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简介(80句精选好句)

木心先生简介

1、  五十年代后,分别任中学教师与上海工艺美术设计师,私下写作,积著作二十种,文革初抄没。前后三度被囚禁,成狱中手稿66页。1979年获平反,任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1982年移居纽约。重启绘画与写作,分别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版诗集、文集三十余种。同期,作画不辍。2001年,耶鲁大学美术馆为其举办大型个展,并巡回芝加哥美术馆、夏威夷美术馆、纽约亚洲协会美术馆,随展出版精装画册。新世纪木心应家乡乌镇竭诚邀请,于2006年回乡定居。2011年12月21日凌晨3时逝世。同年,乌镇为之起建“木心美术馆”。

2、舅舅监禁释放后回到高桥家里,悄悄给我们看他在地下防空洞中穿的脏旧不堪的棉袄、结扣计日的布带和在洞中偷偷写下的密密麻麻的六十六页日记,并讲述怎样巧妙地把日记缝在棉袄夹层中偷偷带出来。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令人难忘。解禁后,舅舅在单位被监督劳动,长达数年,一次搬铁块不小心压断了手指,从此无法再弹钢琴。(木心先生简介)。

3、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4、“木心知道,也让我们知道,爱和生命意志是艺术的本质,也是生命的意义,这是我们在黑暗中唯一的光亮来源。”黑夜里,有一个人曾带来过纷飞大雪。天亮或是不亮,总有微弱的反光,在一些地方,悄悄的出现,准备给予我们生命深处的一份震颤。

5、一个爱我的人,如果爱得讲话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我就知道他爱我。

6、(1)散文集:《琼美卡随想录》、《散文一集》、《即兴判断》、《素履之往》、《马拉格计画》、《鱼丽之宴》、《同情中断录》。

7、  先生到乌镇后,没有入住“晚晴小筑”,先在西栅的通安客栈盘桓了一段日子。是由公司成立小组照顾他的起居,因为不想被打扰,于是,公司上下都“只闻其名,不识其人”。我当时是销售公司公众媒体部经理,负责对外宣传联络事宜,接到过许多媒体采访邀约,均未达成。

8、后来他跟随木心先生,完了,完全被这个老头迷住了。

9、在我们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老师,能留下痕迹的多半是小学和中学老师,越小越深刻。

10、木心曾写道:“从中国出发,向世界流亡,千山万水,天涯海角,一直流亡到祖国、故乡。”在这间咖啡馆,你能看见木心的纽约和乌镇。

11、木心去世当天,陈丹青写了一副木心先生自己拟好的对联作为挽联:此心有泛泛浮名,所喜私愿已了;彼岸无双,草草逸笔,犹叹壮志未酬。

12、  20年前,某个阴天的下午,我接待了到乌镇东栅孙家花园看木心先生老宅的丹青老师,一杯咖啡,让丹青老师记得到如今。

13、木心先生是我一生寻找的老师,还好还好,有生之年遇到先生,不枉此生了。

14、木心1927年生于浙江桐乡。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陈丹青的导师。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曾出版多部著作。 

15、因此,我们可能会承认:古典大统、五四传统,在整整两三代人的知识状况与阅读习惯中,已经失传,很难奏效了;第三项,尤其是第第五项传统,则全方位地构成了我们的话语、书写、阅读、思维与批评的习惯。

16、第一次接触到先生是因为看见了他写的一句话“岁月不饶人、我亦何曾绕过岁月”,原句出自《云雀叫了一整天》的乙辑部分。当时看见这句话心中便有一股莫名的酸苦涌了上来,把眼泪挤了下来,岁月夺走了我青春,我也未曾向岁月妥协,没有让年华辜负。(在1977年—1979年间,遭遇文革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

17、可是,我记得他对陈丹青等人说过:“你们要替我作证:木心不是妖怪,是个普通的健康的老头子。”

18、适逢木心先生八十八周年诞辰,谨以此片追忆先生,并向陈丹青先生致以深深的敬意。

19、但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中,木心先生的名字不在其间。我相信过去二十多年内,除了可数的大陆作家听说过他,绝大多数读者不知道这个名字,更没有阅读过他的书。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时间表上,木心先生不属于其中任何一个阶段,在空间上,他密集写作与出版的地点不在本土。总之,在他的祖国,他之所以未被淹没,是因为他尚未被认知。

