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开茅塞(62句精选好句)

顿开茅塞

1、好在,“这地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2、《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 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覩青天。’”

3、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4、 (解释):顿足:跺脚。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形容十分惊慌。

5、王生闻得,满心欢喜,却似~,甘露洒心,病体已减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6、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顿开茅塞)。

7、(出处)《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8、(英语):applymedicineaccordingtoindications--anantidoteagainstthedisease;findspecificways(tosolveproblems);findaptandspecificwaystosolveproblems

9、大旱望云: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10、翻然悔悟春秋鼎盛自由自在赶鸭子上架睹物思人浮光掠影尽信书不如无书打落水狗抱关击柝

11、[典故出处]《三顾茅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12、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下子打开思路

13、(解释):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14、顿开茅塞,拼音是dùn kāi máo sè,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15、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16、当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话说天下大势,规划三国鼎立蓝图。刘备听完以后,离开坐位向诸葛亮拱手谢道:“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17、无的放矢 隔靴搔痒 举措失当 夏炉冬扇 对牛弹琴

18、治思想病跟治生活上的毛病一样,得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

20、(用法)多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1、这道数学题我百思不得其解,经妈妈一点拨,我茅塞顿开。

22、出处:唐·顾况《行路难》诗:“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

23、出自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

24、主席精辟而通俗地用阶级观点所进行的耐心教诲,使我们茅塞顿开。

25、(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26、顿开茅塞 (dùn kāi máo sè)

27、周师傅技术高超,经过他的指引,使我茅塞顿开,眼前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28、有的放矢 对症之药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刀刀见血 一针见血

29、(解释)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30、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31、青翠欲滴:青翠: 鲜绿、翠绿的颜色。 欲:好像,将,要。 指翠绿得要滴下水来。给予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

32、Ipuzzledoveritforhoursbeforeitfinallyclicked.

33、秀丽宜人:宜:合适的。指(景色、环境等)清秀美丽,合人的心意或需要,让人 心旷神怡。

34、成语正音:塞,不能读作“sāi”;也不能读作“sài”。

35、(出自):《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36、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

37、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六章:“只不过短短十多分钟的谈话,可是好像使道静顿开茅塞似的,忽然知道了好多事情。”

38、(释义):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39、Nowallobstructionshavedisappeared,andIseequiteclearly.

40、顿兵坚城 ( dùn bīng jiān chéng ) 

41、[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

42、由于我们对症下药,方法得当,很快,摆在我们眼前的困难便迎刃而解了。

43、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我身无力;我腹无才;得三公之教;茅塞顿开。”

44、孟子对高子说:“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45、(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下子打开思路

46、 (出自):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我衷肠,除告天,奈天高,又不知,只落的捶胸顿足空流泪。”

47、对牛鼓簧,读音是duì niú gǔ huáng,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同“对牛弹琴”。

48、比喻忽然开 窍,醒悟或明白了一个道理。顿开:立刻开通。茅塞:谦辞,表示自己无知,思想闭塞,好像心里被茅 草堵住了一样。

49、becomeenlightenedatonce;

50、清·赵翼《陔余丛考·成语》:“曹操既擒吕布,欲缓其缚。刘备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太师乎?’”

51、(成语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52、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53、(解释):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像茅草堵塞道路,现在忽然打通了。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也作“茅塞顿开”。

54、拼音为rúmèngchūxǐng,比喻过去一直糊涂,在别人或事实的启发下,刚刚明白过来。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突然醒悟。

55、(近义词)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如饮醍醐、豁然贯通

56、蒙昧无知,读音méng mèi wú zhī,蒙昧:知识未开。没有知识,不明事理。指糊涂不懂事理。

57、英语翻译:atoncebecomeenlightened

58、苦思冥想了很久,电灯光一闪,张珏顿开茅塞,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59、[典故出处]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

60、(释义):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

61、(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五:“简蒙指教,豁然大悟。”

  发布日期:2023-07-3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