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的资料(65句精选好句)

巴金的资料

1、素材运用角度:忏悔、真实、良心、讲真话、责任

2、巴金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讲真话,洋洋150篇真言随笔,凝聚成46万字的《随想录》。

3、广元山高林密,云雾深处常有虎豹出没。一天夜里,广元山区有一个猎户抬来一只老虎,带着一脸惶恐地对老爷讲,他进山打猎,只想猎狼、豹、狐,却不想误杀万兽之王,未存心打虎,不敢冒犯虎威,怕虎对他报仇,没想到竟打死了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没办法,才把死虎献给“父母官”以减轻罪过。巴金的父亲甚为感动,给了猎户许多钱,留下了这极不寻常的礼物。后来,死虎在衙门里躺了一天,才被剥了皮肢解。从此后,小巴金的父亲便多了一张虎皮作椅坐垫,而且常常有人到巴金家中要虎骨粉泡酒当药吃。最后,只剩下虎的头骨放在桌上,有时小巴金的眼花了,会恍忽地以为是一只活虎来了,吓得他尖叫着连连后退。三十年后,巴金还记得小时候在广元见过老虎的老虎骨形状和猎人说话时的惶恐表情。他回忆说:“老虎死了后,还能使人害怕、受人尊敬,象老虎这样的猛兽,值得热爱……”

4、1977年9月,巴金与中岛健藏夫妇在上海重逢

5、小说中塑造了很多成功的形象——进步青年觉民,敢作敢为的三哥觉慧,不愿屈就的丫鬟鸣凤,多愁善感的梅表姐,端庄大方的大少奶奶瑞珏,而刻画得最成功、最生动的形象,就是让人又恨又爱的大哥觉新,他在封建旧思想和五四新思想的夹缝中艰难求生。

6、自幼在家延师读书。五四运动中接受民主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巴金的资料)。

7、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读书期间,在“五四’新潮思想影响下,加入进步青年组织“均社”。

8、从巴金的角度:①纯真、②坦诚、③大公无私、④勤奋、⑤敢讲真话。

9、巴金在1957年9月27日致前苏联作家彼得罗夫的信中对自己的名字作了注解:“一九二八年八月我写好《灭亡》要在原稿上署名,我想找两个笔画较少的字。我当时正在翻译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我看到了‘金’字,就在稿本上写下来。在这时候我得到了一个朋友自杀的消息,这个朋友姓巴,我和他在法国Cha-teau-Thierry同住了一个不长的时期。他就是我在《死去的太阳》序文中所说的‘我的一个朋友又在项热投水自杀’的那个中国留学生。我们并不是知己朋友,但是在外国,人多么重视友情。我当时想到他,我就在‘金’字上面加了一个‘巴’字。从此‘巴金’就成了我的名字。”

10、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另一个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他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于是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那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便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11、那本蒂埃里堡市政府编撰的书里还记录了1979年巴金在阔别蒂埃里堡52年后,又回到拉封丹学习故地重游的照片。当巴金再次看见从前的教室,从前的住宿房间时非常激动。回到中国后巴金给曾经与他一起留学法国的同学写道:“咱们喜欢的花店还在那里,可惜我没有时间看店主人漂亮的女儿是否还在。”

12、第14卷《华沙城的节日.生活在英雄们的中间》等散文集

13、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

14、(2)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15、2003年11月,中国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扩展资料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

16、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

17、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18、小说描写的一个传统的封建大家庭的婚恋悲剧,成为整个旧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在这种传统的封建社会里,家不再是每一个人温馨的港湾,而是封建家长意志的体现。这部小说中令人心痛的故事,深刻地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时代的罪恶,好好的一个的家庭沦落到人人不合,四分五裂的地步警醒着我们。

19、1985年,四川省作家协会给省委省政府写了报告,要求恢复巴金故居。巴金知道后不同意,说:“不要恢复故居,如果将来要搞点纪念,可以在旧址钉一个牌子,上面写作家巴金诞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就行了。”

20、(主办单位)巴金故居、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 

21、1938年和1940年分别出版了长篇小说《春》和《秋》,完成了“激流三部曲”。

22、资讯丨经典名剧《家》剧组成立,明年将在加拿大公演

23、  展览充分利用巴金先生丰富的著作和巴金故居全面的馆藏资源,把经典作品、经典作家直接送到大学生群体身边,青年学生能够在学校里亲近经典、阅读经典,直观了解和阅读巴金先生的作品,感受巴金先生作品中的光明与优美、高尚品格与奉献精神。

