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十大家训(23句精选好句)

中华十大家训

1、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2、(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中华十大家训)。

3、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4、中国即将消失的34种老物件,认识5件说明你老了!

5、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6、//////////////////////

7、不要轻易的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一定要做到!

8、书中用许多历史故事来论述问题,对颜氏子孙的教养起过颇大的作用。《颜氏家训》共20篇,“序致”第是全书的自序,讲述撰写该书的目的,作者从亲身经历人手,告诫子孙好好做人;“教子”第讲如何教育子女;“兄弟”第讲兄弟之间如何相处;“后娶”第讲夫或妻死后,活着的该不该再婚等问题;“治家”第讲管家的问题;“风操”第讲当时做人的风度节操;“慕贤”第讲如何礼敬时贤;“勉学”第讲如何为学;“文章”第讲如何做文章;“名实”第讲做人的名与实;“涉务”第强调多做实事;“省事”第强调做事专精;“止足”第强调知足的道理;“诫兵”第作者从家世人手,讲弃武习文的道理;“养生”第讲保养身体;“归心”第讲归心于佛教;“书证”第是本书中最长的一篇,为作者对经史文章所作的考证的汇集;“音辞”第讲古今语音的变化;“杂艺”第讲书法、绘画、射箭、算术、医学、弹琴及卜筮、六博、投壶、围棋等;“终制”第讲死后的安排,反对厚葬等。

9、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10、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母亲还经常用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来启发他。因此,成为文学家后的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他教诲儿子努力学习,以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圈点)

11、(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义博大精深。

12、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13、“凡是人皆须爱”!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14、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15、 人道之兴,必由夫妇。--《孔子集语·易者》

16、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17、  凡是不爱已的人无瑕之玉,遗子孙以祸害,必由夫妇。--《古今图书集成·家范典》

18、(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19、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

20、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21、“玉不琢,不成器”!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22、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d人不善知自警”等等。 

  发布日期:2023-11-17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