不写,我便等于是瘫在地上,只有被清扫掉的份。

67、因此持这种看法并非美德。尤为引人注目的倒是:恰恰是这种弱点似乎成了联合我们民众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的,如果敢用这句话来表达的话:这种看法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在这里对一种责难充分阐述理由,据说不仅有表达我们的良心,而且——令人气愤得多——我们休想站得住脚。因此之故,对这个问题的考查我暂时不想继续下去了。

68、有的人唯一的生命愿望就是要与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卡夫卡却有两个生命愿望:孤寂中的写作和与一个女人在一起。但这两个愿望不幸——卡夫卡觉得——是相互抵触的。大概很少有人不认为,卡夫卡是一个过于自私的男人。不“自私”的含义,在一个女人那里指的是想着“我”“毋忘我”,如卡夫卡说的“要求她的存在”——也许,菲莉斯真的在给卡夫卡的回信中说过他是个“自私”的男人。这差不多已经是一种道德上的归罪,对卡夫卡造成了心理压力。

69、在卡夫卡的作品里,艺术加工不如构思创意受到器重。男子汉,在他的作品里,仅仅只有一个:过日子的人(犹太味和日耳曼味十足的词),他渴求一个地方,哪怕寒酸到家,不管什么社会秩序;无论在宇宙,在一个部落,在疯人收容所还是在监狱。最本质的东西是作品的本事和氛围,而不是故事的演变和心理揭示。因此,他的短篇小说要优于他的长篇。因此,我们有权利强调,这本短篇小说集完整地衡量了一位如此奇特的作家的价值。

70、老百姓就是这样把他往的统治者弄得面目全非,把今天的统治者与死人相混淆。如果有朝一日——一生中只要能遇上一次——来了一位钦差大臣巡视本省,偶尔来到我村,代表当权者发布敕令,稽查税收,检查教学,向牧师询问我们的行为,然后在他上轿之前向聚集来的村民发一通长篇训诫,于是每个人脸上都掠过一丝笑意,悄悄地向旁人递个眼色,弯下身去,与孩子们一起,以便不让当官的察看,有人想:怎么,他讲起一个死人来就像讲一个活人一样,这位皇帝确实早已死了,王朝也已经消灭了,这位官老爷在拿我们寻开心吧。但是我们装作好像什么也没有觉察,以便不得罪他。我们需要认真听从的是现今的长官,因为不这样做那是犯罪。在匆匆离去的钦差的轿子后头,从已经瓦解的骨灰坛中专横地升起一个村老爷的形象。

71、从他公认的代表作《城堡》来看,K始终走不到城堡,城堡就不可避免地拥有某种隐喻。它真的是喻示布罗德率先说过的官僚机构吗?我们绝不陌生,无数已成名著的著作,有不少内涵并非来自作者初衷,而是评论家与研究者们的提炼和挖掘结果。譬如艾略特在晚年就架不住出来说《荒原》根本没有评论家们阐述的那些意思。对卡夫卡来说,《城堡》的含义是不是果如后人所论?卡夫卡自己没解释过城堡是什么意思,正如莎士比亚没解释过哈姆莱特究竟具有什么性格。卡夫卡喜爱孤独,他也承认,“我必须常常孤独。我已经做成的事,是一个独处的成果”。如果他的独处就是为了写作,是不是写作本身,在卡夫卡那里有超出我们预料之外的含义?

  发布日期:2024-01-3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