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故事200字(121句精选好句)

诸葛亮的故事200字

1、在舌战群儒后,吴主孙权为诸葛亮的口才所折服,但他仍旧对孙刘联合抗曹的可能性和成功性持有怀疑的态度,因而举棋不定,烦躁不安。诸葛亮洞悉他的心理,借助《孙子兵法·始计篇》中的“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的激将法,故意夸大曹操的势力,以让孙权对曹操俯首称臣的方法来激怒他,从而推动事态向抗曹的方向发展,使吴主孙权明白唯有下定决心与刘备联合抗曹才能挽救江东。诸葛亮为孙权分析了抗曹的必要性以及曹操失败的必然性,坚定了孙权抗曹的信心。诸葛亮的江东之行无疑是成功的,这都归结于诸葛亮非凡的才华,他纵观寰宇的全局意识使他能够站在更高处去审时度势,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伯温似觉孔明就在面前,顿感头皮紧缩,发根直竖,慌忙卸下金盔,五体投地,再三拜融,方才站起。不觉出了满头冷汗,湿透了贴身衣衫。刘伯温见第一筒碑时盛气凌人,满不在乎。见第二筒碑时心惊胆怯,目瞠口呆,凛凛威风一下子被杀得遁无踪影,心服口服。从墓地回来特意又毕恭毕敬地到孔明祠中设案焚香,伏首拜师。看见桌上放着一碗凉水,缕缕清香,扑鼻而来。床下放着一双朝靴,周帮正底,针指精巧。

3、水镜先生哈哈大笑,说:“好聪明的孩子,我收下你啦!”

4、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5、⑧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薛综继替步骘,向孔明发难。)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孔明正面回应,表明抗击曹操的立场。)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薛综以当下曹军兵力强盛为由驳斥孔明,以“曹公”“归心”对比“刘豫州”“以卵击石”,在用词色彩的差异之中,表明薛综投曹反刘之心。)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诸葛亮的故事200字)。

6、轴心时代,诸子百家竞相提出自己的文化主张,以应对周代国家体制危机。无论是儒家的一统于道德仁义,法家的一统于帝王专制,还是道家一统于自然尊奉,他们对于天下“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的主张却是整体认同的。大一统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历史主题。

7、   星转斗移,时光荏苒,20年后的今天又恍惚看到那既悲且壮感人至深的场景重现眼前,无不让人追思缅怀!

8、  隐隐长岗带白川,卧龙人去千余年。祠柏有灵犹捧日,草庐无恙尚餐烟。岁月沧桑,几经轮回。当年黄权始祭的诸葛庵已经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座两百余亩纪念诸葛亮躬耕旧址的南阳卧龙岗武侯祠。但黄权的名字和事迹,将随着后世祭拜诸葛亮的明烛香火,闪耀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9、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把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的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了这种气势,都不敢轻易入城,便急忙返回报告司马懿。司马懿听后,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10、C.在第二场辩论中,虞翻认为“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为刘军惧怕曹军的缘由,攻击诸葛亮“大言欺人”,而诸葛亮以刘军人数少,寡不敌众来解释战败缘由,并表示“退守夏口”乃是“待时”以攻曹,如此防守住了虞翻的诘难。

11、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诸葛亮为联合孙权、共拒曹操,奉命出使东吴劝说孙权,与东吴的主降派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论战。

12、诸葛亮的才学是大家众所皆知的,但才学过人也不免惹来别人的嫉妒。就如三国时期同为英雄人物的周瑜,他因嫉妒诸葛亮的学识,便在一次与他共同出席的酒宴上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的出有赏;对不出,就以东光为罚,如何?”诸葛亮从容一笑:“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出题。”周瑜大喜,便开口念到: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家便是家。得志猫儿胜过虎,落泊凤凰不如奚佳。诸葛亮笑笑,开口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前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周瑜听后心中大怒,但有言在先,便只能压下心中的怒火。沉默片刻后又说: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手便是妞。笼中有女长得丑,万难千选挑一妞。诸葛亮知道周瑜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长得丑,却还神态自若地说:有木便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乔。周瑜听出来诸葛亮的意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实在是忍无可忍,几欲发作,最后鲁肃替他解围说道:“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13、三顾茅庐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就在自己的草屋里接待刘备。(诸葛亮的故事200字)。

