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理论(96句精选好句)

弗洛伊德理论

1、当然如果是三个男人在一个岛上,一定会为了基本的生存,即吃什么打架,在这样的环境中,人只有一个标准,那就是活下去,活下去的所有标准就是本我的标准。

2、人格结构理论即社会化理论,弗洛依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3、一般态度类型(general-attitude types)

4、  ②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弗洛伊德理论)。

5、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6、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向于情感功能的。他们的情感由内在的主观因素所激发。内顿情感型的人,思维压抑,情感深藏在内心,沉默,力图保持隐蔽状态,气质常常是忧郁的。(弗洛伊德理论)。

7、肛门排泄活动如果不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不讲卫生、浪费、凶暴和无秩序;肛门排泄活动如果严加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爱清洁、忍耐、吝啬和强迫性。

8、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向于感觉功能的。他们头脑清醒,倾向于积累外部世界的经验,但对事物并不过分地追根究底。外倾感觉型的人,寻求享乐,追求刺激,他们一般情感是浅薄的,直觉压抑的。

9、这是博弈论中的术语,是从西方语言中意译而来,同汉语里的“此消彼长”有相通之处,我们可以据此来理解。

10、从孩子对父母有性遐想这件事,又可以推理出很多教育上的问题。

11、女孩会喜欢父亲,父亲需要做到正常关心交流,耐心与女孩沟通。毕竟女孩对父亲的这种爱也源于性的本能,而且女孩子也会对父亲抱有性幻想。这些都是弗洛伊德的性源论,我不完全认同,但值得了解一下。

12、性器区(3岁到6岁)其性感区在生殖器,出现了性格分化,在这一阶段容易出现恋母情节和恋父情节

13、自我会有逻辑推理判断,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要做个自我很独立的人,确实会非常的难。

14、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性欲,是指人们一切追求快乐的欲望,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能量(力必多)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机体的紧张,机体就要寻求途径释放能量。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蕾欲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

15、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16、当然也不能把所有状态都反馈在食物和性上,不然没有更高的道德追求,当性和食物被满足时,内心就会很空虚。

17、传统的精神分析属于本我心理学的范畴,有些心理学家虽然对自我有独到的见解但并没有把自己的理论系统化,唯独弗洛伊德是自我心理学的奠基者,哈特曼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我心理学体系,艾里克森则是当代自我心理学的最大理论权威,把自我心理学发展成为毕生发展心理学。

18、下面咱看看《梦的解析》和《心理类型》这两部著作。

19、从本我角度讲,他的对手就是超我,人性考验的电影,比如把3个男人,1个女人放在一个岛上,刚刚开始可能很和睦,但为了性的需求,三个男人开始打架。

20、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21、婴儿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吸吮、咬、吞咽等,口唇区域成为快感的中心,嘴巴几乎是他们的整个世界。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没有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乐观、慷慨、开放和活跃等;婴儿的口唇活动如果受到限制,成年后性格倾向于依赖、悲观、被动、猜疑和退缩等。

22、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要想保持心态健康,三个部分必须始终是和谐的。弗洛伊德心态学理论是什么2经济心态学理论

23、发展背景: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24、他把变态心理学从简单的描述转变为精神动力的研究。虽然精神分析理论体系有些不合理之处,但是弗洛伊德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

25、零和竞争,通常指一种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市场份额上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另一种技术在市场份额的减少,双方加起来的总变化量为零。现在也用来比喻无法带来总量增加或整体进步的恶性竞争。

26、(1)本我 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27、今天下班后比较晚,白天给自己定了目标要去健身。

28、有很多人可能问,为什么小孩会对父母有性幻想,原因在于生活环境中,父母离自己最近。

29、  具体学习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种: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反射性反应,是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对象。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强化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它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30、我慵懒地躺在沙发上,本我跳出来对自己说,“已经很晚了,不要去健身了,没意义,先找点吃的,满足味蕾,找两部电影看看,放松放松”

31、和本我相对的是超我,超我的状态是个人道德标准的约束状态。不能偷东西,有礼貌,不能随便闯红绿灯,要尊老爱幼以及不能与兄弟姐妹及父母发生性关系等等。

32、这个心态学理论,也解释了市场竞争当中变化无常的商业发展现状。

33、潜意识则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进入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 

34、弗洛伊德被公认为建立心理治疗体系的第一人。没有弗洛伊德,心理治疗不可能发展成今天这样。诸如自由联想、催眠和释梦之类的方法,已经成为许多治疗师的标准工具。

35、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36、在精神分析心理学以前,传统心理学除了行为主义外,都以意识为研究对象。虽然历史上也有学者论述过潜意识问题,但是真正以潜意识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体系只有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打破了理性主义的传统,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首创了潜意识心理学体系。

