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赏析解读(66句精选好句)

诗经名句赏析解读

1、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2、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诗经名句赏析解读)。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4、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5、《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③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6、淇水虽宽有河岸,漯河再阔也有边。从小一块同游乐,有说有笑心喜欢。

7、全诗朗朗上口,韵律和谐悦耳。其中有双声,有叠韵,有“之”字脚的富韵,加上对后世七律、七绝影响最大的首句韵式,使得本篇堪称中国古代韵律诗的开山之作。关鸠的字句赏析《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8、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

9、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以相好也。

1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12、它虽然质朴,但其中又何尝不有体认生命的深刻。诗经中关雎的赏析《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它是《诗经》的第一《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

1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⑨。参差荇菜,左右芼⑩之。

14、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译:生死都与你在一起,和你一起立下誓言。牵着你的手,和你白头偕老。

1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6、盖因恋爱而“寤寐思服”、“展转反侧”乃人之常情,故虽哀而不伤(“哀”有动听感人的意思);夫妇结婚原属正理,君子淑女相配并不违反封建伦常,故虽乐而不淫。这样,自然就把它列为“国风”之首了。

17、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18、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19、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在那河的那一旁。

20、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国风·陈风》

21、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22、总有那么一个人,你说不爱了,却在听到关于他的消息时,心狠狠的抽痛。

2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2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5、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26、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27、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28、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

29、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30、知道我的人,说我心烦忧;不知道的,问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谁害我如此(指离家出走)?

31、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32、诗中许多句子都蕴含着很深很美的含意,千古传颂的佳句有“窈窕淑女”,既赞扬她的“美状”,又赞扬她的“美心”,可说是前后呼应,相辅相成。又如“辗转反侧”句,极为传神地表达了恋人的相思之苦,后来白居易《长恨歌》“孤灯极尽难成眠”,乔吉《蟾宫曲·寄远》“饭不沾匙,睡如翻饼”,都是从这里化出的名句。

33、(译文)束束柴草紧紧缠,三星高高挂在天。今夜到底是何夜,能和这好人见?你呀你呀,对此好人怎么办?

34、这些说法都能言之成理,读者不妨互参。不过如让我讲这首诗,我倒比较倾向于“比兴”说。

3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

3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语出《诗经•王风•黍离》。

37、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38、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39、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40、人生,要懂得感恩。感恩,不一定是感谢大恩大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善良的人性美。心存感恩,生活中才会少了许多怨气和烦恼。有感恩的心,你才会有好的心态,发现更多的美好。

41、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42、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43、交交黄鸟,止于桑。《诗经·国风·秦风·黄鸟》

44、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45、  匪汝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国风·邶风·静女》

46、悟: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人间最难求,便是一知音。唯美的句子:诗经中最美的句子北风其凉,雨雪其雾。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47、实际上,本诗所写的风雨和鸡鸣,既可以看作是比兴,也可以看作是赋法,虚或实皆无不可,毫不影响我们对诗作主题的理解。清代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点评说:“此诗人善于言情,又善于即景以抒怀,故为千秋绝调”,可以说是对此诗的最高赞誉。

48、而说它的手法是“赋”的,又有两种解释。一是古人旧说,认为采荇菜的活动本是贵族妇女(包括后妃以及嫔妾)应做的“本职工作”,所以是“赋”;二是今人新说,认为这是一首写实的情歌,小伙子看上了河上采荇菜的劳动少女,于是表示了爱慕之情,无论“雎鸠”的鸣声也好,采荇菜的场面也好,都是“君子”身临其境耳闻目见的,当然属于“直陈其事”的“赋”了。

49、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50、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51、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52、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53、昔君与我诚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5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55、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56、赏析:初生的芦苇颜色青翠,白色的露珠凝结为霜,我心上的那个人,她住在江的对岸。

57、谈完送你过淇水,一直送你到顿丘。不是我要延婚期,是你没找好媒人。

58、运气、灵感、机会,只会降临在表里如一的去努力的人身上。

59、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注释)①关雎:篇名。

60、天实为之,谓之何哉!——《诗经·邶风·北门》

61、这首短小的诗作,主要描写了一位君子爱慕追求一位窈窕淑女的故事,因此常常被解读为表达古代青年男女委婉爱情的诗作。然而正如汉儒在《毛诗序》中所说“《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古人认为夫妇为人伦之始,一切德行成就的根基在于夫妇之德,而《关雎》也正是因为在“厚人伦,美教化,移风易俗”方面具有典范作用,才被列为《国风》首篇。

62、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6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6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65、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这一次序。

  发布日期:2023-07-22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