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50句精选好句)

佛经

1、在佛教中,“色”一般不是指颜色或女色,而是代表着物质。但色界享受的不是物质,而是禅悦的喜乐,是精神方面的。如果我们能布施并受持五戒十善,将自己拥有的钱财、掌握的技术、具有的能力施舍给他人,再以戒律约束自己的行为,净化自己的德行,可以升到欲界六天。但要到层次更高色界天的就不够了,还必须修习禅定。

2、 从悉达多到释迦牟尼佛,成佛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3、最最关键的就是,佛经是由福智圆满的人来讲出来的。这里面的真实性几千年都不会改变。而其他的一些书,几年的观点就会改变了。佛经里面记录了各个方面的知识,记录的科学是科学里面最高的科学,记录的哲学又是哲学当中最高的哲学,记录的心理学又是心理学当中最高的心理学。

4、此经被称为‘成佛的妙法’,经中有原文称此经为‘经中第一’,可见其重要性。此经也比较长,有28品,但也是比较容易读的。需要注意的是:此经中佛理至深,读此经前读者一定要对佛陀有绝对的信心,否则如读了又不信,乃至谤经,反而可能遭大恶报,不如不读。

5、《华严经》很长,比《妙法莲华经》、《楞严经》都长,可看其中有名的几品,比如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净行品等。

6、看一看佛教的历史,还是蛮好玩的,至少比我之前想象中的好玩。这个情节,让我想起一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7、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

8、毗佛略,此译方广,即一切大乘经之通称,又指词广理正,广辨诸法甚深真理的经。如《菩萨地持经》卷三:“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小乘的方广经,唯以语广,此类经文,名“方广经”。

9、不。佛教虽将一切佛教以外的宗教一律称为“外道”(是指不向内求明心见性而朝外求神鬼的赐予),但是,佛教并不否定各该宗教的应有价值。

10、“佛经到底说的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归零也只能浅浅的说一说自己的理解,有不当之处还请见谅、指正,谢谢。

11、“咱们一定有缘。我给你十两银子,你安顿好老母亲,然后去求法吧。”

12、  其实不必担心,这种情况少之又少,可以说是特例。

13、这时候老和尚过来,担心别人嫉妒惠能,脱下鞋子就把这首偈子擦了,装着一脸不屑的说:

14、定慧品第四。主要介绍定慧一体,定是慧体,慧是定用。指出本宗法门: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并对这三句话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15、此经是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先讲的第一部经,最适合的也是大根器的人。释迦牟尼初成佛时,犹如太阳刚升出来,光芒照耀高山,所讲的《华严经》下面中小根器的人尚听不见,或者听见了也等于没听见;到了最后讲《妙法莲华经》的时候,又似太阳快落山了,照的又是山顶上的人;相对而言《楞严经》、《金刚经》、《心经》等则是如日当空,可照遍全人。

16、当年,释迦牟尼佛听到有人议论世界形成的原因,于是就给大家宣说了《起世因本经》,详细阐述了他所知悉的世界形成的原因和结构。

17、不论大、小乘的佛教徒都相信临命终时,亲友为亡者以做佛事来超度的功德。我们通常以诵经来超度亡者。我们的禅中心有一位西方人,一向只知参禅打坐,结果,他的一位挚友于去年过世了,他就来问我:“师父呀!我的朋友过世了,怎么办呢?可以用打坐来帮助他吗?”我告诉他:“你还是诵经吧!”因为这个关头,打坐不如诵经来得直接有利。

18、第二次结集——上座部偏重保守旧制,大众部则讲适应环境,到了距佛灭百年时,乃有苦于戒律太严,提议应予重订者,时长者耶舍,乃邀请贤圣比丘七百人,于毗舍离城,重行结集,将此问题,提付大会讨论,以决定之,结果仍赞成恪遵释尊遗制,否决从宽之议,是为第二结集。

19、以天为被,以地为床。足矣。万物之灵的人,更知道懂佛敬佛。: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

20、佛经的特长是每以故事体裁的文学笔触,写出佛教的思想与境界──善用形象的描写及比喻来表达抽象的形上理境。所以,胡适以为佛经的翻译作品,要比中国的古文──骈体文率真得多。

21、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龙藏本)

22、当然,我说的好懂,是指经文描述很接近现在的白话文,容易看懂,而且故事性强、原汁原味,没有翻译过,没有其它经典的中提到的类似“须弥山”、“三藐三菩提”等名词。经文容易看懂,并不意味着经义简单。《六祖坛经》称为经,包含的智慧可不简单。这正是这部经典珍贵之处:既能让初学者容易入门,又可为修行人指点迷津。

23、从那时起,他就拥有了超越常人的坚定和格局。

24、《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vajracchedikāprajñāpāramitā梵文释义:以能断金刚的智慧到彼岸),简称《金刚经》。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法本是最早也流传最广的译本。

25、佛经的基本结构,一般分为经题、翻译者、正文、文体等几个部分。其中,经题、翻译者、正文是佛经的组成部分,文体是佛经的体裁。

26、  那就是发起广大的菩提心,愿与法界众生一起得到佛法的利益,那念诵的功德,就会大到不可思议、远远超出你的想象之外。

27、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28、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它回头再看了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图中那个不起眼的亮点。

29、“湖北蕲州黄梅东禅寺请的,其方丈是五祖宏忍大师,门下有一千多人呢。我上次去听法,忍大师说经常诵《金刚经》能当下开悟,立马成佛呢!”