20、生命好在无意义,才容得下各自赋予意义。假如生命是有意义的,这个意义却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尴尬狼狈。

21、那部纪录片的结尾,陈丹青说:“木心死后几乎没梦见过他,只一次在威尼斯,梦见木心六十多岁的样子,醒来便大哭”。讲完这句话,他摩挲手中茶杯,缓缓随楼梯而下。

22、其实就是没有陈丹青,木心也会崛起,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23、在那些影像资料里,木心先生仍然是绅士一般的模样。浙江的天气时常是阴雨,于是那座水中之屋有时就像本人一样,在一片烟雨朦胧里,温柔无害的看过来,盛着悠悠的谦和包容意味。

24、回想起舅舅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他躺在病床上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但当仲青贤弟在病床边轻声背诵《西班牙三棵树》里的诗句给他听时,他脸上立刻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在迷迷糊糊的昏睡中,他还口齿清晰地讲叙着罗曼·罗兰的故事。

25、有学者曾经将我们的文化概括为四种传统。一是由清代上溯先秦的文化大统,二是五四传统,三是延安传统,四是“文化大革命”传统。假如我们承认“阅读习惯”也意味着“传统”的话,那么,我还要加上一个传统,即近二十多年以来的种种话语、文本所形成的阅读习惯——这五项传统的顺序并非平行并置,任由我们选择,而是在近百年来以一项传统逐渐颠覆、吃掉上一项传统的过程。逆向的回归有没有可能呢?这就是近年所谓“国学教育问题”争论不休的缘故,因为,在抵达所谓“国学”之前,我们先得跨越好几道不可能跨越的“新”传统。

26、                                             ——香港作家梁文道

27、但木心先生也不是所谓“老作家”。大家应该记得,七十年代末迄今,我们目击了被长期遗忘的“老作家”如何在中国陆续“出土”的过程,这份名单包括周作人、徐志摩、沈从文、钱锺书、张爱玲、汪曾祺、废名……乃至辜鸿铭、陈寅恪、梁漱溟、钱穆等等。木心先生不属于这份名单。他在海外获得迟来的声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而他被大陆读者认识、阅读的过程,今天才刚刚开始。

28、但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舅舅的文学艺术作品被越来越多的读者了解和喜爱,追思会上“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大家真切地吐露对他的敬佩和怀念。在乌镇建造的“木心美术馆”今年将完工,木心故居也将开放。届时,大家可以更加真切了解和欣赏舅舅的文学和绘画艺术。

29、我们已经有许多许多地上地下、主流或者边缘的诗人。诸位稍微等等,今年明年,木心先生将有多部文集,包括大量诗作在国内出版。他的《巴珑》和《我纷纷的情欲》,都是白话自由诗,他的《会吾中》则以纯正的《诗经》语言将《诗经》,甚至一部分先秦文论,全部重写,而每一首都成为十四行结构的“商籁体”——我没有资格谈论诗,我应该像先生那样将读者看得很高很高,我愿相信在座的朋友以及今后的木心先生的读者,会在我所不及的高度认知木心先生的诗学。

30、前九个见于1984年11月出版的台湾《联合文学》创刊号。该期特设围绕木心的“作家专卷”,其中在《木心著作一览》中列有木心本人提供的“1941年~1984年”所使用过的这九个笔名。

31、今天是情人节,木心先生若仍在世,应该要庆祝九十二岁寿诞。也许我会引范仲淹的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然后振臂一呼,告诉大家,他是近乎神人一样的存在,永远是我最敬仰的当代作家。

32、他的一生离开故乡又走向故乡,目光由凌厉逐渐变得柔和,其实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嬉、笑、怒、不骂。”

33、“我爱兵法,完全没有用武之地。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说来说去,全靠艺术活下来。关在地下室里,我还是有强烈的创作欲望,我不甘心。只要有了笔,有了纸,有了墨,就有了我的艺术。”

34、  先生的一幅画作喷印后,挂在管理中心大楼的门厅,挺抽象的,具体是什么含义,都不曾解读过。某日午后,先生到大楼里来。销售公司办公室就在一楼,听帆子说先生在外面,便与她一起到外面,见到先生,问候先生好,帆子便向先生介绍我说:这是负责公司宣传的媒体部经理,不过,我们都叫她高姐姐。先生居然说:噢,是位领导啊。我说:先生,我可当不得领导两字呢。先生说:不论大小,就是领导啊。我见先生心情颇好,又是站在门厅处,于是问先生:画作包含的意思是什么?先生道:这是“祥瑞”的意思。