14、  (大意)君子的一生,应该始终坚持心神宁静以提高修养,生活节俭以培养美德。如果不以节俭来淡泊欲望就难以坚定志向,不以宁静来抵御干扰就无法成就伟业。

15、三年后,水镜先生对弟子们说:“三年之期已满,几天后我要对你们进行考试,考不过的以后不准说是我的弟子。”大家都在读书备考,只有诸葛亮一个人整天在水镜庄周围溜达。

16、在驳斥薛综和程德枢时,诸葛亮没有从正面指出他们的错误,而是以儒家思想为道德准则,“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和“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后世,名留后世。若小人之儒,惟物雕虫,专工汉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义正词严地指出他们不为国家和社稷着想而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唯诺性格,使他们理屈词穷,无话可说。诸葛亮以其丰神飘洒、气宇轩昂的气度和豪迈自信、爱恨鲜明、才华出众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这场舌辩的胜利;并将众谋士的心态调整到正确的状态,用充分的论据唤起了众谋士的忧国忧民意识和必胜的信心。亚里士多德认为劝说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的人格力量,是否将听众置于一种合适的心态,及由演说词所提供的表面证据这一修辞理论在此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17、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18、这就是我家的“诸葛亮”,因为有了他的古怪搞笑,足智多谋,家里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诸葛亮的作文13今年暑假,我终于通读了《三国演义》。看完了这部书,我的心中却又莫名地涌出另一个梦想......

19、《三国演义》中以诸葛亮为主要人物的故事有舌战群儒、        、         。

20、河南省越调剧团演出《七擒孟获》申凤梅饰诸葛亮

21、刘备先后听到司马徽、徐庶这样推重诸葛亮,知道诸葛亮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带着关羽、张飞,一起到隆中去找诸葛亮。

22、  临别之际,他留给儿子诸葛瞻一封家书,将自己的遗训写入其中。家书不长,不到百字,并没有谈到关于治国理政或是行军打仗一类的“大事”,而是在谆谆教导儿子诸葛瞻如何做一个君子。

23、14副古代清官的自勉联,好官有很多,,最后1副最经典!

24、A.张昭用刘备节节败退的事实,论证了他的所谓“刘豫州得诸葛反不如其初”的论点,引出诸葛亮言行相违的结论。

25、 相关链接:此文选自青年作家、南阳市卧龙区作协副主席李远新书《访古寻踪卧龙岗》,原题为《黄权私祭诸葛庵》。《访古寻踪卧龙岗》是李远以自己的敬仰之心、全景式描绘诸葛亮及卧龙岗的文化散文集,分别对南阳卧龙岗历史、景观和文化进行全方位解读。该书由著名作家二月河、著名文化学者张兼维分别做序,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

26、解放战争时期,申凤梅带领戏班到叶县参加了刘邓大军第二纵队,改戏班为胜利剧团。她看到解放区的群众对解放军的拥戴和军民的鱼水关系。使她感受到人生的希望,积极配合部队宣传演出,深得人民群众的欢迎。这些人生经历加深了申凤梅对人民群众的精神联系并潜入到灵魂深处,转化为感激之情。她说“没有党和人民就没有我的一切,没有剧团就没有我的一切。”实践证明,申凤梅的戏曲人生,也即是它的大爱人生,充满了对人民群众的血肉亲情。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27、司马见此不敢进前,下令退兵。司马昭疑而问之,司马懿说:诸葛生怕谨慎,从不冒险,现在却城门打开,一定伏兵藏于暗处,现在不退定然中计谋!

28、伯温一行多走数十里路程,远远避开沙丘镇,踏上了回归京都的驿道。在横穿一条久日干涸的漏沙河床时,遇见东西两群顽童各自占领一个沙丘戏耍对打。东沙丘一边布是八卦阵势,西沙丘一边摆是长蛇阵图。彼此抛石扬砾,棍起棒落,亦攻亦守。叫喊撕杀。“东沙丘胜喽!西沙丘败喽!”伯温一听沙丘二字惊得出了一身冷汗,顿觉天旋地转,头昏目眩。

29、诸葛亮下定决定,再次登门求婚,黄月英提出一系列难题难住了诸葛亮。为了和才女黄月英成婚,诸葛亮用毅力、智慧并巧借朋友之势,终于战胜了黄家父女设立的一道道难关,最终赢得美人心。诸葛亮在隆中完成了学业、交友、成婚大事,磨砺成才,策略惊天,智慧盖世。