37、  这种类型的人,既是外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客观世界中发现多种多样的可能性,并不断地寻求新的可能性。他们对于各种尚孕育于萌芽状态但有发展前途的事物具有敏锐的感觉,并且不断追求客观事物的新奇性。外倾直觉型的人,可以成为新事业的发起人,但不能坚持到底,荣格认为,商人,承包人,经纪人等通常属于这类型的人。

38、尽管对弗洛伊德的学说一直存在着争论,他仍不愧为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位极其伟大的人物。他的心态学观点使我们对人类思想的观念发生了彻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术语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恋母情绪(Oedipuscomplex)和死亡冲动(DeathDrive或DeathInstinct)。

39、由于对佛洛依德心态学的许多学说仍有很大争议,因此很难估计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他有创立新学说的杰出才赋,是一位先驱者和带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与达尔文和巴斯德的不同,从未赢得过科学界的.普遍承认,所以很难说出他的学说中有百分之几最终会被认为是正确的。

40、第二个阶段:肛门期(1--3岁),这个时期的快感区主要集中在肛门周围。

41、精神层次: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42、在心理学的类型论中,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所提出的内倾型和外倾型性格最为著名。1913年,荣格在慕尼黑国际精神分析会议上就已提出了内倾型和外倾型的性格,后来,他又在1921年发表的《心理类型学》一书中充分阐明了这两种性格类型。他在该书中论述了性格的一般态度类型和机能类型。

43、第他把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生物属性,看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人类的未来引出了悲观的结论。

44、性本能与力比多学说弗洛伊德把性的欲望称为力比多(Libido)即“性力或欲力”,他认为凡能引起感官满足和自己需要的活动皆属于“性(欲)力”的活动,故在弗洛伊德性学理论中所论述的“性”已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性”的概念。

45、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潜意识看不到摸不着,起到决定作用。

46、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

47、弗洛伊德对人类本性的看法从本质上来说源于托马斯·霍布士的原罪说。他的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是,人被强大的、必须满足的生物欲望驱动。什么欲望呢?是社会所不期望的欲望!弗洛伊德把新生儿比作一口"沸腾的大锅"———种与生俱来的自私的动物,被两种本能(instinct)无情地驱动着,这两种本能分别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48、这一时期力比多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为儿童获得快感的中心。此时儿童以异性父母为“性恋"的对象。男孩要占有他父亲的位置,有与自己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有她母亲的位置,有与自己母争夺父亲的表现。男孩爱母亲,妒嫉父亲;女孩爱父亲,妒嫉母亲。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一种本能的异性爱的倾向,一般由母亲偏爱儿子和父亲偏爱女儿所促成。这种幼年的性欲由于受到压抑在男孩心理上就成了恋母情结,在女孩心理上就成了恋父情结。如果这两种情结获得正当的解决,儿童认同父母的价值观念,导致超我的逐渐形成和发展,就会形成与年龄、性别相适应的许多人格特征。

49、以上三个心理性欲阶段可称为前生殖阶段,它们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阶段。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实际上是在人生的前五年就已形成。

50、  ③自我强化指人能观察自己的行为,并根据自己的标准进行判断,由此强化或处罚自己。

51、呵护子宫,照顾好自己的情绪,就是真对自己好

52、这一时期力比多处于沉寂状态。儿童将上一阶段以父或母为对象的性冲动转移到环境中的其他事物上去,如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在这个阶段,儿童表现为对异性漠不关心,游戏时大多寻找同性伙伴。这种现象持续到青春期才有改变。

53、不管是天使和魔鬼,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总是需要有判断,要么魔鬼一点,要不天使。

54、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

55、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56、  由于荣格的性格类型的划分是根据他的里比多学说,而里比多是本能的力量,所以这一理论忽视了人格的社会性,并且带有神秘色彩。另外,荣格提出的8种机能类型,并不是从实际中归纳出来的,而是用数学的综合方法凭主观演绎出来的,各种类型之间界限不清,几种类型的特征也说不清楚。不过,他对内倾型和外倾型论述部分内容是符合实际的,这种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到教育、管理、医学和职业选择等领域,因为这种简单划分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现在已有许多研究已经证实内外倾是人格的主要特质(维度),心理学家编制了测量内外倾的量表,在EPQ和MMPI等量表中也都包含有内外倾分量表。近年来,心理学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内倾性与外倾性具有复杂的结构,它们由许多特质构成。

57、弗洛伊德可能见过其他人的著作。在弗洛伊德的工作之前,许多“弗洛伊德”思想就曾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弗洛伊德捍卫者认为,弗洛伊德是第一个把许多零散观点组织成一套人类行为理论的人。根据弗洛伊德理论提出的许多假设是不可能验证的,支持者认为不能指责他不努力寻找证据支持其理论。

58、书中还有一些观点讲的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前提是“人是以性为繁衍为生存目的”。