35、美术馆里的第一面墙这样写道:艺术与他,是伦敦塔里的象牙塔。

36、2006年木心归国后,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先生为木心拍摄的一张照片

37、玻璃柜里摆着一些物件,有他年轻时修磨数十遍的牛仔裤,也有他晚年旅居纽约,案头上修饰得又朴素又精巧的名人相框。

38、房东是夏承焘先生的朋友,当时八十岁左右的沈轶刘老先生(现列为上海名人),他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清末秀才,隐居诗人,民国时期曾任福建省省长的文秘,酷爱唐诗,常见他边吟诗边锄地种菜,后出版有施蛰存为其作序的《繁霜榭诗词集》等书。菜园里有翠竹、腊梅、菊花、蔷薇、柿子树、仙人掌等植物,平整的菜地井井有条,菜畦疏落有致,菜叶光泽鲜艳、干净利落,令人赏心悦目。

39、和乌镇木心美术馆相比,杭州的木心咖啡馆,具有“处江湖之远”的有趣和惬意,每一把椅子都不一样。老式吊扇,尼采和福楼拜的早期印刷品,都由ebay订购,纽约发货,山水迢迢,构成了一间超越商业意义的“木心的书房”。

40、这种人,存在的理由是为了生活的愉悦感。这种人,现在存在,过去也存在。“其实孤独感是种快感。”这种不为主流的孤独,木心先生就是这样讲的。

41、多年之后,面对书架上几本薄薄的诗集,Bingo将会想起,第一次走进木心纪念馆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42、(1)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

43、据说,木心先生临终前,看着美术馆设计图,喃喃说道:“风啊、水啊,一顶桥。”

44、  我把我所经历的有关木心先生的故事挑选三则成文,入编在王士杰老师汇编的《那些人、那些事》(第五辑)一书,今已出版。

45、“陈老师啊,我原先以为你写得好,现在读了木心先生的书,你在他面前变成一只小瘪三!”

46、《林风眠与木心》,由上海中国画院提供林风眠作品十件,与木心作品四件,共同展示,回顾六十年前这对师生的交谊。

47、  先生灵堂设在晚晴小筑的二楼,原本的客厅,搬移家具,连夜布置成灵堂,由经营公司负责采购物品,管理公司的东栅场馆部负责轮班守值。各地文艺界、作家、青年读者纷至沓来。等到出殡那天,我跟到殡仪馆送葬,不说人山人海,也是人头攒动。我的一个任务是负责清点有多少人回乌镇用餐,到最后,没法子统计,就全部在子夜酒店招待了。

48、  当时,她走在一位老者旁边,老者则站在竹刻店和毛笔店附近。陈洁离得不远,亦不是很近。下午,她回到办公室,闲谈中,问起她今天的出团是什么情况。才说起:她今天带的人是木心。

49、再后来,我在一座小岛上支教,午睡前,常常吹着咸咸的海风,倚着冰凉的铁质栏杆,读从同行伙伴处借来的《木心诗选》,每每读到喜欢的句子,都要轻声念上几遍,沁润心灵。

50、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51、“什么是一个木心绘画风景的新元素?是一种情绪和风格,类似于北欧版画那灯火辉煌的空间,是一种辉煌的文艺复兴式作品。毫无疑问,在艺术家的处理材料的严峻条件下(”文革“),木心的景观具有逃亡的光辉性。但也涉及了一位艺术家的感性图像——挽歌——亚历山德拉·芒罗,林肯中心的主要策展人,论起这些山水画作为一种“中国曩昔文化的安魂曲,”这是事实。呈现了中国文艺人士如何借助西洋精神,作为尝试,祭奠过去已经不可逆转的纷繁记忆。”

52、木心遗作里有几百幅绘画作品,从未在国内展出,在美术馆里将作为常设展览。美术馆还将推出木心老师林风眠以及对木心产生影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等三个展览。

