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诗歌代表作(25句精选好句)

舒婷的诗歌代表作

1、..............................................................................................

2、林夕为梦诵舒婷经典诗歌三首《赠别、思念、童话诗人》作者:舒婷

3、   如果说《致橡树》为自己和女性树立了正面的理想爱情模式、《双桅船》表现了爱情遭受挫折时所应持有的态度的话,那么《神女峰》则从反面对中国传统爱情给予女性的不平等的压迫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女性的不平等地位,不仅来自男性单方面的压迫,也来自男权制度下长期形成的女性自我意识。巫山神女在宋玉的《高唐赋》中与楚王欢会,成为古代描写艳遇的常用典故。而在《神女赋》中,巫山神女当正于相悦之人缠绵而将接欢情之时,却突然“薄怒以自持兮,曾不可乎犯干”,于是“欢情未接”,压抑着自己的感情与肉体的痛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爱人。在《神女赋》中,直接压抑女性的是女性自己,而形成女性自我压抑的则是男权社会长期制造出来的文明(理)的结果,女性对这种观念的接受本来是被迫的,久而久之却成了自然。在这样的语境中,女性须在情与理之间做出选择,不得不以个人的痛苦去屈就文明之理。弄通了这一层,解读《神女峰》就不难了。当一群一群的女性以心理惯性在向象征者坚守贞操的神女峰挥舞各色手帕之时,只有一个人用手帕捂住了自己泪水奔流的眼睛,这个人就是觉醒了的诗人。她突然意识到女性在不平等的爱情观中的可怜和可悲,她质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到诗的末尾,她已不能自已,压抑的心声冲口而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虽然作者说这是被煽动的“背叛”,其实正是人性的复归。

4、她喊出了“一代人的呼声”:“我是你的十亿分之/是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祖国呵,我亲爱》“我绝不申诉/我个人的不幸/错过的青春,/形的灵魂,/无数失眠之夜/留下来痛苦的回忆。/我推翻了一道道定义;/我打碎了一层层枷锁;/心中只剩下Π一片触目的废墟……/但是,我站起来了,/站在广阔的地平线上,/再没有人,没有任何手/能把我重新推下。”(《一代人的呼声》)但并不在火热的呼声中消抹去自我,她写友谊和亲情、爱情,写日常生活里的别离与悲欢,在坚强、冷峻之外显出“别一种”的温婉亲切,丰富和拓展了当代新诗里的自我形象。《自画像》中,她写道:“她是他的小阴谋家。/祈求回答,她一言不发,/需要沉默时她却笑呀闹呀/叫人头晕眼花。/她破坏平衡,/她轻视概念,/她像任性的小林妖,/以怪诞的舞步绕着他。”

5、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

6、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7、舒婷2013年,再次高票当选厦门市文联主席。 

8、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着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

9、 所有的悲欢都已化为灰烬,任世间哪一条路,我都不能与你同行。 ——席慕蓉

10、其“出”与“入”。舒婷写有不少歌咏祖国、反思现实的诗篇,其中对于历史苦难的思辨并不是要走向偏激的否定或悲观的“离去”,而是转向于真实的面对和乐观的劝谕,忧愤而又热诚,表现了炽热的爱国情愫及勇于承担责任的中国式“入世”思想。典型的作品如《献给我的同代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代人的呼声》、《在诗歌的十字架上》、《会唱歌的鸢尾花》及《也许?》、《这也是一切》等诗,欲扬先抑,似“遁”实“即”,“迷惘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在追求祖国母亲的富饶、荣光、自由及“天空的纯洁和道路的正直”上,在“要求真理”的信念上取得认同和统悲观的怀疑最终归结于对于责任的担负:“一切的现在都孕育着未来,/未来的一切都生长于它的昨天。/希望,而且为它斗争,/请把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这也是一切》)

11、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12、作者简介: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海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海南省颂读学会副会长,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

