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年轻时太帅了(56句精选好句)

隆美尔年轻时太帅了

1、隆美尔不仅拥有辉煌的军事生涯,更有世界名将中罕见的浪漫爱情。1911年3月,隆美尔幸运入读但泽皇家军官候补生学校。在但泽军官团体定期举行的一次正式舞会上,他邂逅了一位有着意大利和波兰血统,黑眼睛、漂亮苗条的美丽女子,这就是隆美尔日后的妻子露西·莫琳。他被她美丽的外表所倾倒,隆美尔开始对露西展开了追求。起初,露西觉得隆美尔是一个严肃呆板的人,并没有接受他的爱意。隆美尔开动脑筋,为了引起露西的注意,他按照普鲁士流行的方式戴上单片眼镜,这招果然收到了奇效,露西常常被逗得哈哈大笑。隆美尔这样做其实冒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军官候补生在当时是禁止戴眼镜的。他每次在城里只要碰见一位上级军官,就总是把眼镜藏起来。隆美尔就是这样一个大胆而谨慎的人,即使在恋爱中也不例外。返回符腾堡之后,隆美尔开始每天和露西通信。这时,隆美尔的聪明机智再次有了用武之地。为了防止信件被露西的母亲拦截,隆美尔总是秘密地把信转交到露西所在地的邮局。他们之间的通信,逐渐成为一种习惯,在婚后只要两人不在一起,就飞书传情。1916年11月27日,25岁的隆美尔和22岁的露西结婚。

2、隆美尔给希特勒发去电报,称现在撤退尚不晚,但希特勒坚决不同意撤退。

3、袁克文是袁世凯次子,民国四公子之昆曲名家。他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喜好诗词歌赋,还极喜收藏书画、古玩等。后因反对袁世凯称帝,生活放浪不羁,妻妾成群,触怒其父,逃往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病逝于天津,葬杨村,方地山为其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4、《甩锅的艺术》,别名《我的队友是沙雕》、《小胡子话真多:整天叨比叨比影响我指挥》、《莫德尔:又和本帅抢兵你到底会不会用啊》等等。

5、经过多次较量,他们发现没有人能赢得了他。他们哪里知道,正是隆美尔多年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非常善于细心分析、归纳总结,寻找关键点,并且热衷于任何挑战。也可以说,隆美尔的军事天赋,从这时起,就已经开始初露端倪。

6、另外还是抢人爱好者,八个辣酱(巴格拉季昂行动)开始前,莫不攻在南方,于是墨家传人大喊:“白俄哪里超级安全,要那么多坦克飞机放着等锈啊!”

7、古德里安是欧洲战场最为出色的将领之他有着出色的理论成就,但也绝非纸上谈兵之辈,在闪击波兰以及法国战役中,他惊人的进攻速度以及灵活机动的战术策略对战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8、1945年3月9日,凯塞林又被希特勒任命为西线总司令,在第三帝国最后的时刻,直接归属凯塞林管辖的部队居然包括了东线的中央、南方和东南集团军群,以及意大利的C集团军群和西线的G集团军群和上莱茵河集团军群等,堪称德军中权势最大的一人。(隆美尔年轻时太帅了)。

9、以撰写战史著作名扬于世的利德尔·哈特说:“隆美尔是德国的汉尼拔。他的战略素养未必低于他的战术天分。但在希特勒大小事一把抓的作风之下,即使如公认的战略大师曼斯坦因,也很难有太过出色表现。”

10、实际上,隆美尔去西线担任“B集团军群”总司令是非常不错的选择,首先他在北非跟美军、英军都打过交道,了解敌方的作战习惯;其次,德军老将和悍将都在东线,在他上面只有一个老迈的“西线总司令”龙帅,并且已经靠边站了,作为后起之秀的隆美尔在指挥顺畅性上没有障碍;最后是他的老部队残余,也是在西线完成整补恢复的,比如第21装甲师。

11、爱新觉罗·溥侗,京剧名票友,“民国四公子”之一。自小酷爱昆曲和京剧,由于他文化素养深厚,且通晓词章音律,精通古典文学,又兼见多识广博采众长,故对所演剧目的故事情节、人物身份及规定情景都有深刻的领悟,对各种不同的角色都有惟妙惟肖的表现。由于溥侗博学多才,艺兼文武,所以在梨园行里一提起“侗五爷”来无人不服,前来拜师学艺者更是不计其数,据说当时的名角言菊朋、李万春等人都曾以师事之。

12、电视剧《战争与回忆》:1988年上映,由哈德迪·克吕格(HardyKrüger)饰演

13、二战时期,德国首领希特勒手下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和隆美尔三员战将,这三个人对于希特勒的意义,就像韩信之于刘邦。而隆美尔是希特勒一手提拔上来的心腹将领,在得到希特勒的赏识之前,隆美尔只是个一文不值的大头兵。因为希特勒的赏识,隆美尔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抱负。