30、汉武帝通过对匈奴的战争,稳定了大汉江山;另一方面则通过一系列策略,解决了封国问题。正是在这样的统一局面下,董仲舒等人以《春秋》公羊学为基础的大一统思想出笼了。董仲舒把处理蛮夷事务与抑制权臣侯国看作是实现天下一统的基本手段。他强调作为帝王统治者,向外施恩,就是仁;作为远方的族群,向中央的职贡就是义。国家这样的施恩越多,其领属的天地就越宽广辽远,而远方的职贡也就越多,与大一统国家的关系就越近。这时,族群关系被纳入了大一统的国家意识。

31、⑤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孔明一方面采用“喻证法”,用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证明了张昭的大前提“刘备得先生之后,汉室不久就会复兴,曹氏很快就会消灭”是错误的;另一方面,又以确凿的事实,证明刘备得“先生”之前处于势单力薄、兵微将寡之境,绝非张昭所言“刘豫州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这样,张昭的小前提“豫州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就成了无稽之谈。)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此处是用简单枚举归纳法进行独立论证,以“博望烧屯”“白河用水”的战例,论证了张昭论题的反面:“孔明才不下管、乐”,从而使张昭的原论题“孔明非管、乐之才”站不住脚。)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孔明选择楚汉相争中高皇数败而垓下一战成功,韩信久事高皇而未尝累胜这一典型事例,有力地证明了“胜负乃兵家之常,纵有管、乐之才未必累胜”。这一论题的成立使得张昭欲以“刘备新败”,证明“诸葛亮无能”的企图完全落空。)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32、A.张昭开口先称赞诸葛亮的为人与才学,看似谦和有礼,实则为下文的“攻击”做铺垫,而后话锋一转,用“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为理据,质疑诸葛亮的真才实学。

33、在小说的第五十二章,堂吉诃德与牧羊人羊倌进行了激烈的大战,两败俱伤。这时又遇到了求雨的苦行者,堂吉诃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战。堂吉诃德这次征战的结果如何?下期名著细读带你一探究竟。

34、③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孔明知张昭为江东第一谋士,又是主降派的代表人物,必须先难倒他,方可成联孙抗曹之事。)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孔明运用归纳法,列举事实证明了“荆襄属曹”并非因我无能,而是由于其他原因(刘备行仁,力辞吾言;刘琮无能,暗降曹操)。这样,就使张昭的论据“荆襄属曹”和论题“诸葛亮非管乐之才”之间失去了必然的联系,因而论证难以成立。)

35、还记得刘鞋匠在三顾茅厕时诸葛亮给他的承诺吧。只要跟猪同志一起混,天下跟玩的似的。只因这句话。刘同志相当放心的把总经理的位置给他。但到死天下都没夺过来。

36、蜀汉乃三国中最为弱小的势力,作为灵魂人物的诸葛亮,深知治国之道首重节俭,如此才能集中资源,支撑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壮举,这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之一。既然举国上下厉行节俭,丞相家又怎么可以例外?诸葛家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例外,诸葛亮更不会允许,但他难保在自己死后,会有哪个不肖子孙经受不住诱惑,败坏家风。

37、作者罗云(右)与越调大师申凤梅在研讨剧本,摄于1982年

38、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

39、水镜先生猛然醒悟,转怒为喜,扶起诸葛亮说:“看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你真的可以出师了。”

40、这位将军名叫黄权。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侯初亡,所在各求为立庙,(蜀国朝议以礼秩)不听,百姓遂因时节私祭之于道陌上……(蜀国)故将如黄权等先已在宛,其他族当多相依,故南阳有侯祠所谓诸葛庵者,意亦道陌私祭之类。”可知南阳卧龙岗有“诸葛庵”的历史,可上溯至魏晋时期。南阳武侯祠是全国武侯祠堂中唯一被称为“诸葛庵”“诸葛亮庵”或“诸葛庐”的祠庙。这种称谓在南阳民间历代传承、流传至今、影响深远,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而备受关注。

41、第六场是诸葛亮与严畯的辩论,争论的焦点为诸葛亮是否懂得兴邦立事的经典。面对严畯的诘难,诸葛亮正面立论:只懂玩弄文字的文人是迂腐儒生,成不了大事。举古代豪杰匡扶宇宙的事例,归纳推理出具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并非严畯所说通晓如何治经典之人。遭到诸葛亮的质问,严畯气焰消怠,败下阵来。