30、因为这些众生得到法益,使得亡者有了功德;毕竟“经”是为他诵的。所以《梵网经》提到,如果父母、兄弟、和尚、阿阇梨灭亡之日,及三七日、乃至七七日,亦应读诵、解说大乘经律。能够使得死者及无形的众生同沾法益,发菩提心,将来共成佛道。

31、这种方式愈演愈烈,那些修禅的人几乎人手一本《碧岩录》了。赞成的人买了这本书研究学习,不赞成的人买了书为了批评。修行人又开始执著文字,这时出现了另外一个人,大慧宗杲禅师,他是圆悟克勤的得意弟子,其祖庭就在杭州径山禅寺。宗杲禅师修行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后来也成了一代宗师。宗杲禅师发现弟子们过于执著于文字,于是一把火把《碧岩录》烧了。敢把自己恩师呕心沥血的著作一把火烧了,这定不是个平常人。不看文字了,怎么修啊?宗杲禅师创立了新的禅修方法:参话头。别说话,就参话头:念佛是谁?一直参下去!当时还有曹洞宗的默照禅,也是不说话,一直观念头.......

32、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33、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心态,是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34、所以在佛经之中有著许多互相出入、矛盾乃至时间倒置的记载,尤其关于论典的部分(佛教有经律论等三藏,经律的性质相似基督教的《新约》《旧约》,论典的性质相当于基督教的神学书),因为多半是出于各派论师的撰著,不同的见解更多。

35、佛经也是这样,佛经是在释迦摩尼佛走后,由弟子记录的书,叫做佛经。 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就是说他的思想没有新创作出来的,都是古人的思想。不像我们现在这个社会讲究创新。而古时候呢,讲究的是继承。

36、  1佛说大乘圣无量寿决定光明王如来陀罗尼经

37、本文仅作通俗性及一般性的皮相介绍,至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指导,不是本文的范围了。

38、“世”属于时间范畴。佛法认为,时间像流水一样,处于不断的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又从现在延续到未来,所以时间的存在形式为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39、抱着这样的初心,他时刻谨记恩师的教导,一刻也不懈怠。

40、正像以一个“武侠小说迷”的读者,突然去读康德与黑格尔的著作,保证你也同样地不得其门而入。

41、  如果非要加个限制,那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居士至少要每天抽出十五分钟来念诵经典,这样才能形成相续,让经义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沉淀,潜移默化地增加自己的智慧。

42、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几千年前,古人以为大地是平面的,直到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给出了地球是球形的第一个科学证据,十六世纪初哥白尼继续发现地球并不是什么中心,而是围绕着太阳在转动。随着现代天文学快速发展,又探索到了广阔无垠的星系和宇宙......探索越是推进,人类就越是意识到地球的渺小与生命的神奇。

43、1984年,已经73岁高龄的季羡林,在北大重开了梵文巴利文专业。

44、佛经有三个作用,一是诱你起信,二是据根器不同而教你修持的方法,三便是“印心”。其传说部分也许是为了展现佛教的神奇之处;哲学与修行部分是值得学习与深思的道理;其将一世因果扩至三世因果无论是否存在都可以合理解释一些科学中无法解释的现象,达到导人向善的作用。有许多佛经表达的是佛之“心印”,故达摩把《楞伽》付与慧可(神光),说可以“印心”。至黄梅五祖又提倡用《金刚经》印心。对照《楞伽》,则认为香严击竹后是“自共相建立。”

45、论:是对经、律等佛典中教义的解释或重要思想的阐述。它在佛教中常被认为是菩萨或各派的论师所做,也有一些少数的论被认为是佛做的。

46、  最后,以《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中的经文和大家共勉。愿大家早证菩提,吉祥如意!阿弥陀佛!

47、在原则上,不但不禁止,甚至还鼓励。因为佛教相信,佛教的信仰是合乎理性的,凡是信仰佛教并且已对佛法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之后,纵然要他改信其他的宗教,也是办不到的。

48、其把佛教典籍分为经、律、论三藏是按照其所载内容来分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分类,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分类。经、律、论所载内容分别:

49、欲界,顾名思义,此界众生的欲望特别强烈。在佛经中,将欲望定义为需求,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具体可分为财、色、名、食、睡五欲,一般人又以食、色两种欲望最为强烈,所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界里分六道众生,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是上三道,畜生道、饿鬼道和地狱道是下三道。

  发布日期:2024-04-1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