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的名言(25句精选好句)

顾炎武的名言

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2、(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3、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口号,天下兴亡,不是指一家一姓王朝的兴亡,而是指广大的中国人民生存和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延续。

4、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5、刚才所说的,比较接近顾炎武等清儒做学问的方法。清代学者会告诉你,要随身带个本子,有心得就赶快记下来,能做成一条考据就做成一条考据,一年中,能有几则得意的考证,那就很不错了。自从流行阅读与撰写“通史”,才气大者,都已经不屑于就“小问题”撰写“小文章”,更不要说“不登大雅之堂”的札记了。直到最近,我还在学术会议上听到这样的议论:外国学者只会写小文章,不像我们那么善于通观全局。其实,我们今天以“通史”写作为中心的论述,是晚清以后编教科书落下的毛病,既背离清儒治学的方法,也与当今西方学界的著述方式迥异。

6、原句“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7、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垂头丧气、满面春光、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目不转睛、闭目养神、得意洋洋(顾炎武的名言)。

9、诸位都知道,顾炎武对整个清代学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请大家注意,顾同时又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到今天,我们还有很多东西搞不清楚,其中有些说法,听起来像是文人编撰的武侠小说。比如,明亡后顾炎武四处游荡,为什么游荡?赵俪生先生认为——赵俪生写过《顾亭林新传》,篇幅虽然不长,但有分量——他四处游荡,用的是早年参加复社的线索和联络方式。别人是,既然隐了,就隐在一个地方,不再出来闯荡江湖,而顾却是在浪迹天涯中保持隐士的身份。所以,在赵俪生先生看来,顾炎武的“以游为隐”,是在搞秘密串联。(笑)赵甚至用了这么一种新奇的说法:“他是个做秘密工作的人。”(笑)章太炎《菿汉雅言札记》的说法更好玩。他说,根据他的考证,顾炎武中年以后,到了北方的山东呀、山西呀、陕西呀这些地方游荡,后来得到了李自成的窖金,而且建立了票号。这听起来像红花会一类的故事。(笑)但这一“掘宝传奇”,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发现足以支持的材料。我有点怀疑,这会不会是太炎先生突发奇想弄出来的一个故事(笑)。

10、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11、  顾炎武后来把“博学于文”和“行已有耻”结合起来加以提倡,也是有鉴于明清之际风俗败坏的现状而提出的救治措施。顾炎武说:

12、  但顾炎武接下去却对宋明理学提出了强烈的质疑与抨击。清初学界批判理学之声不绝于耳,但都不如顾炎武这段话厚重有力。他指出,古代无所谓“理学”之名,“‘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代虽无“理学”之名,但有义理之学之实,那就是“经学”,如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说:“《春秋》文成数万,其义数千。”所谓“其义数千”,便是义理之学。然而经学非积学数十年不能通,这正如晋代范宁《春秋谷梁传序》所说:“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春秋》一经须终身而学,其他各经亦须终身而学。

13、与这相对应的,是《与人书十》里提到,著述之于古今,意义不同。同是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笑)改铸的新钱,本就粗恶,更何况又把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岂不两失?下面又说,承蒙你问我《日知录》最近又成了几卷,我可不愿意像改铸“废铜”那样写作。“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这是因顾炎武将自己的职责,定义为“采铜于山”。诸位读了这么多年书,对目前学界的状态应该大致有所了解。我们现在批量生产的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大部分是以“废铜”充铸“新钱”,极少“采铜于山”的努力。达不到顾炎武那样的境界,起码也应该知道,哪些是真学问,哪些只是谋生的手段;然后,“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14、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15、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6、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易卜生

17、  理学之传,自是君家弓冶。然愚独以为“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非数十年不能通也。故曰:“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不取之五经而但资之语录,校诸帖括之文而尤易也。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也。③

18、(14)顾炎武:《答汪苕文》,《蒋山佣残稿》卷载《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

19、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赫尔岑

20、  顾炎武称其晚年在关中“略仿横渠蓝田之意,以礼为教”,在社会风俗败坏、道德沦丧的时代,他注意到礼对于维系世道人心的作用,试图推行礼教,移风易俗,拨乱反正,这正是他通经致用思想的体现。他还注意到,必须让百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才能够推行社会教化,这说明顾氏从事经学研究,能够把握到问题的实质,并且注意到理论联系实际。

21、(17)顾炎武:《仪礼郑注句读序》,《亭林文集》卷

22、日光穿透污云浊气,自己却一尘不染。——圣奥古斯丁

23、“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24、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发布日期:2023-11-1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