14、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隆美尔的恋爱观,铁骨不仅拥有柔情,还很长情,更专情。在军校期间,他在一次舞会上,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这是一位体态苗条,擅长舞蹈,并具有意大利和波兰混血美女,她的名字叫露西.莫琳。

15、埃尔温·隆美尔于1891年出生于德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他在家中排行老二。隆美尔从小就体弱多病,但他却非常喜欢网球、自行车、滑冰等体育运动项目,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养成了强壮、自信、倔强和节俭的性格。

16、隆美尔行伍出身,正当不惑之年。曾在1940年指挥一支德军装师,横扫法国北部而驰名,被欧美各国军界称之为装甲大师。这次隆美尔受命于北非战场,是在1941年2月,隆美尔立即率领德、意军队反攻,英军对于突然增援的德军,遂不及防,仓皇向西败退,德军沿北非绿色走廊向前猛推进1000公里,把英军赶回埃及的西沙漠地带,并反复恶战,七进七出,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被动局面。英军慑于隆美尔诡计多端,善于捕捉战机,无奈奉送隆美尔"沙漠之狐"绰号!

17、麦、铁两帅也有截然不同之处。铁托领导的抵抗运动艰苦卓绝,对德国人的交战自始至终处于劣势——“我们总是被包围”(铁托语),一直在突围、突围又突围”,不像麦克阿瑟那样本钱雄厚:太平洋战争的中后期指挥盟军狮子搏兔般地围攻和撕扯日军,打残并剿灭了多个日军甲种师团,兑现了他的誓言“我将重归!”(Ishallreturn)。但是,铁帅的政治生命却比麦帅的多了四分之一世纪,因而进入了二十世纪中有长期影响的国际领袖之列。

18、  由于进攻的速度太快,第七装甲师又一次与大部队完全失去了联系,有时候还受到自己后续部队炮火的威胁,甚至希特勒也担起心来。希特勒要求德军迅速占领法国最重要的深水港瑟堡,隆美尔便在高速行进中攻克了瑟堡----那天的行程超过了220英里,比希特勒要求的速度快了好多倍!隆美尔在写给妻子露西的信中说:“由于我完全失去了联系,近几天和近几个小时来的战况不得而知。唯有拼命加快速度,我们才能完成元首要尽快占领瑟堡的特别命令。”

19、电影《突袭隆美尔》(RaidonRommel):1971年上映,由沃夫冈·普雷斯(WolfgangPreiss)饰演

20、签着签着,隆美尔突然像战场突围那样以闪电般的速度冲出办公室。

21、穿上军装,学有所成。隆美尔进入军营,别人都苦闷异常,而他却如鱼得水,他非常自律,一不吸烟,二不喝酒,把所有精力用在军事战术理论和军事器械学习上,他的兴趣爱好也有了用武之地,隆美尔就读军校为他以后军事指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最终顺利毕业于东普鲁士的但泽皇家军官学院。

22、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问隆美尔想要什么职位,隆美尔亳不犹豫,选择了装甲部队,1940年2月,希特勒任命他为第7装甲师师长。

23、莫德尔,德国最年轻的陆军元帅,战功斐然,被誉为“防御之狮”。1909年服役。二战初期任职军参谋长,参加了入侵波兰和法国的战役。侵苏战争开始后,又被调至东线,长期与苏军作战,历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1944年被晋升为元帅,同年8月调任西线总司令;1945年4月其所属部队在鲁尔地区被盟军包围,在突围无望之际选择了自杀。

24、此外,在时任坦克总监古德里安的手下还诞生了威震一时的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德军装甲兵之父”的美名可以说毫不夸张。

25、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隆美尔来说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在1944年7月的时候,参加了暗杀希特勒的计划,结果希特勒也就只能忍痛割爱把隆美尔给赐死了。

26、他和他的同学们经常受邀参加舞会,与那些吹牛上天、轻佻浮躁的“纨绔子弟”相比,隆美尔更显得有教养、谦恭和温文尔雅。那些出身名门的闺秀,自然喜欢极具绅士风度的男生,争抢着与隆美尔跳舞,但他似乎只对一个女孩感兴趣。

27、希特勒原本还不相信,在他看来,隆美尔曾经是他最得力的干将之一。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刺杀行动的另外一位主谋卡尔·戈台勒被捕,则把希特勒的疑问彻底推翻。因为戈台勒手中的大量文件被起获,里面牵涉到众多参与策划者的声明文件和人员名单,名单里赫然写着隆美尔的名字。而当时的隆美尔,刚刚从非洲战场受伤归来,并在医院里养伤。

28、原来在德国闪击波兰、征服法国的同时,墨索里尼也坐不住了,看着德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同为法西斯国家的意大利也想借着法国战败、英国被重创的机会,夺取英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埃及,以重塑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虽然在北非战场意大利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虽然英军此前也被德国揍得够呛,在北非没多少军事力量,但“战无不败”的意大利还是毫无悬念地败给了英军,在30万大军围攻3万英军的情况下,不但败了,还被俘虏了13万多人。