13、在《秋夜送友》、《小渔村的童话》、《双桅船》等诗中,诗人也表达了“我常愿自己像/南来北去的飞鸿/将道路铺在苍茫的天空/不学那顾影自恋的鹦鹉/朝朝暮暮离不开金丝笼”的自我期许,渴望着“我们”共同来完成“那首诗”。诗人思辨道:“是一场风暴、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这里,有对于传统女性的狭小天地的拒绝,有对于历史及惯性的反思,更有对各自选择的尊重和基于相互尊重的未来的确信。这种对于女性独立人格的省视与追求,强调“平等”的观念,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其实就是对于“没有爱”和“无所可爱”之历史的反抗,它使舒婷的诗有别于同时代其他女诗人的“男性化”作品而以一种温婉细腻的抒情风格,标尺着中国现代诗中女性意识觉醒———“人”的觉醒———的新里程。

14、严格的讲,《致橡树》并不朦胧;与之相比,《双桅船》则要朦胧得多。《双桅船》的朦胧表现为意象的意指并没有公开,对读者来说,具有多解性,唐朝李商隐的诗如《锦瑟》,怎么看怎么像她的祖先。双桅船是“我”,而“岸”是谁?不知道。双桅船和岸的关系是什么,也不知道。很多人把她看做爱情诗,当然可以;但看做表达其他意思,也没有什么不可,如表达我和某种理想、信念之间的关系,或者泛化的人生等。但无论表达什么内涵,我们所要抓住的关键是“一场风暴,一盏灯”。古人说诗有诗眼,那么,此诗的诗眼便是风暴和灯。她表述的是人对内在命运或者外在运动的抗争,是对理想和希望的向往。如果作为爱情诗,也须如此解读。内在的命运或外在的运动迫使我们分分合合,但是假若我们能够始终做到“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那么就实现了抗争的胜利,如宋朝才子秦少游所说“又岂在朝朝暮暮”。如此看来,陈思和等先生说此诗“以隐喻的方式曲折传达出了恋爱双方在互相依恋中所具有的自我的独立”(《中国当代文学史》)的猜想,恐怕就太远离其意象关系所呈现的可能意指了。

15、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16、(合诵)支离疏&思聪精彩演绎舒婷||会唱歌的鸢尾花

17、爱情诗在舒婷的创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她的爱情诗总体上有三个层次:一是纯然抒写甜蜜而缠绵的“爱的忧伤”(如《赠》、《四月的黄昏》、《雨别》、《无题》等);二是借“爱”和“友谊”反映社会生活和同时代人的理性思索(如《也许?》、《岛的梦》、《这也是一切》、《?。!》、《赠别》、《路遇》等);三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如《致橡树》、《神女峰》等)。

18、龙泉明主编、赵小琪副主编,《中国新诗名作导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19、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张爱玲

20、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21、世居厦门鼓浪屿,现为厦门城市学院人文与艺术系教授。著有《现代诗:语言张力论》等10余部现代诗学专著,《中国前沿诗歌聚焦》获第12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曾入围第5届鲁迅文学奖。 

22、如果,我们还未来得及认真的年轻......

23、   二 听你的脚步在沙滩,在空阶⁄在浮屿和暗礁之间迂回⁄我祈求过的风⁄从不吹在你的帆上吗⁄生命在我们这个季节⁄从不落叶⁄只听说你青云直上⁄又听说你远走高飞⁄假若这是真的⁄你心头该是终年大雪⁄抚摸这些传闻如抚摸琴键⁄你真正的声音是一场灰

24、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点是象征。诗题就是一种象征。全诗的目的不在于描写一只客观的双桅船,而是借用双桅船这一具体形象来表现诗人自己,表现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双桅船中的“双桅”又暗示着某种深层的含义。双桅并在,意味着诗人心目中爱情与事业并立又相区别的心理。另外,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年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连在一起。

  发布日期:2023-09-1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