42、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样能磨成针呢”。

43、  受到这种家风熏陶感染的,又何止诸葛一家?当时蜀汉的官员,大多都是俭以养德的典范。如在诸葛亮之后执掌军权的姜维,治家即是“清素节约",家无余财,更无声色犬马一类的享受。而诸葛亮内政上的搭档董和,向来都是布衣素食,对家人要求严格,他还将此作为施政纲领之在蜀国大兴节俭之风,死后家中存粮还不到三斤。

44、与这种巨额收入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诸葛亮和他的家人却节俭得令以难以置信。在死前写给蜀后主刘禅的书信中,诸葛亮公开了自己的财产: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除此之外,别无余财。

45、  (出处)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46、  东吴水师都督周瑜,为借荆州一事,屡向刘备索讨。所有计划终归失败,业已二次受诸葛亮之气。(即《取南郡》、《回荆州》)。

47、诸葛亮小时候,由父亲带去拜水镜先生为师。水镜先生对诸葛亮说:“我出三个题目,答对了就收下你。”接着出了一个哑题:他屈起食指,伸到诸葛亮面前,又点了点。

48、在他们眼中,自己只是个消灭蜀国的武器,一旦蜀国没了,自己必会成为他人的心头大患,只有诸葛亮还活着,他司马懿才能保全自己。

49、做了丞相之后,诸葛亮生活简朴,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没有不正当的欲望。临终时,他给刘禅的遗表中详细汇报了自己的家产,没有一点私心。总之,他是一个精神高尚不注重物质的人。诸葛亮写给儿子的《诫子书》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50、年少丧父亡母的他自小跟着叔父漂泊,无奈在叔父离世后,隐居隆中。不枉他才高八斗,苦吟诗书。终在好友的引荐之下,识得以仁义著称的皇叔明君,却意外而注定地开启这艰难而名垂千古的征程。

51、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我的威望。

52、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都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

53、星期天,小姨带着表弟来我家吃饭。一踏进门,他就用它那灵敏的“狗鼻子”到处嗅来嗅去,忽然,他大声地喊道:“哇!好香的味道,一定是二姨在炒菜吧?只有二姨的菜才会这么香。”妈妈听了外甥的赞扬,心里美滋滋的:“哼,就你会说话,等会吃的时候,就多吃点,不要客气,把这儿当自己家。”“就知道拍马屁,等会吃的时候我一定跟你抢,哼!”我心里想道。这时妈妈捧着菜出来了,喊道:“开饭了,洗手吃饭。”我赶紧跑去洗手间,洗好手直奔饭桌,拿起筷子,迅速往碗里夹菜。他也毫不含糊,也使劲往碗里夹菜。忽然,他的眼珠子“咕噜咕噜”地转了几圈,肯定又有什么坏主意了。只见他朝外面看了几眼,就对我说:“姐,外面有人找你。”“找我?不可能,肯定是在骗我。”我暗想道。他见我没有上钩,就继续说:“你爱信不信,不过传一下话而已,你爱见不见。”“他都这样说了,应该是真的,况且只要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他不会做什么事情的。”于是我走了出去,哼,又被骗了。我怒气冲冲地走了回去他竟然若无其事,正津津有味的吃着“红烧肉”呢!

54、“老妈!我语文书你知道在哪儿吗?”晚上写完作业收拾书包时,我一如既往地询问妈妈我的学习物品的具体位置,“语文书吗?在你书桌的最上面?”我站起来,向书桌上方一看,“啊!真的在这里!咦?我的笔竟然也在这里!”面对意外的收获,我有些喜出望外。由于我这个宝贝“诸葛亮”,使得我节省了很多找东西的时间,不信,你接着往下看!

55、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

56、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57、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行动和语言还有智慧上都近乎是一个神仙的化身。《诸葛亮智算华容道》、《烧藤甲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在这些故事里,诸葛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不是个碌碌无为的人。在三国里诸葛亮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就像电影里的主演一样,没有了主演,电影也拍不成了,如果没有了诸葛亮,蜀国不可能和魏、吴互相对抗,不可能有那么强盛,不可能存活那么长的时间。要是没有了诸葛亮,就没有蜀国,要是有肯定比秦朝的十五年更短。也就没有了三国鼎立时期,更没有了《三国演义》这本经典、精彩的小说。

