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自己的人生观(27句精选好句)

简述自己的人生观

1、这灾难,在相识初期还不会显现。因为刚认识那会儿,俩人还只是相遇的陌生人,没有共同的过去,也没有未来,完全沉浸在当下。牵个手都会心跳加速、为了和TA见一面可以抛掉全世界,两人成天想着怎么纵情当下,不会起冲突。

2、大多数孩子是当下时间观,关注眼前的得与失;而另外少部分孩子是未来时间观,把目光放在日后的收益上。

3、  追求思想的前提是自由,思想的自由必然导致有不同见解,就会有异已,中国历来最重视统一思想,思想统一了,就不会乱了,天下就太平了。绝对的真理就是绝对的话语权,没有你的话语权,只有一家之言,指导思想,看你还有没有思想,有了也百搭,而占领话语权的思想,意识形态,往往是为统治级的利益服务的,所以也是最讲功利的,知识分子,你可以注释、领会、解读这些真理而换取名利,至于老百姓,你们去有吃有衣,挣钱功利就行了,还要什么思想。

4、这一篇是一种概论,故未免觉的太悬空一点。以下的两篇便是两个具体的例子,都可以说明历史考证的方法。

5、中国民众超低的读书量一直是当下民族文化的大问题。纵然在这个超低阅读量之中,中国大众有一个难于改变的传统,就是对历史强烈的嗜好。如果中国的儒家文化算一种亚宗教的话,那么它所提倡的教义核心之就是用历史评判的“春秋传统”——或者说历史崇拜、时间崇拜。国家叙事被当权者靠法权掌握,那么大众能够寄托为真的公众语言似乎只有历史叙事了。或者,对于中国人,历史既是缔造共同认识的纽带,也因为对当下的无力感的抵抗。历史成为中国人普遍挥之不去的情结,比之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国人普遍喜欢眷念一个辉煌灿烂的过去。

6、时间观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地域、家庭、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影响。

7、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

8、《知识大融通》作者:爱德华·威尔逊版本:中信出版社 2016年10月

9、  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封建礼教,讲的是人在关系中的位置、秩序、等级关系、何等地森严,冰冷、那里有半点人情、人性。

10、乞丐想了想:“确实是这样,我不是世界上最穷的人。至少,我有三百两黄金。”

11、在后来的回访中,研究人员发现,那些没能忍住的孩子不仅考试考不过那些能忍住的同伴,还更容易出现吸毒、酗酒等人生问题。

12、人生观决定了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对生活的态度以及行为选择。

13、在一篇旧作中,我探讨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现象”。《万历十五年》所提供的“历史叙事”因为极度的日常而“反常”。黄仁宇似乎把历史做了一个时间切片,以扎实的史料把握和毫无褒贬的叙述语言(而非“大义”满满的“春秋微言”),对大明王朝做客观的观察与思考。虽然黄仁宇在书中所得出的结论——大明王朝的危机在于“不能用数目字管理国家”,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但这部著作给读书人内心的震动是极大的。“历史学的革命”就此爆发,那种以论套史,用浮泛的政治说辞来强解历史的空疏自然被搁置,而传统的以人物、人际、人事为核心,权谋史观、阴谋论、小人君子斗争之类的道德史观,则被一种现代应有理性、科学、多元的史学态度所革新。这种对待历史扎实认真的态度,是好大乐宏、志大才疏的文字所欠缺的,是几乎被我们所遗忘的“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五四新文化态度。那是真正开一代风气的。这就涉及了一个什么是“书”、怎么看待一本书的问题了。事实上,正如赫拉利自己所反复提及的理念,所谓“世界观”,只是源于智人进化出的一种本领,那就是想象之物,想象世界的方式;所谓“历史观”,不过是一种讲述世界的方式。其实,关于历史,赫拉利的《人类简史》肯定不如《枪炮、细菌与钢铁》那样打开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于未来,《未来简史》未必比《奇点临近》之类的著作,更前沿、具体,更具有启发性。但大众肯定看不进去那些艰深的“专业著作”,赫拉利的应运而生和大受欢迎也就不难理解了。

