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语录文言文翻译(28句精选好句)

孟子语录文言文翻译

1、(译: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这一次孟子没有以诘难或推谬的方式进行辩论,而是正面阐述了自己关于人性本善的看法。说是阐述,其实也是重申,因为其主要内客,即关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以及它们与仁、义、礼、智之间的内在联系,他在《公孙五上》里已经提出并阐述过了。

4、我回答道:‘天下统一了就会安定。’(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答道:‘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会归顺服从他呢?’我回答道:‘天下的人没有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情况吗?七八月间遇到天旱,禾苗就枯蔫了。

5、孟子是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被后人称为"亚圣"。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是很高。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孟子语录文言文翻译)。

6、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因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曾命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9、(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10、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方法成为老师了。”(学习方法)

11、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知识点复习(可下载打印)

12、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13、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孟子语录文言文翻译)。

14、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这段名言,句句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道义的座右铭。

15、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6、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7、(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18、                              

19、                              

2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孟子说:“这怎么可以成为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导他;女儿出嫁时,母亲教导她,送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小心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用顺从作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22、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23、部编版2020学年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达标检测卷(可下载打印)

24、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对别人恭敬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

2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26、目光短浅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后面隐藏着的危险。

27、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使有德行的人居于相当的官位,有才能的人担任一定职务。)

  发布日期:2023-08-0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