58、其诸葛亮忠心之度,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有过之而无不及也。诸葛亮本生在隆中,后经徐庶介绍,效忠于刘备,从“火烧新野”到“六出祁山”,无不是诸葛亮出谋划策。如果说,在蜀汉的鼎盛时期,诸葛亮是为了荣华富贵的话,那在“大意失荆州”和“火烧连营”“白帝城刘备驾崩”后足以见其忠心了。那时,诸葛亮完全可以夺阿斗之皇位,自封为王,但是因为刘备的嘱托,他却要支持辅助阿斗,“六出祁山”,成就霸业。为了汉室的大业,为了天下的老百姓,诸葛亮付出了太大,太多的精力,53岁就死于军中,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59、黄权降魏后,蜀国有关衙门依军法行事,向刘备禀告说已将黄权妻子儿女收捕。刘备深感内疚地说:“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于是,对待他的家小仍同过去一样。裴松之于此感概而言:“汉武用虚罔之言,灭李陵之家,刘主拒宪司所执,宥黄权之室,二主得失县邈远矣。诗云‘乐只君子,保艾尔后’,其刘主之谓也。”魏文帝曹丕曾问黄权:“你放弃叛逆前来归顺,是想仿效陈平、韩信吗?”黄权回答说:“我受过刘皇叔的特殊恩宠,不能降吴,又无法归还蜀国,于是前来投降。况且败军之将,被免死就已经很幸运了,哪里还能效仿古人呢?”魏文帝曹丕很赏识他,拜黄权为镇南将军,封淯阳侯,加官侍中,使之陪乘。黄权与诸葛亮感情很深厚,对诸葛亮品格才学十分敬仰佩服,他在魏国时也经常称颂诸葛亮。这让魏文帝曹丕很不放心,名义上虽然给黄权高官显爵,实际上并未加以重用。

60、他,其实是我的表弟,圆圆的脑袋里不知装了多少“阴谋诡计”,再配上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那可真是诸葛亮转世。他的脑袋里装的东西可不一定比诸葛亮少哦!不信就听我一一道来。

61、立即停马住轿,吩咐左右:“吾师诸葛孔明算透天算透地,神口仙言。吾躲得过沙丘镇,逃不脱沙丘河。吾死心明白,死而无怨,愿留数语以诫后人。”

62、小时侯就听过有关诸葛亮的故事,也看过一点《三国演义》的电视剧。所以,诸葛亮在我的心中总是神秘的,出神入化,无所不能。他是一个神奇的人,隐居于山中未能与外界接触,却能熟知当时的情形,对外界了如指掌。面对刘备的提问,他将时局分析得相当透彻,无论从哪个方面都是那样的周密,面面俱到。另外,他对于与曹操,孙权的关系方面的把握也做了相当精妙的解析。最后还做出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谋略——取荆州,作为蜀国的国土,并将荆州的地理环境,人文关系都进行了严密的分析。可以说,没有哪个谋士能像诸葛亮一样将各个方面都考虑到,对于各个地理环镜那样的熟悉。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算准天气,“呼风唤雨”借东风,对于赤壁之战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可真可谓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63、在实际战略中,风险往往与机遇、利益和成功共存,“不入虎穴,焉得虎仔”,空城计的奇巧之处在于:要善于正确、及时地把握对方的战略背景、心理状态、性格特性等,因时、因地、因人地以奇异的谋略解除自己的危机。

64、罗贯中,1330—1400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

65、  蜀汉乃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势力,作为灵魂人物的诸葛亮,深知治国之道首重节俭,如此才能集中资源,支撑北伐壮举,这也是他的施政方针之一。既然举国上下厉行节俭,丞相家又怎么可以例外?诸葛家绝不允许有这样的例外,诸葛亮更不会允许,但他难保在自己死后,会有哪个不肖子孙经受不住诱惑,败坏家风。

66、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

67、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68、“诸葛先生,您知不知道您再我们的心目中就像神一样!”

69、诸葛亮指指先生说:“你这老匹夫,分明没有本事,在此胡扯!”先生气得脸色发紫,诸葛亮却摘下他的帽子,扔到房顶上。先生气急了,只好脱了鞋蹲在诸葛亮父亲的肩上去拿帽子。这时,诸葛亮抓起先生的鞋子藏了起来。先生拿到了帽子,却找不到鞋子,诸葛亮说:“您寸步难行啦!”