14、  在汉代,董仲舒崇尚儒家,也宣扬“莫重于义”的道德至上论。王充由人生论及治理国家,认为治国之道应当是道德和实力并重,提倡“德力具足”的价值说。汉代以后,儒、道、佛三家的主要思想家也都提出或阐扬不同的人生价值学说。从中国古代人生价值思想发展史来看,自汉代以来,儒家的人生价值观几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实际上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思想,支配着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对于封建时代的文化建设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15、  第相互协调说。《周易大传·泰卦》提出“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的原则,主张裁成天地之规律,辅助天地之所宜,以支配万民从事生产,安排生活。

16、很多事情都是水到渠成的,急不得,躁不得,任何美好的状态都不会轻易降临,等吃够了当下的苦,未来的甜才会顺理成章地来,你也才能心安理得地享受。

17、民国十一年五月,我得着了四松堂集的原本。见敦诚鞔曹雪芹的诗题下注“甲申”二字,又诗中有“四十年华”的话,故修正我的结论如下:

18、人生观包括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以及人生价值。正确的人生观,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人生价值主要表现在给社会带来的的积极影响,促进社会发展。

19、▲ 图片源自CONAC组织2008年“反对二手烟”公益广告

20、  我国的科技人员,学者首先考虑的是饭碗、学位、职称、获奖出名、升官、发财,这与中国知识分子一做学问就想到“黄金屋”、“颜如玉”、“千锺粟”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现在更发展到了用优厚金费的课题来引诱那些眼里只有功利的学者,为了这些看得见的利益,学者们做假、抄袭、制造大量文字垃圾、嫖窃,各种手段都用上,而且已经蔚然成风,以世俗的威胁利诱取代追求真理的动机,学术自由就会被扼杀,天才也将窒息,与功利隔绝的程度代表着科学的纯粹度,一个人卷入功利就不再是学者,所以中国很少有真正的科学家和学者。

21、  人与他人的关系。这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

22、我们知道,许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特别的敬仰,不是因为中国人多聪明,中国崛起的有多快,而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长河中不曾泯灭的《论语》、《中庸》、《周易》等著作,里面藏着现在许多人不曾拥有的真、善和美。

23、赫拉利还是一位备受关注的西方历史学者,他的两部“现代神话”与西方学界已成学派的“大历史”(Big History)研究有相通之处,也有差异。你是否期待“大历史”学者与自成一派的赫拉利做一次关乎历史理念、目的、追求的严肃对话?当对话双方分别是中西学者时,东西方智慧会产生何种碰撞?这样的对话尚属首次,对“大历史”叙事的局限性、人类文明新故事的讲述线索、古今学人理想之辩,赫拉利与国内“大历史”学者孙岳有共鸣也有交锋。

24、人们常说东方文明是精神的文明,西方文明是物质的文明,或唯物的文明。这是有夸大狂的妄人捏造出来的谣言,用来遮掩我们的羞脸的。其实一切文明都有物质和精神的两部分:材料都是物质的,而运用材料的心思才智都是精神的。

25、这样充分运用人的聪明智慧来寻求真理以解放人的心灵,来制服天行以供人用,来改造物质的环境,来改革社会政治的制度,来谋求人类最大多数的最大幸福,——这样的文明是精神的文明。

26、顾颉刚先生在他的古史辩的自序里曾说他从我的水浒传考证和井田辩等文字里得着历史方法的暗示。这个方法便是用历史演化的眼光来追求每一个传说演变的历程。我考证水浒的故事,包公的传说,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井田的制度,都是用这个方法。顾先生用这个方法来研究中国古史,曾有很好的成绩。顾先生说的最好:“我们看史籍的整理还轻而看传说的经历确重。凡是一件史事,应看他最先是怎样,以后逐步的变迁是怎样。”其实对于纸上的古史籍,追求其演变的步骤,便是整理他了。

  发布日期:2023-08-05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