53、木心先生不是一位“新作家”。他的写作生涯超过六十年,早期作品全部散失,八十年代再度写作后,台湾为他出版了多达十余种文集。他的部分散文与小说被翻译成英语,成为美国大学文学史课程范本读物,并作为唯一的中国作家,与福克纳、海明威作品编在同一教材中;在哈佛与耶鲁这些名校教授主办的“文学无国界”网站,木心先生拥有许多忠实的读者。

54、木心首先中意的是木铎能吸引听众注意力的功用,这与一位艺术家企图用作品吸引观众的意愿是颇为契合的。

55、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56、而在杭州,已经有一颗星,呼应它,以明亮以沉默——木心咖啡馆,创办者是李加文,在杭州文艺界,没有人不知道他的凡人咖啡馆,一个文艺中青年的文化地标。

57、“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这句是木心最有名的一首诗,诗中用从前的慢节奏与一个愈来愈快的对世界的感受相比,转化成了一种美、一种好、一种朴素的精致、一种生命的哲学。木心的诗近乎古典趣味。对蒙田和纪德的激赞我也是心有戚戚。他读书涉猎广泛,不动声色中用典极多,常建构在其他作品语境上再行延展。很有几分本雅明「引言写作」的味道。如果趣味正好投契,会非常过瘾,反之亦然。木心写作风格讲究字义结构,常常用很简单的文字达到令人称奇的余韵,书的装帧也和他的语气惊人一致,足见设计者匠心。再看这首《毋与哥德言》

58、  当时,我转岗在景区管理公司,总经理庄颋专门嘱咐让我协助做好晚晴小筑的吊唁接待。从未想过,会以这样一种方式,送别先生最后一程。

59、  (晚晴小筑开放,丹青老师叙述建筑的前世今生)

60、今天我在这里向诸位介绍先生与他的文学,仍然像二十多年前我初识先生时那样,感到困难。这种困难是:在我们的文学视野中应该怎样看待木心先生?他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景观中是怎样一种位置?这种位置,对我们,对文学,意味着什么?

61、木心(1927年2月14日—2011年12月21日),本名孙璞,字仰中,号牧心,笔名木心,中国当代作家、画家,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和传奇人物。出版多部著作。1927年生于浙江嘉兴市桐乡乌镇东栅。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82年定居纽约。2011年12月21日3时逝世于故乡乌镇,享年84岁。

62、以前的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受到很好的款待。——《云雀叫了一整天》监督生活,做不到。接下来,成为演员。再做一次观众。——《文学回忆录》爱,还有三个境界耳。少年受好奇心驱使,青年与审美相关,中年寻求知识。衰老将至,不辜负义气。——《即兴判断》生命好在没有意义,可以赋予各自意义。如果生命有意义,但它的意义不合我的意愿,那才是尴尬的。——《素履之往》才能、心、头、不可缺少。三者难以平均;好啊。这样就有了风格。——《琼美卡随想录》记得以前少年的时候,大家都很真诚地亲切,说了一句话。清晨火车站,长街幽暗无人,卖豆浆的小店热气腾腾。昔日的天色晚了,车、马、短信都晚了,一辈子只能爱一个人。以前的钥匙也很漂亮,钥匙很美很有形状。锁上了,人就知道了。——《从前慢》

63、《南方周末》的一次采访中,记者问到:木心先生是如何拿到出入欧美的通行证的?木心先生对此的回答是:我拿的不是通行证,是邀请书。

64、木心先生在1971年被捕入狱。坐牢期间的18个月,他家数次被抄。20本文字手稿,被红卫兵烧为灰烬。在狱中断了三根手指,然而又得闻忧心如焚的母亲已经过世。劳动期间,木心先生需要扫地、刷女厕所,以至于先生在它的一篇文章种说道。

65、  接到任务,我问是谁呀?按习惯,知道客人信息后有所准备,方可带好团。张健告知是和木心有关。当时,尚不知木心是何许样人。只是手头的《乌镇》一书,有所记载。于是,捉章恶补,待客至。

66、可惜这种聪明不是陈丹青需要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67、先生的心是孤独的。读他的作品,听他喃喃自语,空灵,低沉,晦涩,把柔软而孤独的内心敞开给其他柔软而孤独的内心。因孤独,才写。因孤独,才读。他不管你读得懂读不懂,只是在角落里自弹自唱,写他的内心。