70、本文编辑:蒋见朝                         

71、回首又目不转睛地看了一会照壁上的金字,悠然叹日:

72、⑪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程德枢是最后一个向孔明发起进攻的人,他的态度更加直接,呵斥诸葛亮没有真才实学,为儒者耻笑。东吴谋士们的诘难愈加直白,辩论之姿走向争吵之态,渐露败势。)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扬雄,西汉著名儒学人物,博览群书,擅长辞赋,后侍奉篡权的王莽,在王莽倒台之后逃跑的途中从阁楼上摔下来,几乎丧命),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

73、D.诸葛亮在舌战群儒的过程中,辩论安排详略不同,由于张昭的论述更具深度,更有理据,所以诸葛亮着重化解张昭的发难。

74、名字叫任好,是一位胸有大志的国君,听说了百里奚是人才,就想重金赎回百里奚。秦穆公的谋臣公子絷说:“那楚成王一定是不知道百里奚的才能,才让百里奚养牛。若用重金赎他。那不就等于告诉人家百里奚是千载难遇的人才吗?”

75、正因如此,司马懿故意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看似兵败,实际上棋高一着。而诸葛亮必然也料到了司马懿的顾忌,所以也弹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

76、孙权手下的谋士大都主张降曹自保,只有鲁肃主张联刘抗曹。但鲁肃自知难以说服孙权和东吴的文臣,特意请诸葛亮来当说客。

77、 徐庶说:“我有个老朋友诸葛孔明,人们称他卧龙,将军是不是愿意见见他呢?”

78、我不忍视之,说:“先生不必太过自责,皆因当时形势不合。先生纵有回天之术,也很难成功。”这时,他恢复平静,脸色也逐渐好转,我的心才放了下来。他走近我,对我说:“当真是后生可畏啊!与你交谈,我的心宽慰了许多,情绪平复了不少。谨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相信你定能更优秀,再会!”说完他便离开了。

79、刘伯温自恃才高技绝,德高望重,常对诸葛亮说长道短,评头论足。言里话外明显流露出内心的不服。“孔明学问渊博,吾与其相比只差一厘;孔明德能非凡,吾与其相比只缺一毫;孔明智慧超群,吾与其柑比只少一丝;孔明预前测后,未卜先知,吾与其相比定不在下。

80、“原来是这么回事。”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不过疑问马上又出现在我的脑海,“可为什么许多人做不到呢?”

81、最后欠的是东吴。有句俗话说。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其实根本不对,刘备借荆州只是诸葛亮在旁边忽悠的。就好似甲欠了乙200元写上丙的名字。弄得刘备还在一旁沾沾自喜。可怜的到死都没明白过来。

82、“噢,那只不过是因为我学过一些自然现象方面的知识,通过仔细观察天气,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做到的。”

83、其可惜的是,因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而诸葛亮失的偏偏是最重要的军事基地──街亭。这是用人不当,忘记了先帝的再三叮嘱:“马稷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这就证明,人难免有错误。

84、  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85、“我想是因为......”诸葛先生停顿了一下,接着又说,“可能是由于我们许多人并不注意自己的全面发展,只认为能在某个方面突出就行了。其实不注重全面发展是会影响特长的发挥的。”

86、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87、《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入脱兔,敌不及拒。”意思是知己知彼而后动,欲速则不达。在与众谋士的辩论中,诸葛亮没有急于求成,主动向众谋士讲明降与战的利害关系,而是蓄势待发,等待他们来发问,然后一一驳斥他们的偏见和错误思想,从而证明自己的才能,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远见卓识。这样,循序渐进地从心理上使众谋士消除对曹操的恐惧,了解抗曹生降曹灭的道理,加深对联合抗曹的认识。

88、所以,他才会于离世前向君王和儿子同时强调俭以养德的重要性。

89、越调电影《扒瓜园》(申凤梅、何全志、刘琳主演)剧照

90、第一场是诸葛亮与张昭的论辩。论辩的焦点是诸葛亮自比管乐是否“言行相违”。这场论辩是由张昭挑起的。他首先提出诸葛亮自比管乐的问题,而诸葛亮承认了这一说法。张昭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诸葛亮未能辅佐刘备取得荆襄“是何主见”?与第一问紧密相连,运用诱问法使诸葛亮的言论和行为之间出现了悖谬,完成了攻击的准备。诸葛亮早已看破张昭的意图,所以,他先正面解释不取荆襄的原因,然后又轻轻撇开了对方“是何主见”的问题。张昭按自己的既定战术,径直指出诸葛亮“言行相违”,正面展开了进攻。诸葛亮用反问直诘法予以回击,接着以比喻论证刘备不能与曹操硬拼的道理。然后用事例论证法针对张昭援为论据的荆州为操所占,指出“弃新野,走樊城”有着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这就揭示了对方的三个论据证明不了其论点,通过反驳对方的论证粉碎了对方的进攻。尔后,又援引韩信的史实证明“寡不敌众”的道理。最后,话锋一转,将矛头直刺张昭等一班主降派,使对方无法招架,取得了第一场论辩的胜利。

