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95句精选好句)

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1、(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2、(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出自):《论语·先进》:“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4、(出处)《论语·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6、(解释):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7、(解释):无为:无所作为;治:治理。自己无所作为而使天下得到治理。原指舜当政的时候,沿袭尧的主张,不做丝毫改变。后泛指以德化民。

8、(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9、(出自):《论语·魏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10、(解释):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11、(出自):《论语·颜渊》:“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及出处)。

12、孔子因不满鲁定公沉迷酒色,带领学生来到卫国,因卫灵公言而无信,就留下子路一人,他带领其他学生离开卫国。卫出公继位后,让子路去请孔子来卫国辅政。孔子说:“只有名义正当,说话合理,才能干成大事。”

13、(出自):《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14、(解释):空空:诚恳,虚心。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

15、(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

16、(中国·贵港5月20-5月21日)第七期《赢在觉醒》教育成长营预告(2天2夜)

17、(解释):指关于怪异、勇力、叛乱、鬼神之事。

18、(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19、(出自):《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20、(出自):《论语·子路》:“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1、(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22、(出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3、(解释):指钻研和实行儒家以外的主张,也指斥责异端。

24、(解释):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25、(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26、(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27、(出自):《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利。” 

28、(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29、(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0、(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31、(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2、(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33、(解释):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34、(出自):《论语·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35、(解释):能就自身打比方。比喻能推己及人,替别人着想。

36、(解释):活着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赞誉受人崇敬的死者。

37、(出自):《论语·阳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38、(解释):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也用作不愿接近某人的讽刺话。

39、(解释):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40、(解释):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

41、(出自):《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42、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43、(出自):《论语·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 

44、(解释):德:恩惠。怨:仇恨。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45、(解释):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

46、(解释):旧时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际皆由天命决定。常用作事势所至,人力不可挽回之意。

47、(出自):《论语·子罕》:“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48、(出自):《论语·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49、出自:《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50、(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51、(解释)因为那个人不好或地位低下,就把他正确的言论也否定了。

52、(解释):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53、(解释):欲:希望;勿:不要;施:施加。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54、(出处):《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55、(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56、(出自):《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57、(出自):《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

58、(出自):《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59、(解释):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指60岁的代称。

60、(解释):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

61、(解释):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62、释义:咎:责怪。 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63、(出自):《论语·微子》:“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64、(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5、释义:温:温习;故:旧的。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66、(解释):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67、(解释):古代宫室,前为堂,后为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

68、(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69、(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70、(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业;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71、(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2、(出自):《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73、(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74、(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75、(出自):《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76、(出自):《论语·公冶长》:“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7、(出自):《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78、(解释):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79、(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80、(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1、(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82、(出自):《论语·雍也》:“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83、(2)众星拱月( zhòng xīng gǒng yuè )

84、出处:出自《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85、(解释):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

86、(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87、(解释):任用就出来做事,不得任用就退隐。这是早时世大夫的处世态度。

88、(出自):《论语·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89、(出自):《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90、(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91、(解释):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硬,内心虚弱。

92、(出自):《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93、(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94、出处: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发布日期:2023-09-1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