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故事20字(31句精选好句)

历史名人故事20字

1、首举义旗,讨伐逆贼董卓,无疑为曹操赢得了足够的人气与政治资本。当董卓秽乱朝纲,把东汉政权搞得乌烟瘴气,群臣惶惶不可终日时,曹操能够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反董卓的立场,并矫诏各道,招集义兵,共同讨伐董卓。《三国演义》第5回载,曹操“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匡扶正义的美名。

2、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

3、《名人读书的小故事20则》(https://www.unjs.com)。这就是历史上“刺股悬梁”的故事。

4、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5、马皇后进谏说:“郭景祥就这么一个独生儿子,他怎么会有杀父行为呢?传言或许是造谣中伤。退一步想,就算他儿子不孝,但并未产生杀父恶果。如果因此诛杀此子,不仅于法不妥,而且令郭景祥老年绝户失养,命运更为悲惨。”

6、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7、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背水一战(韩信)

8、莱阳邑难发生后,因宋玫文名极盛,朝野哀之。其好友吴伟业特别思念宋玫,在著作里曾专门写了《书宋九青逸事》一篇,道:“会佥宪公(宋继登)丧未葬,而山东被兵,傍躏东莱。九青率家人登陴守,城陷,不屈死。嫂夫人亦死,宗人歼焉。未一岁,京师失守。武昌前此已大乱,鱼山(熊开元)、澹石(郑友元)避贼东下,与余遇于南中,谈九青则相顾流涕。有人从北来者,辄询宋氏存亡。道路隔绝,流离接踵,盖亦不可知已。如是又五年,东莱周公(周伯达)镇抚吾吴,言九青尚有子,以在襁褓得脱。周公之出也,过其家,则已胜衣趋拜矣。”这个能胜衣趋拜的孩子,便是宋玫唯一的儿子宋摅,字幼文。

9、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10、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怒发冲冠(蔺相如)

11、六月十九日,崇祯皇帝在德政殿里,身带热病,躺在床上召见全体被推举的官员,并一一与之谈话。因为崇祯帝已经听到了传言,心存成见,召对的气氛便很紧张。轮到宋玫应对时,宋玫并不知道其中内幕,原是满腔热情,有备而来,只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识。宋玫开口便侃侃而谈,备陈九边形势和御敌方略。岂料崇祯帝心情败坏,未等他陈述完毕便龙颜大怒,斥责其矜夸浮躁,令其退下。当天夜里,宫中传出御旨任命蒋德暻、黄景昉、吴甡入阁为大学士。

12、“你看对面那只舢板,尽管渔民拼命摇橹,可怎么也赶不上我们,所以我以为:‘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这就是上联。”

13、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14、此时,宋玫之父宋继登已经罢官回乡很久了,在宋玫进京做官步步高升之后,宋继登又获得朝臣周延儒的推荐,复出担任了浙江右参政,不久擢升为南京鸿胪寺正卿(南京各部司官员均为虚职),人称大鸿胪,颇为荣耀。

15、韦编三绝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语出)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  (人物)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16、篇一:有人问大仲马说:你为什么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为然地反驳说:我花尽了一生的时光才活到了今天。

17、  毛主尤其喜欢“动笔”读书。只要是他读过的书,他都会不厌其烦地将书中错别字和点错的标点改正了。毛主席还喜欢加批注,上学时就曾批注鲍尔生著的《伦理学原理》,在10万余字的原著上,他用工整小楷写了1万多字的批注。后来这本书被一个同学借去,直到1950年,才展转还给毛主席。毛主席又高兴地批注了自己写在书中的批语。             

18、  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醉”,就在他结婚的那天,洞房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大清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直到迎亲的花轿快到家时,人们还到处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人了迷。怪不得人家说他不能看书,一看就要“醉”。                     

19、估计这犯人得是有一张高晓松式是大脸,不然恐怕刺不下这么多字。陆东给犯人刺字刺两回这事在当时广为流传,没少被人笑话。

20、明末民族英雄郑成功小时候,既爱习武,又迷读书。可是,他的父亲、福建总兵邓芝龙,却一心一意要把他培养成武将,以便将来能承袭爵位。

21、穷到了夏天也换不起衣服:终日披裘打柴为生,也不去拾取路边造金,这确实表现了一利:高尚的品格和情操。这种人,虽在生活上拮据困苦,一贫如洗,其精神世界却是丰富而充实的。延陵季子以俗人之见劝其拾取遗金,受到严词批驳是在情理之中的。披裘公的美德是劳动者的美德,因而理所当然地要为后人所赞叹景仰和发扬光大。历史名人故事50字三王羲之,字逸少,曾官居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生于公元303年,卒于穆帝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终年59岁。其所处时代正是战乱纷飞、政治黑暗之时。因与权贵王述不睦,故辞官誓墓,终老东土。

22、问我居家谁暖眼,为言忧国只寒心!--宋·曾几

23、出身颍川钟氏,才华横溢,精通玄学。出仕魏国,官居要职,累拜中书侍郎,封关内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魏帝曹髦的夺权企图。随平诸葛诞叛乱,屡出奇谋,时人比为张良,拜黄门侍郎,封东武亭侯。

24、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手不释卷(吕蒙)

25、宋玫从朝堂高官,突然削职为民,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回到莱阳之后便病倒了。祸不单行,其父亲宋继登更受不了这种塌天大祸,也一病不起,不久竟抱恨离世。宋玫强支病体为父亲料理后事,并为父亲向朝廷请恤。宋继登获赠资政大夫。

26、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也曾是写对联的好手。少年时代的鲁迅在上学塾时,先生就教他们作对。一次,塾师寿镜吾老先生出了上联“独角兽”,让学生们对下联。立时塾房活跃起夹了,有的孩子对出“九头鸟”,有的孩子对出“三脚蟾”,有的孩子对出“百足蟹”等等,惟独周樟寿(鲁迅原名)一语不发,等课堂上平静下来后,他站起对出“比目鱼”。课堂立时悄然,没有再应对的了。寿老先生在—一评论了前者之后,最后称赞周樟寿对得最好。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两者虽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恰到好处。

27、赵一曼: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年8月被捕就义。

28、赤膊上阵(许褚)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释义: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马革裹尸(马援)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释义: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黄袍加身(赵匡胤)出自《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释义:五代后周时,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部下诸将给他披上黄袍,拥立为天子。后比喻发动政变获得成功。洛阳纸贵(左思)出自《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释义: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背水一战(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而大笑。”释义: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9、释义:比喻写作能力大有进步。也形容文章写得很出色。

30、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发布日期:2023-11-07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