91、诸葛亮笑了:“先生坐地,我想通天,先生不是离开座位了吗?”

92、在《三国演义》当中,就算是曹操带着二十万大军但听到诸葛亮的名字,也都是闻风丧胆,人多却不敢上前攻打,他们怕诸葛亮再用什么妙计。刘备曾经三顾茅庐,就是为了请到诸葛亮出山。

93、申凤梅在台上演诸葛亮,在台下学诸葛亮,把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不但铭刻在心,而且作为自己的人生座标和精神指向。每当申凤梅走上舞台,疲劳消退,病魔收敛,精神振奋,激情洋溢。舞台是她生存的环境,观众是她生存的动力,她是在舞台与观众之间燃烧着生命之火,发出光和热。在她生命细胞里注入的是一位大艺术家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诚纯真,她用一生善良的美德,高尚的行为,实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94、百里奚坚决辞让不受,并推荐自己的好友蹇叔当上卿。最后,秦穆公就让他用很重礼,将蹇叔请来秦国,让他和蹇叔一道做秦国的上大夫。因百里奚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换回来的奴隶,故世人称百里奚为“五羖大夫”。羖,就是黑公羊皮的意思。

95、“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96、少年时,心怀大志,身处卧龙坡之间,却知天下之大势,指点江山,春风得意,为刘备所用。率兵出征,连战连捷,活用兵法,机智如你,又怎会败。

97、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98、诸葛先生爽朗地笑了:“傻孩子,我哪里是神呀?我与你们一样,只是普普通通的人。呵呵......”

99、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100、“哈哈......这句话其实很有道理。我也许比别人多知道一些东西,但并不是说我什么都知道。小朋友,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自己运用知识的能力,一定能成为十分出色的人”。

101、进入东汉时代,按照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的解释,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经历了衰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演进阶段,天下问题基本上是诸夏与夷狄关系的问题。至此,汉代儒家代表人物对于社会历史从分裂走向一统的历史的表述,是把国家的族群关系状态视为大一统的核心问题。这种历史观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在儒学中的最为经典的表述。可以说,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兼采各派学说的大一统文化最终在汉代铸成。

102、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103、先生稳坐回椅子上说:“你能使我寸步难行吗?”

104、在那时,诸葛亮能具有这样的才智,忠心,真是不可多得的奇才。可惜,未能成大业啊!诸葛亮的作文2诸葛亮自古以来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评论,深受人们的爱戴,出于茅庐的他辅佐实力单薄的刘备成王霸业,忠贞地献上自己的谋略,为蜀国打拼了一片天下。他的聪明才智和忠贞不虞让许多人都为之钦佩。

105、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曹操统兵百万来讨伐江东,在此生死存亡的关头,诸葛亮随鲁肃来到江东劝说吴主孙权联合抗曹,吴主孙权并不了解诸葛亮的雄韬武略,对他的才能持有怀疑的态度,因此才想出用江东的谋士试探诸葛亮这一招。诸葛亮在与吴主孙权和众谋士的辩论中,采取了一系列必要的修辞策略:

106、第五场是诸葛亮与陆绩的辩论,争论的焦点是曹操和刘备的出身,二人孰卑孰贵。辩论至此,东吴谋士无一获胜,然而并不见诸葛亮流露疲乏之色,依旧保持风度,其自信之大、气场之强可见一斑。诸葛亮分析了曹操和刘备的身世,推论出曹操为逆臣贼子,而刘备乃志坚贤君。并用高祖的起家经历做类比推理,维护了刘备的尊严,用反驳对方的论证完全驳倒了对方。陆绩落得个语塞气结。

