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假不归(40句精选好句)

久假不归

1、(解释)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涌向某处(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2、“久假不归”这个成语在现实生活中可谓相当少见了,如果按照使用语境来说,大家更习惯用假仁假义或者执迷不悟来代替它,这也导致它极少出现在大部分人的词汇库中。正常情况下大家见到这个成语只能靠猜测来理解它的含义,久假不归从字面上很容易理解成长期放假而不回来,可能会被人误认为是偷懒以及懈怠工作的意思。但事实上它跟偷懒,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假”这个字在古语里有借用的含义,比如假借,还有假公济私等等。所以把“假”字理解为借用的情况下再来看这个成语,其意思就很好理解了,久假不归其实就是指长久借用东西而不归还,这也符合后来它后来慢慢发展出来的新含义。

3、(误用)常误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后指人无用。

4、  (示例):《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5、(解释):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6、经久不息 ( jīng jiǔ bù xī )经过长时间停不下来。

7、(解释)提着耳朵告诫,当面教导。形容严格要求,殷切教诲。

8、(示例):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9、(出处): 《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10、(示例):他是个胸无城府的人,很是单纯坦率。

11、图书馆对于借了图书久假不归者,给予严肃处理。

12、(解释):火,星名,指大火星,即心宿。出自《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指农历七月,大火星西行,天气转凉。

13、先秦《孟子·尽心上》:“尧、舜是本性具备仁义,汤王、武王是亲身实践仁义,五霸是假借仁义。假借久了而不归还,哪能知道他们本来是没有仁义的呢?”

14、图书馆对于借了图书久假不归者,给予严肃处理。

15、(解释)好像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16、(误用)常与不堪卒读、难以卒读混淆,误用为贬义词,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17、  (解释):特指夫妻相敬相爱,与“举案齐眉”含义类似。

18、(释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名:指钱币发出声响,一文不名就是口袋里没有一文银元可发出响声,意即清贫,身无分文。

19、该成语其实是一个贬义词,并不是特别好的形容词,比如说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借了钱,数额还不是特别的少,但借完之后就不与被借钱人联系了,也一直不进行归还。这样的人就是非常令人恶心的,也是不会有真正的好朋友的,基本上所有的人都可能会在与之交往了一次之后就断绝联系,不会一直和他做朋友。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够交更多的朋友,而这种品德低下的人就只能孤独的生活在世界上,或者与一些狐朋狗友在一起过着混乱的生活。

20、(解释)名:占有。一个钱都没有,形容极为贫穷。

21、(解释):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场雨。形容风调雨顺。

22、  (示例):努力钻研,终会有登堂入室的一天。

23、  (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24、(例句)借了公家或别人的东西都应及时归还;不能~。久假不归的典故《孟子·尽心上》:“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25、  (误用):常错用于代替“一文不值”,指一点价值都没有,后指人无用。

26、(解释):比喻学问、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水平,也作“升堂入室”。

27、  (示例):这篇文章意义不大,作者所提并非什么石破天惊之见。

28、  (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29、(误用)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30、  (解释):危:正直。指的是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31、久久不忘 ( jiǔ jiǔ bù wàng )久久:好久,很久。形容印象深刻。

32、  (误用):常被误认为是“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或“危险的言论和行为”。

33、 “久假不归”和“酒驾”才没有关系嘞!这位脑洞boy请自觉补习!

34、忘了是从哪里听过或看到过“乡愿”这个词,当发现原意与字面意识相差极远,就记下来了。

35、  (释义)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

3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久假不归”这个成语就难倒你了吗?得好好加油咯~

37、(解释):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38、  (解释):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指共过患难的妻子。

39、  (误用):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发布日期:2023-07-23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