24、衡山饭店(位于衡山路534号)离巴金家更近,这幢楼建成于1934年,最初叫“毕卡第公寓”,为法国商人开办的万国储蓄会的产业,他们以当时法国最富裕的省份的名字命名这幢楼。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改为专门接待外国专家的招待所,1960年升级为衡山宾馆。1962年,在沿衡山路街面一侧开门开办衡山饭店,对外开放。中餐以川菜、淮扬菜、京菜、福建菜为主,西餐以法式风味为主;同年,宾馆又开设毕卡第西餐厅,主要供应俄式和法式大餐。因为有接待外国人的传统,这里的西餐颇有特色。巴金日记中所记吃西餐的地方最多之处大概就是这里。1962年底的一天,巴金夫妇两人在此平静地吃过一次午饭,为庆祝次日夫人萧珊的生日:“十二点半结束,请萧珊到衡山饭店西餐部吃饭(明天是她的生日,她中午要去沈瘐香处打针,不能回家,因此改在今天中午)。”儿子小棠十四岁的生日也是在这里过的:“到衡山饭店,我和萧珊请小棠吃西餐,祝贺他十四岁生日。饭后散步回家……”巴金还记下朋友对这里的西菜“相当满意”的评价:“六点萧珊请我们到衡山饭店西餐部吃晚饭。白羽、沙汀对那里的西菜相当满意,饭后步行回武康路,白羽、沙汀在我们家又坐了将近半小时,九点光景坐三轮车回东湖招待所。”

25、③生活与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战胜牛,就是牛挑死你。

26、1929年在《小说月刊》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27、半个世纪以来,巴金以自己的言论和艺术创作热情地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主要表现在:在“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人变得更好”的思想指导下,创作了一系列具有叛逆性格和奴性人格的艺术典型以“立人”,

28、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一粒泥沙。不管我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29、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家》

30、巴金一生写过九百多万字的文章,用过二十多个署名。用得最多的是“巴金”这个名字。“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一位在留学法国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一说是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

31、本次展览充分利用巴金先生丰富的著作和巴金故居全面的馆藏资源,把经典作品、经典作家直接送到大学生群体身边,青年学生能够在学校里亲近经典、阅读经典,直观了解和阅读巴金先生的作品,感受巴金先生作品中的光明与优美、高尚品格与奉献精神。

32、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短篇小说以《神》《鬼》著名。抗战胜利后主要从事翻译、编辑和出版工作。

33、人们一提起溥仪,谁都知道,他是我国清代时的末代皇帝!可是,一提到李道河,就没有多少人知道他是当今文坛泰斗巴金的父亲。当然,就更不知道他是清代广元一个最知名的末代县令!

34、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巴老常说:“在一些名利等问题上不要用我的名字。”巴老的淡泊名利让人可敬。

35、1928年12月,回上海。从事文学编辑与创作。

36、(3)梵高生前曾有一个心愿:“总有一天我会找到一家咖啡馆展出我自己的作品。”但是生前,就连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梦想,最终也还是化为泡影。然而今天,梵高的出生地荷兰和梵高的安息地法国,争相把梵高认作自己的国民,争相为他建造精美的美术馆。在巴黎的奥塞博物馆、在伦敦的国家美术馆、在荷兰的梵高美术馆……他的作品永远被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在他的作品前,永远是人头攒动,人们向他的作品投出虔诚的眼神,啧啧赞叹,表现出对他超常的崇敬和膜拜。

37、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38、在怀念井上靖的文章中,巴金旧事重提,并补充:“第二天早晨到虹桥机场送别,我向他表示感谢,我说中国作家对老舍之死保持沉默的时候,日本作家出来为他们的中国友人雪冤,我一共读到三篇文章,我们真该向日本同行学习交友之道……” 这样的友情中,也少不了大家聚在一起,尽情交谈、欢饮的难忘记忆,巴金回忆文章中也特别提到:“一九六三年我们在上海和平饭店一起喝酒(在座还有杜宣),毫无拘束地交谈。……我们东方人不轻易吐露感情,但是谁触动到我们心灵深处,为了真挚的友情,我们可以奉献一切。”和平饭店那次喝酒,在巴金日记中能够找到记录:“六点后和萧珊先去找杜宣,约他一块儿去和平饭店,拜访昨天到沪的日本作家井上靖,并请他吃晚饭。我们连翻译同志在七楼一个双开间的房里吃饭喝酒,谈了两个半钟头以上,喝光了一瓶茅台,大家都高兴。”“喝光了一瓶茅台”,看来,大家真是“高兴”。十四年后,他们在衡山宾馆,又“喝了茅台”,旧梦重温,虽然此时,巴金历尽劫难,但是,友情温暖着他。

39、  因为每一篇小说里都混合了我的血和泪,每一篇小说都给我唤醒了一段痛苦的回忆,每一篇小说都给我叫出了一声追求光明的呼号。光明,这就是许多年来我在暗夜里叫喊的目标。它带来一幅美丽的图画在前面引诱我,同时受苦的、惨痛的景象又像一根鞭子那样在后面鞭打我。我在任何时候都只有向前走的一条路。我的小说就是我在这个旅程中沿途丢下的东西。我为什么不爱它们呢?我又怎敢拿我不爱的东西献给我所敬爱的你呢?

