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雨的诗句并简要赏析(31句精选好句)

描写雨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2、温馨提示:考生一定要注意简析、赏析或者结合诗句分析这类的词语,若只概括特征不分析仅得一半分。

3、  柳宗元写这首诗时在广西柳州,小春即农历三月。

4、称雨道晴比喻说话说不到一块。楚梦云雨楚王梦,云雨情。

5、诗中描写了一个孤独清高的老渔翁形象。(什么形象)

6、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7、“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8、春雨纷纷,染绿了山,染绿了水,染绿了石板小路。雨点连在一起像一张大网,挂在我的眼前。

9、(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0、《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这里选的是第二首。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11、  宋代苏轼《舶风》一诗,不仅描写梅雨,而且还把梅雨物候季节现象与季风联系起来。诗前还有并引:

12、赶紧翻腾、搜寻出艳丽的服装穿上,热热闹闹地尽情游览苏堤。好想抓住春之尾巴,留住美丽的春景,可春终究无情哪知人的心意?

13、描绘了一幅冬日悲凉、凄冷、苍茫的边塞夜景图。(答出特点1分;时间、地点任答出一点1分,共2分)

14、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

15、(志南:《绝句》)赏析: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仿佛是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风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心旷神怡。与“雨”有关的诗句和情感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独尝悲伤与雨有关的古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6、表达的情感: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7、A.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18、                                                                               

1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20、(1)简析《约客》中写雨声、蛙声、棋子声的作用。

21、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煤’。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赏析:作者细致的从杨梅的颜色,形状,味道进行介绍。其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杨梅比作“烧的炽红的火炭”,形象生动的写出杨梅黑红的颜色,想象新奇巧妙,令人难忘。 作者还将“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与昆明的“火炭煤”做对比,表现出昆明杨梅的不同凡响,表达对杨梅的喜爱,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对昆明的怀恋之情。

2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3、C.“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24、——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关于雨的全古诗《春夜喜雨》

25、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6、春天的杏花绽放,飘飞的雨丝轻轻的粘在衣服上,却不曾完全把衣服湿透。杨柳不停的吹在脸上觉得寒冷。

27、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8、                                                                             

29、元·卢挚: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

30、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发布日期:2023-08-01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