107、⑦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苏秦、张仪为战国时期的辩士,同为鬼谷子的门徒,学习纵横捭阖之术),游说东吴耶?”孔明视之,乃步骘也。(虞翻辩败,布骘立刻上前助攻。此处布骘转而攻击孔明人格,鄙视孔明只是一介说客,责难、刻薄之态显露无疑。)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108、也是虞国的同姓兼同盟国。百里奚对虞国国君述说唇亡齿寒的道理,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闭口不再劝谏,并对同僚宫之奇说:“对蠢人直言相劝,无异于把珍宝丢弃在路上。”果然,晋国灭虢国后,把矛头指向虞国。公元前655年,晋国(献公)灭掉虞国。

109、百里奚饱读诗书,才学过人,可是家境贫困,加上虞国宗法制度森严,平民没有希望入仕为官。百里奚的妻子杜氏是个很有见识的女子,深知自己丈夫是旷世奇才,于是就鼓励百里奚出游列国求仕。在百里奚出游那天,家中已经揭不开锅了。

110、三国时期,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

111、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的老主子刘备。你可能会纳闷。他们不就是主仆关系吗怎么会用到欠。别急我慢慢给你讲。

112、诸葛亮立法公开、执法公平,有异于同时代封建的法律思潮。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益州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而益州旧为刘璋所统治,所以法令废弛,地方派系坐大自强,刘备统治集团的强力介入破坏了相当一部分人称霸西南的企图。

113、《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

114、周日下午,我正在写作业,老爸突然推门而入,问我:“儿子,你见我的外套在哪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不知道,你问我妈去。“说完,我又埋下头写起作业来。“唉,我橡皮去哪儿了?妈!你见我橡皮去哪儿了吗?”我等了一会儿,却没有如约听到妈妈的回答,我走出书房,看到了正在客厅忙碌的老爸,便问:“爸,你在干什么呢?”“我?在找我外套呢!”“我妈呢?”“她有事出去了。”“那你见我橡皮了吗?”“没有啊!你现在没事帮我找找外套吧!”“我现在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哪还有闲功夫帮你找外套啊!”说完,我便也加入了“找东西”的大军了。

115、西城之中仅余五千老弱残兵,且其中2500人已拨去调运物质。

116、以卧龙坡中的心怀大志起兴,以少年之时的风发意气为过渡,以老年之时萧瑟苍凉为结尾。组成了卧龙先生传奇而跌宕起伏的人生。诸葛亮的作文11只听他徐徐说道:“夜深人静,明月当空,如此美景,何不出来一同漫步?”字字句句,如美妙动听的音乐传入耳中。君子成人之美。于是,我和诸葛亮便一同漫步在庭院中。我放慢脚步,望着他的背影,说道:“卧龙先生,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博学多才,一心只为报答先帝三顾之恩,可曾后悔?”他回过身来,沉默许久,道:“如你所言,人称‘智绝’的我本应在隆中安度余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然而,先帝真心请我出山,我深受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尽平生之力,辅佐先帝,此情此义,乃我报先帝知遇之恩也。”

117、水镜先生是天下名士,谁不尊敬?现在见诸葛亮这么辱骂他,气得浑身打颤,喝令他滚出水镜庄。诸葛亮哪里肯走,水镜先生使庞统、徐庶,硬把他赶了庄去。

118、蜀汉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后,魏国群臣均向曹丕祝贺,唯黄权不贺。魏文帝曹丕想故意吓他,于是派人召见他。黄权还在路上,前来催促的使者一个接一个,在道路上交错奔驰,黄权的下属官员、侍从都吓得魂飞魄散,而黄权却举止自若,魏文帝曹丕觉得黄权很有器量。后来黄权兼任益州刺史,又调任河南。大将军司马懿非常器重黄权,问黄权说:“蜀中人物像您这样的有几人?”黄权笑着回答说:“没想到明公您如此看重我!”司马懿与诸葛亮的信中说:“黄公衡,豪爽之士,无论何时谈起您,总是赞叹,不改初言。”魏景初三年(239年),黄权被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119、先生坐在蒲团上说:“我出的第二个题目是,要你想办法使我离开这座位。”诸葛亮走到墙角,顺手拿了一根竹竿就要捅房上的瓦。

120、在这条路上,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于他而言,这条路没有尽头……诸葛亮的作文6我自从读了《草船借箭》之后,了解了诸葛亮他知人善用、虑事周密、有勇有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胆识过人、谋略超群,他的神机妙算让周瑜自愧不如。

  发布日期:2023-09-19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