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44句精选好句)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1、诸葛亮只有一个杀马谡的理由,也有一百个饶过他的理由,但这一百个理由,都抵不过那个杀他的理由。

2、有好多评论说诸葛亮任人唯亲,把自己器重的老乡马谡放在守卫街亭这个重要位置上,是诸葛亮用人用错了。

3、大禹是鲧的儿子,鲧治水不当,罪孽深重,帝尧杀之,却重用其子大禹,最后还将帝位禅让给了大禹。马谡用此典故,就是希望诸葛亮看在往日的情谊上替他照顾子女,那么他就虽死无恨了。曾子有云:“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刘备和马谡都全心全意向诸葛亮托孤,一则诸葛亮是真正的君子;二则也说明他们的感情是真的好。

4、第三哭,大哭不已。《辞海》对“大哭”一词的解释:大声哭泣。诸葛亮第三哭,是被看马谡的人头时所流露的感情。对马谡伏法,为自己用人不当,深感有负先帝而深深自责。马谡被杀,不止北伐十万大军为之流泪,诸葛亮更是心痛如绞:即为自己失去一个赏识器重的知己,也为国家失去一个才华出众的人才,甚至为自己未听一个中肯遗言的后果。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诸葛亮要是没有违众提拔马谡,马谡就不会因街亭之败而被正军法。可是,无论君臣将相王侯,都不能凌驾于国家社稷之上,包括诸葛亮本人,更何况是马谡。所以,即使马谡个人才能再高,悔悟之心再诚,活着能做大贡献,与号令朝野令行禁止,文武百官团结一心,令蜀汉在新败之时政局稳定全盘大局相比,马谡之死还只是次要。

5、有的学者认为,马谡必须死,而且他是诸葛亮权术的牺牲品,我们必须从很多方面去综合思考也许才能得出答案。

6、怎么办?朝廷上下要问责。诸葛亮自己是不能死的,那就只能马谡去死了。既然要死,那就死的有价值,死得其所。怎么死?为“法势术”而死!法就是规章制度,是披着羊皮的狼。之所以披着羊皮,是需要温情的面纱;之所以是狼,是必须要有铁血的手腕来为万世立制。也就是"外儒内法"。法是用来惩罚和捕食羊群中不思进取、松弛懈怠的"懒羊羊",是用来保存和激活羊群中全力拼搏、奋勇向前的"喜羊羊"。所以马谡必须杀,因为规章制度摆在那里;也必须挥泪,杀的所有人感动和震撼! 

7、结果诸葛亮当时应承下来,实际上却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尤其在他征伐南蛮之际,马谡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十六字方针之后,更让他觉得先主真是老糊涂了,明明一个栋梁之才,怎么就不堪大用了呢?在后来的日子里,马谡日夜与诸葛亮谈论军计,使得他从一个小小的荆州从事逐步成为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卧龙先生已经被忽悠的一愣一愣了。 

8、其中诸葛亮“挥泪”的情节,更是为这个故事增加了精彩的一笔。

9、回复:绑架,看《李嘉诚儿子被绑架,为什么警方10年后才知道?》;

10、回复:预言,看《毛泽东一生24个重大预言全部实现,太牛了》;

11、因为对自己用人不当感到后悔,所以才会“挥泪”。

12、后人有为诸葛亮辩解的,说诸葛亮是信任马谡的才干,在这场决战中,他要让马谡勇挑重担。可是,我们如果从大家的看法中,可以感觉到一丝端倪。那就是如果任用魏延去守街亭,还可以说诸葛亮把马谡当作魏延一流的人物。

13、朱大渭在《马谡被杀真相》一文中指出,虽然失街亭是马谡“罪在必诛”的导火线,但是常言道,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应因为一次败仗就让将领斩杀。但就算街亭一战即便马谡打赢了,按照军法马谡也该杀,因为他不仅违反军法,而且还畏罪潜逃。因此,朱大渭认为,马谡是违背了诸葛亮的正确领导而失街亭的。

14、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出自于《三国演义》中马谡骄傲自大导致街亭失守,而马谡偏偏是诸葛亮最赏识的人。

15、不过翻回史书查找相关内容我们会发现,挥泪斩马谡这个故事可能本身就很有问题。最重要的是,马谡可能就是诸葛亮政治权力斗阵的牺牲品。

16、当司马懿占领街亭以后,我想他一定忘乎所以,以为蜀军覆亡不远矣!但诸葛亮竟然在这样的被动情况下,迅速全身而退!对此,司马懿只能自叹弗如吧!本人曾十几次穿越秦岭,望着那连绵的崇山峻岭,也不得不钦佩诸葛先生的才智!但先生毕竟不是神人,他能做到这点,我觉得他事先不仅有过周密的安排,而且在街亭之战正酣时,甚至战前他就在做从另外通道撤退的准备了,否则,难保不乍闻街亭失守,军心大乱而全线崩溃!

17、李邈说:“秦赦孟明,用霸西戎;楚诛子玉,二世不竞。”

18、其先帝遗言。刘备在白帝托孤之时,曾对诸葛亮说道,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委以重任,诸葛亮兵败后,大哭以表悔不听先帝之言,并自请降职,原因就是没有听从先帝的遗言,今后已经不可能再让马谡戴罪立功了,所以马谡必须死。

19、当时,副将王平提出巧妙方法,马谡不听劝阻,蜀军大败。

20、 马谡到达街亭后,不按诸葛亮的指令部署兵力,却骄傲轻敌,自作主张。

21、可见,马谡之才,跟随在诸葛亮身边做个参军,时常出个主意就足够了。凭他的才学去统兵征战,却如刘备所说的不堪大用呀!

