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为训的意思及造句(33句精选好句)

不足为训的意思及造句

1、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说)。〖错例〗自从电视上看了《少年英雄方世玉》,我就开始迷上了武侠小说,有时候上课也禁不住翻看几页,长此以往,我的学习成绩渐渐退步了。

2、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3、(误用)常被误解为罪行还没有达到被杀的程度。(不足为训的意思及造句)。

4、道教这一思想以及相应的戒律规定是非常可贵的,一般人除了信奉人为万物之灵外,其它则皆不足挂齿。

5、“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瓦解”,海德格尔一语成谶。在现代社会中,源自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渐渐不足为训,未来的天空看似广阔无垠。但与其藉着肤浅的“自由”扶摇而上,我宁愿效法卡尔维诺笔下那位“树上的男爵”,在疏离与坚守中寻找通往天空的路径。

6、(释义)好像计数自家所珍藏的珠宝一样。比喻叙述事物明晰熟练。

7、  抱残守缺: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8、不一而足——不一一列举就足够,形容很多。〖正例〗现在不少中国人说不好汉语,写不好汉字,却是英语六级;即使商品也要洋化,如雅戈尔、仕奇、派纳等等不一而足。

9、(示例)逃难至此,他已是身无长物,十分落魄。

10、(释义)字面上指刚下车,意指官吏刚到任所、比喻刚到工作的地方。(不足为训的意思及造句)。

11、1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12、有意思的是,今天我们对“鲁迅语文”价值的质疑和挑剔又往往与另外一种文化动向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在“传统文化”复兴、“国学热”升温的氛围之中,我们将鲁迅当作背弃传统、损伤所谓母语教育的典型。例如有“国学院长”与“儒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尖锐地提出:“鲁迅的文字佶屈聱牙,是失败的文学尝试,学生不爱读,教师不爱讲,却偏偏是教师、学生绕不过去的大山,岂非咄咄怪事?”“母语教育必须回到几千年来教育的正轨上来,即通过念诵的方法学习古代经典,用对对子、作文等方式训练其母语运用能力,让学生不仅能亲近母语,更能亲近中国传统文化。”“说实在的,白话文还用得着学吗?”(iv)

13、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

14、  从善如流:善:好的,正确的;如流:好像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别人的好意见。

15、(示例)这么些年我一事无成,不过是蹉跎岁月。

16、◎这些天我们做过的卷子(3)——一段厚重的古文

17、白驹过隙——白驹(jū):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错例〗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般一闪而过,快捷异常。

18、  仓皇失措:仓皇:匆忙,慌张。匆忙慌张,不知所措。

19、从善如登——登,升高。顺从好的就像登高一样。比喻学好不容易,要花力气。

20、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

21、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22、沁人心脾: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2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24、学习古文有方法吗?当然有,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第尽量多读一点;第特别注重积累,学习语言本来就要重视积累;第了解、熟悉和掌握文言文的常见语法现象,包括词法、句法和修辞;第要考察和研究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的关系,其演变和异同,事实上,它们大同小异,现代汉语是直接从古汉语发展和继承而来的。这些方法都是老生常谈,但恐怕确实也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总之,要花一点时间,不要急于求成。

25、(出处)出自明·朱有炖《三度小桃红》:“气味浑厚,音调复谐,毕竟是本朝第一能手。近时作者虽多,终难望其项背耳。”

26、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27、(示例)如果外界信息来源只有报纸、收音机,当它们断断续续地传到人们耳朵里时,早已是明日黄花了。

28、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29、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30、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31、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这其实是避重就轻、图省力气的一种写法,~。

32、(常平米)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汉朝耿寿昌提出:“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谷贵伤民”。

  发布日期:2023-09-2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