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110句精选好句)

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1、9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3、试译:孔子说:“周朝取舍了夏商两代的制度,集礼仪文化之大成啊!我遵从周礼。”

4、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孔子语录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5、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6、试译:孔子说:“君子没什么好争的,一定要争的话那就比比射箭吧。射手首先相互揖让,登堂射箭;射完后相互作揖下堂,比输的喝罚酒。这种比争是有君子风度的。”

7、试译:仲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祖先时,唱着《雍》这首天子祭祖诗来撤除祭品。孔子说:“‘各方诸侯助祭,肃穆天子主祭。’《雍》诗的这一句如何用到三家大堂去呢?”

8、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9、原文为:“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10、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3、《论语》的基本思想也就是孔子的基本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哲学思想是唯心的。但是,社会的发展,各种现实的原因,对他也不无影响。《论语》也记下了他思想中一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例如薄赋敛、举贤才、节用、爱人、使民以时、有教无类、不信鬼神等。尤其是他的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写作经验、生活经验和诗论,更值得我们重视。《论语》中许多十分精辟的格言,正是这些可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1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5、大意: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提倡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16、(《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17、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8、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19、★阅读国学经典,可以吸收前人在修身处事、治国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20、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1、(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2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4、子曰:“饭疏食饮水,曲(qū)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25、试译:孔子说:“做人却没有诚信,真不知道还能干什么。好比大车辕没有活销,小车辕没有销钉,这车子怎么走啊?”

2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7、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28、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

29、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30、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1、试译:孔子说:“有些鬼神不是保佑自己的,你也硬去祭拜求福,那是谄媚。眼见公义受损而不挺身而出,是没勇气。”

32、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33、试译:孔子说:“光读书,不琢磨,就糊涂;瞎琢磨,不读书,就没用。”

34、   知:聪明;智慧。 忧:忧愁。 惧:害怕,恐惧。

35、孔子语录: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36、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而得到新的体会与理解,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

3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38、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说君王要像个君王,臣下要像个臣下,父亲要像个父亲,儿子要像个儿子。

39、不久鲁国举行郊祭,祭祀后按惯例送祭肉给大夫们时并没有送给孔子,这表明季氏不想再任用他了,孔子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离开鲁国,到外国去寻找出路,开始了周游列国的旅程,这一年,孔子55岁。

40、不亦说乎  (  )通(  ),意思是(  )

41、14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42、  士:有抱负的人。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毅:刚强,勇毅。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已:结束。

43、   思:希望,想着。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4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5、2三家者以《雍》彻撤。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4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47、(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8、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49、(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50、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欤!”

51、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52、试译: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学问就不扎实。主要靠忠信处世,也没有哪个朋友是不如自己的,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53、   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虑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5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55、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文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5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5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58、(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59、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0、注释:三军:军队的通称。匹夫:普通人,指男子汉。

61、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62、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63、《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书,大部分记言,小部分记事,只有极少数篇章称得上是比较完整的文章。全书20篇,共512章,约15000多字。篇与篇、章与章之间没有内在联系,篇名无义,用的是每篇开头的几个字。如《学而篇第一》就是取“子曰:‘学而时习之’”的“学而”。

64、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65、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6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68、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6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70、(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71、试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看子女的孝心;父母过世,看子女的孝行;父母过世多年,还是不改变父母的正道,就可以说做到孝了。”

72、大意: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学思相结合。

73、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7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5、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76、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77、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7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79、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80、质:质朴  文:文饰  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

8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82、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他们的缺(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改正。”

83、大意: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学、多思、多问)

84、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年),孔子为削弱三桓(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世卿,因为是鲁桓公的三个儿子的后代,故称三桓。

85、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86、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87、   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为归到礼的方面去,即合于礼。复礼,归于礼。

88、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8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90、 ①三军:军队的通称。②匹夫:夫妇相匹配,分开说则叫匹夫匹妇,所以匹夫指男子汉。 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能被夺去,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能被夺去。”

9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92、19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93、大意: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

9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95、大意: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96、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97、10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9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fú),不舍昼夜。”《子罕》

99、 《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100、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101、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02、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3、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04、试译:孔子说:“花言巧语,貌似善良,缺德啊!”

105、孔子语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摘孔子《论语》

106、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107、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108、13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109、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发布日期:2023-11-1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