22、而诸葛亮对马谡也算是仁至义尽了,马谡死后,他亲临哭祭,并一生为马谡抚育遗孤,视如己出。人生就是如此,有太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不得已,所以刘备必须要杀干儿子,诸葛亮必须要杀亲弟子,霹雳手段下隐藏着的是无穷与无奈的悲伤。更悲伤的是,诸葛亮从兄长诸葛瑾那里过继的长子诸葛乔也在此次北伐中去世了,死亡原因不详,只留下诸葛亮事前写给诸葛瑾的一封信,解释诸葛乔为何也要参与此次北伐:

23、马谡违反了诸葛亮的调度,在山上扎营,是丢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丢失,让蜀汉军队丧失了继续进取陕西的最好时机,作为将领,马谡需要负主要责任。

24、诸葛亮一听十分高兴,觉得马谡的这个建议确实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南患,就接纳了这个策略。不久,诸葛亮斩杀了雍闿,并七擒七纵南人首脑孟获,彻底使南心诚悦服地归顺了蜀汉。

25、诸葛亮与马谡以及他的哥哥马良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

26、所以,《三国志马谡传》注引《襄阳记》记载,当马谡死时,“十万之众为之垂涕。”大家哭不是哭马谡可怜,而是哭自己这仗打的太窝囊,害的丞相连亲如子侄的马谡都要杀,我们对不起丞相啊!而从此以后,蜀汉军队无论顺风逆风,都再没有打过这样的窝囊仗,其正如西晋人袁准《袁子》所言:“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

27、这下大家都知道了,原来平时温文尔雅、一副书生意气的诸葛丞相,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狼,一只披着儒家外衣却内行法家的杀破狼!从此,但凡军令一出,蜀汉上下莫敢不从。 

28、因为街亭失守对蜀汉的打击非常大,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项上人头来换取民心。斩马谡可看出诸葛亮想要表达马谡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街亭虽然失败但国家依旧能争天下!

29、综合以上五点,马谡的情况被陈寿在一本书中分别记载,这种“事件”是非常少见的。根据现代学者的分析,总结出了一段最有可能的情况。

30、正因为如此,当马谡犯错的时候,诸葛亮才会那么伤心。

31、先锋王平无论怎劝阻马谡,他都不听,王平只得分兵一部独自下寨。

32、回复:封杀,看《历史上惨.遭封.杀的48个未解之谜,胆小者慎入》;

33、简单来说会背《出师表》并能与现实结合的人就应该知道诸葛亮转移自身责任和矛盾有多高明,诸葛亮没有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没有让街亭如此重要的地方分给吴懿和魏延等人控制,自己的安排失败了,军中会出现很大的震动。

34、其实早在行刑之前,马谡就已经承认说是因为自己的原因才造成街亭失手的,所以他表示愿意接受一切惩罚。马谡只有一个要求,就是求诸葛亮一定要善待他的家人,让诸葛亮把他的家人接到城中去居住,免去穷困之苦,后来诸葛亮感慨万千,不得已而为之斩了马谡。三国演义里是这么记载的,那么事实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三国演义和史书的差别很大,史书上明确记载的马谡是怎么死的,他的确不是被诸葛亮杀的。马谡传中的注释讲到了马谡临时前的记载,大致内容是马谡在临死之前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他跟他儿子说。写封信务必要交到诸葛亮的手里。

35、其街亭失守影响巨大。诸葛亮大军首出祁山,正欲占领长安,只取中原。街亭乃大军粮道,街亭若失,大军危矣。而此时街亭大败,不仅将蜀军的整体战略部署打破了,更使诸葛亮陷于险境,幸亏空城退敌才得以保全,否则,整个蜀国危矣。

36、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ān)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谡泣曰:“丞相视某如子,某以丞相为父。某之死罪,实已难逃;愿丞相思舜帝殛(jí)鲧(gǔn)用禹之义,某虽死亦无恨于九泉!”言讫(qì)大哭。孔明挥泪曰:“吾与汝义同兄弟,汝之子即吾之子也,不必多嘱。”左右推出马谡于辕门之外,将斩。参军蒋琬自成都至,见武士欲斩马谡,大惊,高叫:“留人!”入见孔明曰:“昔楚杀得臣而文公喜。今天下未定,而戮智谋之臣,岂不可惜乎?”孔明流涕而答曰:“昔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复废法,何以讨贼耶?合当斩之。”须臾,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孔明曰:“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马谡亡年三十九岁,时建兴六年夏五月也。后人有诗曰:“失守街亭罪不轻,堪嗟(jiē)马谡枉谈兵。辕门斩首严军法,拭泪犹思先帝明。”

37、总的来说,挥泪斩马谡这个典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杜撰,真相虽然只有一个但对于矛盾的历史记载我们只能推测各种可能性。

38、蜀弱魏强之势诸葛先生心知肚明,故伐魏带有很强的侥幸心理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得已心态,当司马懿(或按《三国志》为张颌,下同)主掌魏军以后,蜀军靠诸葛先生个人的聪明才智获胜之机显然就丧失了!与优势魏军硬碰硬吗?丢失荆州和夷陵之败后的蜀汉政权再也输不起了!任何大的损失都可能把它推到灭亡的边缘!

39、曾任越嶲太守的马谡出列说道:“南蛮之人仗着那里山高林密地势险要,加之与我们之间路途遥远,早有叛乱之心了。

40、其实这真的是冤枉诸葛亮了,当时蜀汉有个大将魏延,极力主张进攻,还公然表现出对诸葛亮谨慎的不满。其他将领虽然没有魏延表现的这么明显,但他们心中也多少有点不满的。

41、回复「揭秘」,看欲罢不能,闻所未闻的野史奇谈

42、《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

43、挥泪斩马谡的读音:huī lèi zhǎn mǎ sù。

  发布日期:2023-09-18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