59、梦的内容多是最近发生的,并且给人留下的印象较深的事。

60、比如:男孩子迷恋母亲,会模仿父亲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母亲的喜欢。

61、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62、弗洛伊德是一个心态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态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态,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63、潜伏期(六岁到12岁左右):学习、活动、性本能受到抑制、种族系统天赋

64、心里会出现扭曲,在某时间会爆发强的奸,性生活不和谐,以及和伴侣发生矛盾。

65、1897 年,在父亲去世后的一年,弗洛伊德开始了他的自我分析。进行自我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分析自己的梦。在进行了两年的自我分析后,他认为心理障碍是由于性紧张累积而引起的。他把分析的结论写成了《梦的解析》一书并于1899年出版(出版日期写的是1900年)。该书后来被许多人推崇为弗洛伊德最伟大的著作。然而这本书也遭到大量批评。在其一生余下的时间里,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自我分析,每天工作的最后半小时被用于自我分析。

66、超我是道德标准,是靠模因传播。模因一词来自“机器人叛乱”。

67、  4)内倾情感型(the introverted feeling type)

68、  这类型的人,既是内倾的,又是偏于直觉功能的。他们力图从精神现象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内倾直觉型的人,不关心外界事物,脱离实际,善幻想,观点新颖,但有点稀奇古怪。荣格认为,艺术家属于内向直觉型。

69、因为这些方法能够发现患者压抑(即尽力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无意识动机。通过分析那些被压抑的动机和事件的原因,弗洛伊德归结出。

70、孩子很小的时候,没有读很多书,对世界理解不够,都是本我在游走,之后会通过模因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洗礼,会有超我的防范。

71、自我:派生与本我,最理智和符合现实的部分。帮助本我根据现实可能性来满足。

72、肛门期(两岁至三岁左右):前期——排泄—解除内部压力—快感体验;后期——保持—痛与性刺激—引起关注

73、弗洛依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其父亲佛洛依德心态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心态防御机制理论”。心态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的心态防御机制,它包括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运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态难关,防止精神崩溃,运用过度就会表现出焦虑痛苦等病态心态症状。

74、儿童因排泄解除压力而产生快感,肛门一带成为快感中心。在这一时期,儿童必须学会控制生理排泄过程,使它们的功能符合社会的要求。也就是说,儿童必须接受在厕所中大小便的训练。大小便排泄对成人的人格有很大的影响。

75、  3)外倾情感型(the extroverted feeling type)

76、性蕾期(四岁至五岁之间):恋母恋父性别认同本我与自我冲突激烈

77、意识层次结构理论阐述了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无(潜)意识三个层次,好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一小部分意识,但隐藏在水下的绝大部分前意识和无意识却对人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78、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

79、  把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0、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81、  他把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82、按照博弈论,生活中工作中几乎所有的行动都可被看作一次次的博弈过程,如何看待博弈的优劣,简单就是看其是否是零和竞争。

83、第四个阶段:潜伏期(6---12岁),儿童的性格发展出现了停滞现象,也可以说是出现了倒退。

84、从孩子的心里讲,在性发育的促使下,想要争夺父亲的地位,把母亲占为独有,但是由于自己还不够强大,只能模仿父亲的行为,以获得母亲的爱。

85、包容、善良这些词,不是自己给自己加标签,而是别人对我们评价,所以超我更多的是和外界合作。而恐惧、害怕、焦虑、寂寞,性和食欲,这些却只能自己感受。

86、比如:强行忍住不发生性行为,觉得性生活是一件肮脏的事情。本我却需要性的发生,久而久之在性方面需求,就会被压抑到潜意识中。

87、如果自我总是选择超我状态,那本我就会被压抑。这些被压抑的心理,会积累在潜意识中,会对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

88、弗洛伊德在后期对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纳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类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状态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终结,是生命的最后稳定状态,生命只有在这时才不再需要为满足生理欲望而斗争。只有在此时,生命不再有焦虑和痛苦,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终目标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击、破坏、战争等一切毁灭行为。当它转向机体内部时,导致个体的自责,甚至自伤自杀,当它转向外部世界时,导致对他人的攻击、仇恨、谋杀等。

89、此时男孩特别需要母亲的爱,也非常愿意听母亲说的话。而男孩本来就喜欢母亲,就不需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多细心,耐心地开导即可。

90、女孩反过来会模仿母亲,去争夺父亲的宠爱。妈妈应该教女孩女人柔美,善良,温和的一面。而不是无知地吼叫孩子,女孩也更愿意听从母亲的言谈。

91、  巴甫洛夫通过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92、意识是人格的最表层部分,它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所构成: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93、生殖期(青春期到成长) 这一阶段也叫两性期

94、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

95、模因文化的传播可以影响人的大脑,改变观念和意识,从而对超我进行塑造。

  发布日期:2023-08-1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