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歌
1、云溪山庄、云溪土菜馆领取堂吃小龙虾2斤(一桌一份,满桌就餐,有四人桌);
2、 立秋忙打甸,处暑动刀镰。白露点一点,秋分不生田。
3、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4、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5、“东闪太阳红,西闪雨重重,北闪当面射,南闪闪三夜。”
6、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等。
7、冬节在月头,卜寒在年兜;冬节月中央,无雪亦无霜;冬节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8、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像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9、解释:立春日如上年十二月内谓之早春,若播种莫过早也不过迟,按季节行事也。
10、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11、 “二十四节气”与中华民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客观反映了季节更替和气候变化状况,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几千年来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农谚民谣,在民众中间广为流传,今天有的地方仍有与节气相关的活动。例如,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春季仪式。再如,有的地方仍把冬至等当作节日一般度过。注重养生的人多看重节气,如“三月吃椿芽儿”,又如依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衍生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等谚语。
12、秋分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即这天二十四小时,昼夜均分。
13、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14、惊蛰闻雷米似泥,春分有雨病人稀,月中但得逢三卯③,到处棉花豆麦佳。(③指二月中如有三个“卯日”为“逢三卯”。)
15、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雷打惊蛰后,低地好种豆。
16、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17、说个子来道个子,正月过年耍狮子。二月惊蛰抱蚕子,三月清明坟飘子。四月立夏插秧子,五月端阳吃粽子。六月天热买扇子,七月立秋烧袱子。八月过节麻饼子,九月重阳捞糟子。十月天寒穿袄子,冬月数九烘笼子。腊月年关四处去躲帐主子。
18、 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19、 “二十四节气”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劳动人民总结出了便于记住的农谚民谣。如“四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一年四季每个节气的开始;再如,“二分二至”“三暑二寒”“二露一霜”“二雨二雪”以及“惊、清、满、芒”,它包含了人们对四季变化以及转换规律的科学总结。在阴晴雨雪的天气变化中,人们还总结出“下了初一雨,半月没好天”“秋分种平川,白露种高山”等,这些都是祖先观天阅地后留给人类的一份宝贵遗产。
20、解释:芒种日若下雨,则五月少有晴天,而六月则干旱无雨,酷热异常。
21、解释:六月初一日,如有雷鸣,年中则少有台风。
22、芒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
23、 东北农谚中的春季,分为六个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
24、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25、处暑后防晒不可忘,千万不要被“秋老虎”伤了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