68、我的夙愿今天实现了。以下,借文学的名义,我要向第一位在国内网站为读者介绍木心散文的陈村先生鞠躬致敬!我谢谢在《南方周末》撰文呼应的陈子善先生与何立伟先生!感谢在此书出版前阅读并期待木心先生的陌生读者和今天到来的记者们!感谢这本散文集责编、脑袋长得像列宁般宽大的曹凌志同志与封面设计师蔡立国同志!感谢做主出书的贝贝特头目刘瑞琳同志!当然,还要感谢青春大好、今年刚满二十岁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9、木心先生是一位全方位的艺术家,他的小说很早就碰触西方现代小说常探讨的议题,包括辜负、遗憾、忏悔及追忆,也讨论人如何站在现代荒原中,仍能保持文明人的尊严。

70、当时是想去美国投奔陈逸飞的,去纽约的艺术家多受过陈逸飞的帮助。

71、  待打开“孙家花园”大门进去,眼前一片残垣断壁,墙体坍塌,唯梁架尚在,有一进的墙壁上尚留文革时的标语。来客不停且不同角度拍照,我跟随在侧,于是,闲聊天。问我:知道木心吗?我很实诚回答:不甚了解,但是,他的生日是2月14日。来客突然变了态度,不再是之前非常的客套和隔膜,变了语气对我说:你居然知道他生日?太好了,我要回去跟他讲,有人记得他的生日啊!从这一刻开始,来客与我说话多了起来,他和我讲了木心,讲是王安忆找到他的。于是,我又告诉他:王安忆获茅盾文学奖后游览乌镇恰是我接待的,当时下雨,我还把我自己的一把雨伞借给她用。于是,我们说话又多了题目。

72、陈丹青们先天营养不良,从绘画和文学都限制了他和

73、木心先生在台湾和纽约华人圈中被视为深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英人物和传奇式大师。其学生陈丹青推崇:“木心先生自身的气质、禀赋,落在任何时代都会出类拔萃。”一批当代著名的画家、文学家深受其艺术影响。

74、我猜,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读者骤然遭遇木心先生的文学、文字、文句、文体,都会极度好奇:他是谁?怎么会有这样一位作家?我们的困惑犹如发现“文学不明飞行物”:为什么他从来不曾出现在我们的文学视野之中?

75、这本散文集的首篇《九月初九》,写在1985年左右,可是在文字上可能会给予我们“五四”的、“老派”的、非常“中国”的错觉,而在域外而回望家国,叹自然而审视历史,五四时期没有人取用这样的角度与写法。再看《明天不散步了》和《哥伦比亚的倒影》,用粗俗的话说,则显得异常“洋派”而“现代”,我不知道从五四直到现在,中国的散文可曾出现过类似的篇章?至于《上海赋》,我想,凡是读过的朋友都会承认,不但上海不曾被这样写过,更重要的是,我们遭遇了一种异常丰沛而娴熟,但全然陌生的文体,这堂堂正正的文体好像早就存在,可是谁曾在五四迄今的作品中见过同样的文学“物种”?

76、  接到后,尚未知是谁,按常规讲解,却发现客人对我关于乌镇的讲解不很关注,只一味提出要看“孙家花园”,还说,不用陪他,他一人去看即可。我却未敢怠慢公司的贵宾,遂亦一步亦趋跟随。

77、八十年代初,新时期文学刚刚萌芽,世界文学刚刚介绍进来,中外经典文学的记忆刚刚开始艰难地恢复,总之,我们刚刚从漫长的文学休克期苏醒过来——今天,中国文学已经换了几乎三代人,出版盛况空前未有;在座的青年朋友们很可能就是学中文出身。所以有理由说:我们已经了解什么是文学。过去五十多年、过去近百年,乃至更古早的经典中国文学,都在被我们广泛阅读、评价、研究,在我们的文学版图上,大大小小的星座经已各得其位。虽然,文学在今日中国的命运仍然是被持续议论的话题,但大家都会同意,和三十年前相比,我们告别了文学的无知年代。

78、  那天,营销部张健通知,公司有一个接待,来客还很特别,要求派个好点导游。时任导游组长冯贤军,指派我接待。

79、天色舒齐地暗下来,都相约暗下,暗下,清晰,和蔼,委婉。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

  发布日期:2023-11-25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