40、语文知识,学习指导,精美文章,名师讲座。语文高手(ID:ywgaoshou),欢迎关注。

41、辛笛说早在1933年底,他还在清华读书时即结识在北平旅居的巴金:“巴金是位我所心爱的作家,我对他总是怀有说不出的尊敬。”1936年夏,去英国留学海行途中,他带在身边阅读的书中就有《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一集,并把其中《狗》一篇译成英文发表在国外的刊物上。抗战胜利后,两人都定居上海,辛笛说“遂常相往来,可称通家之好”。通家之好,这话不错,辛笛的女儿王圣思说萧珊(陈蕴珍)总是称呼她母亲为“学姐”。“原来母亲是南开大学毕业,陈蕴珍是西南联合大学毕业。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是由清华、北大和南开合并而成,所以可以说,三所大学与西南联大都有关系,学生都是校友。”她还说:“有时父亲与巴金在外面吃饭,离我家比较近的话,就会顺道上我家来坐会儿。巴金最爱喝母亲煮的咖啡,常常喝两杯才能尽兴。”辛笛在金融和商业部门工作,在朋友中素有“小孟尝”美誉,再加上与巴金夫妇有这样不同一般的关系,多次相约吃饭也就顺理成章了。

42、他所提供的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中、长篇小说,与茅盾、老舍的客观性、写实性的中、长篇小说一起,构成了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中、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43、清代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五岁的小巴金随同父母亲离开成都,沿着古驿道坐轿、骑马、乘船,来到了广元县。这儿山明水秀,北望秦岭、南视剑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诞生地。

44、一天傍晚,楼梯传来巴金沉重的脚步。萧珊和养子绍弥迎了上去,只见他提着两大包刚买的书,气喘喘的。萧珊问道:“又买书了?”“嗯,当然要买书了。”巴金回答道。从来就十分尊重,也什么都依着巴金的萧珊,这时说了一句:“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巴金问也不问家里到底还有多少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就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

45、(2)沙利文老师把最珍贵的爱给了她,她又把爱散播给所有不幸的人,带给他们希望。在海伦·凯勒凯勒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之后,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聋哑人筹集资金。二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士兵,她的精神受人们崇敬。海伦把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

46、巴金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父亲曾在四川广元县做县令,为官清正,辛亥革命后辞官归隐。

47、巴金故居周立民向交大图书馆张晗老师及交大志愿者服务团队代表张正骞赠书

48、展览时间:2018年11月2日——11月30日

49、1982年10月,《随想录》(第三集)出版。

50、①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51、④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52、巴金在文革后撰写的《随想录》,内容朴实、感情真挚,充满着作者的忏悔和自省,巴金因此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

53、  巴金先生的创作生涯长达七十多年,著作多达26卷、一千多万字,但是对于光明、对于理想的追求贯穿于他的写作始终,正如他所说“每一篇小说都给我叫出了一声追求光明的呼号”。他的文字不借华丽的辞采,以饱满的真情感染读者的心。他呼吁人们憎恶黑暗、珍惜光明,呼吁爱、无私、真实,这些感情能够通过作品穿越时空,直达读者内心,激起生命的激流。这些呼号在当下社会,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54、1979年12月,杂文集《随想录》(第一集)出版。

55、1921年4月1日,第一篇文章《怎样建设真正自由平等的社会》发表在《半月》刊第17号刊载上。

56、4: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象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57、第13卷《短简.梦与醉.旅途通讯》等随笔集

58、巴金从内部对封建家庭作集中而又深刻的成功描写,彻底撕开封建家族制度虚伪的面纱,显露它吃人的本质,并明确揭示它“木叶黄落”的穷途末路,是巴金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特出贡献,也是《激流三部曲》最杰出的思想意义所在。

59、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寻梦途中的百折不挠,圆梦实践中“精卫填海”的坚韧自信,无一不燃烧着他对民族、国家的热爱,无一不证明着他是一个真正的猛士,是文学革命的马前卒,我们仰慕的就是他的这种伟大。

60、 随想录

61、1929年,第一次以“巴金”的笔名在《小说月报》发表长篇小说《灭亡》,引起文坛的关注。

62、只有愚昧无知的人才会随便读到一部作品就全盘接受,因为他头脑空空,装得下许多东西。

63、巴金硕果,大哥是他爱得最深的人,三哥是最关心他的。巴金还说,他们三兄弟的共同之处,就是愿意为别人着想,多付出一点。

64、③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

  发布日期:2023-08-08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