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手抄报模板(64句精选好句)

三国演义手抄报模板

1、赤壁之战中,谁献策诈降曹操?(      )    

2、A.长坂坡   B.五丈原    C.新野  D.街亭 

3、武艺绝伦,有雄视天下的英雄气概,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

4、  正走之间,见一将手提铁枪,背着一口剑,引十数骑跃马而来。赵云更不打话,直取那将。交马只一合,把那将一枪刺倒,从骑皆走。

5、三国演义手抄报图片10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简介刘备,生于公元一六六年,死于公元二二三年。公元二二一年至二二三年在位。蜀汉昭烈皇帝,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少年孤独贫困,与母亲贩鞋子、织草席为生,后与关羽、张飞于桃园结义为异姓兄弟。剿除黄巾军有功,任安喜县尉。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建安十二年(公元二○七年)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为军师,率军攻占了荆州、益州、汉中。于公元二二一年正式称帝。在替关羽、张飞报仇时,大举进攻吴国,被东吴陆逊用火攻打败,不久病死于白帝城。世人也称他刘先主。

6、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7、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刘备三访诸葛亮,后世的评价

8、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9、关羽、刘备下邳失散_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_关羽得知刘备下落_单人匹马保护二家皇嫂千里寻兄。在五关当中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_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_过五关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

10、《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11、《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三国演义手抄报模板)。

12、自建安十二年秋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春,刘备三顾茅庐,寻访诸葛亮。诸葛亮大为感动,在隆中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道破天时、地利、人和之玄机,最终出山辅佐刘备,成为一代贤相。

13、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

14、用中性笔画人物的脸(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胡须)。

15、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策对孙权的遗言

16、小说一直把蜀汉作为中心来描写,尤其是通过刘备这位仁君的形象和诸葛亮这位贤相的形象,突出了作品“拥刘反曹”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愿望。

17、然后开始画衣着部分,中性笔画人物的服饰,注意服装的特点。

18、《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逢纪因谮曰:“丰在狱中闻主公兵败,抚掌大笑曰:果不出吾之料!”

19、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讨伐董卓     D.合肥之战   

20、A.三顾茅庐   B.三气周瑜   C.桃园三结义   D.三打祝家 

21、傲上而不辱下的英雄气概。恩怨分明,信义素著,义释曹操。

22、  最后就是在边框中画上横线,并在空白处画上横线,背景涂上浅黄色,简单好看的三国演义手抄报就完成啦!

23、  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吼声如雷,挥矛向关公便戳)

24、  妄自菲薄、智取陈仓、七擒七纵、六出祁山、舌战群儒、单刀赴会、得陇望蜀、负重致远

25、用中性笔画人物的头饰,三国人物刘备是把头发绾起来的,然后有一个发饰,用中性笔在之前铅笔的基础上深刻勾画。

26、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27、东汉末年_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_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_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_连战五十回合。后来关羽、刘备也上阵_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_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_吕布毕竟难敌三人_渐渐觉得难以招架_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28、魏武帝曹操,生于公元一五五年,死于公元二二○年。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园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从小聪明机警,有侠气。黄巾军起义爆发时,任骑都尉,参加剿除黄巾军。从建安二年到十六年(公元一九七年至二一一年),先后用兵打败吕布、袁术、袁绍等豪强,统一北方。曾在赤壁被周瑜、诸葛亮用火攻战败。建安二十一年,受封为魏王,四年后,病死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29、庶安敢比亮?庶如萤火之光,亮乃皓月之明也。——徐庶对曹操语

30、兖州之战:兖州之战发生在东汉献帝初平三年(192年)。

31、王允利用貂禅除掉董卓的过程中用了苦肉计。(     ) 

32、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33、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水浒传》对农民起义者正面、客观而不失理性的描绘,是其突破封建社会文学传统的一大要素,也确立了这部作品以及后世白话叙事文学深厚的民间色彩。

34、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5、张飞在长坂坡吓死谁?(      )   

36、  此时人困马乏,大家面面相觑,各欲逃生。

37、操问曰:云长髯有数乎?公曰:约数百根。每秋月约退三五根。冬月多以皂纱囊裹之,恐其断也。操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次日,早朝见帝。帝见关公一纱锦囊垂于胸次,帝问之。关公奏曰:臣髯颇长,丞相赐囊贮之。帝令当殿披拂,过于其腹。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

38、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

39、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语

40、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后世对诸葛亮和周瑜的评价

41、后人有诗曰:“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坂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因得显神威。”张飞见了,大惊而退。赵云纵马正走,背后忽有二将大叫:“赵云休走!”前面又有二将,使两般军器,截住去路:后面赶的是马延、张□,前面阻的是焦触、张南,都是袁绍手下降将。赵云力战四将,曹军一齐拥至。云乃拔青*剑乱砍,手起处,衣甲平过,血如涌泉。杀退众军将,直透重围。却说曹操在景山顶上,望见一将,所到之处,威不可当,急问左右是谁。曹洪飞马下山大叫曰:“军中战将可留姓名!”云应声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洪回报曹操。操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

42、刘备,人中之龙也,生平未尝得水。今得荆州,是困龙入大海矣。孤安得不动心哉!——曹操对程昱语

43、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但我一举手,则皆为齑粉矣!——诸葛亮对鲁肃语

44、C.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D.周瑜打黄盖――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45、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在三国时期那个烽火连天的时代,有三个实力最为强大,分别是魏,蜀,吴。他们三国都有着深仇大恨。经常发动战争,争夺城池,谁也不让谁。

46、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荆州处,因刘表次子娘舅蔡瑁与刘备争权,而两番设计陷害刘备。刘备跃马檀溪,大难不死,行至襄阳境内水镜庄上,得水镜先生司马徽点拔,闻卧龙、凤雏之说。次日路遇毛遂自荐的徐庶,即刘备军中的第一位军师。曹军进犯,徐庶大败曹军,展露的大才为刘备大开眼界。曹操以徐庶之母为要挟将徐庶赚至许都,徐庶临行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即卧龙先生,并许下了终生不为曹操设计之誓。

47、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因此赵云得脱此难;此亦阿斗之福所致也。这一场杀: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三国演义经典语录此名《太平要术》,汝得之,当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异心,必获恶报。——南华老仙对张角语

48、忠义之气,义薄云天,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49、            A  A  A  B   D 

50、  开始涂色啦,先给主题涂上红色,枫叶涂上橙红色,右下角的英雄们分别涂上灰色、绿色和红色。

51、出自:《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第六》: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

52、“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曹操说的。(    ) 

53、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

54、帝怒谓陶曰:汝家亦有近侍之人,何独不容朕耶?呼武士推出斩之。刘陶大呼:臣死不惜!可怜汉室天下,四百余年,到此一旦休矣!

55、  勇将不怯死以苟免,壮士不毁节而求生。

56、  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三顾茅庐、乐不思蜀、老当益壮(宝刀未老)、言过其实、鞠躬尽瘁、七擒七纵、七步成诗、一身是胆、三让徐州、割须弃袍

57、  大丈夫愿临阵斗死,岂可入墙而望活乎。

58、《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_又称《三国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_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_到了明末清初_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_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59、A.关羽     B.夏侯杰    C.曹仁     D.吕布    

60、  三顾茅庐、初出茅庐、虎踞龙盘、集思广益、鞠躬尽瘁、望梅止渴、一臂之力、一手包办

61、然后画出城墙和边框进行点缀,并在文字框中画出横线。

62、  城上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63、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布日期:2023-08-23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