29、隆美尔的“开麦拉菲斯”是以高挺的鼻梁、微凹的眼眶和清瘦的面颊为标志,典型的所谓日尔曼英俊。1951年二十世纪福克斯出品的《沙漠之狐》由著名英国反派演员梅森(《西北偏北》扮间谍头目)饰演隆帅,剧照(图11)角色的圆头阔面和真身的形象落差甚大……;直到2012年德国拍摄的《隆美尔》,六个隆帅角色没有一个像本尊的,甚至元帅服还穿出臃肿不堪的效果(2012版)。此类多多少少的低级黑都不符合“沙漠之狐”在北非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得大英陆军满地找牙而获得“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大胆而熟练的对手,一位伟大的将军”(邱吉尔语)的评价。看官您也同意么?

30、其次,亲人问题。当时隆美尔身负重伤,住在自己家里处于养伤,刺杀小胡子事件失败后,隆美尔住所随即被d卫队给包围了。隆美尔等于已经被软禁起来了,当时,隆美尔妻子与儿子都在身边陪同,如果此刻的隆美尔反抗,不仅自己会丧命,连同自己妻儿都会丧命。面对自己深爱的妻儿,隆美尔选择前者自尽。

31、两人在战术上在不同的空间范围有着同样出色的表现,但相比较之下我们仍可以看出古德里安在指挥大兵团作战中更有优势,而隆美尔更适合执行小规模部队的灵活作战

32、第7装甲师明面上是个装甲师,但却是当时德军中最差的装甲师,该师是由原第2轻型装甲师改编而来,第2轻型装甲师只装备了90辆轻型坦克,还多是吞并捷克的时候从捷克军中抢来的旧货,其战斗力远低于德军最早建立的6个标准装甲师。在波兰战役结束后,第2轻型装甲师虽改编为第7装甲师,坦克数量也增加到了200辆,但仍有一半是捷克制造的轻型坦克,整个部队的装备可以说是又烂又少。而军中士兵多出自图林根,一个很少出优秀军人的地方,所以士兵就远不及其他部队那么好训练了。

3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凯塞林先是担任一个炮兵旅的副官,之后又担任第2巴伐利亚后备师参谋、第3军参谋、第4军参谋等职务,军衔越升越高,几乎每一任上级给他的评价都是“可靠坚强”、“待人随和”、“充满活力”、“可造之材”。

34、再加上隆美尔的军队补给线已经被切断,而蒙哥马利能通过红海得到源源不断的补给。

35、隆美尔别无选择。他自己也知道,如果出兵反抗,不但自己的士兵不能和希特勒的军队相抗衡,而且自己的妻、儿将难逃惨死的命运。

36、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不管是男相,还是舞台上的女相,都很美。京剧形成初期,以梅巧玲为代表的一代老前辈艺术家开启了京剧男旦艺术的篇章。梅巧玲开创的梅派艺术,对京剧旦角表演艺术的提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梅派男旦的重要奠基人。到第二代梅派传人梅巧玲之子梅竹芬承父衣钵,良好地继承了梅巧玲的唱法,他对梅派艺术的传承功不可没。

37、隆美尔也亲临一线使得他每次都能在战局的关键时刻掌握主动,使局势转危为安,也避免了坐在指挥部里发出不切合实际的指令的情况,隆美尔几次险些丧命:一次,与官兵谈话中,一枚炮弹正好落在他们中间,一名中尉当场死亡;另一次从战场返回途中,英空军“飓风″式战斗机突然从夕阳中杀中,向他的指挥车超低空射击,2名驾驶员当场毙命。

38、隆美尔虽然有军事才能,但没有政治才能,他是个悲剧人物,也是希特勒的政治牺牲品。

39、邓尼茨,德国海军元帅,历任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1910年服役。希特勒掌权后,主持了德国潜艇部队的建设,并于1936年出任潜艇部队司令;1943年晋升海军元帅,任海军总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德国战败前任北部战区司令和民防军司令;希特勒自杀后,任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战后被判10年徒刑,于1956年获释。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40、而信的开头也是从未改变过的“最亲爱的露”。隆美尔是这样宠爱露西的,盟军马上就要进行诺曼底登陆之际,此千钧一发之隙,他却冒着上军事法庭风险,离开战场回家为妻子庆生,这样的将军,是不是够浪漫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露西已经是我生命的一部分,背叛她,就等于背叛自己的生命。”他绝对是一个骨灰级宠妻狂魔!

41、那就是1945年南斯拉夫联邦发行的“二战胜利纪念”邮票一方十二枚铁托(Tito)肖像,上有元帅于1949年签名:

42、电影《沙漠之狐》(TheDesertFox):1951年上映,由詹姆士·梅逊饰演

43、他坚信“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的军事理念,被世人公认为战术大师;他对妻子始终抱有热烈而专一的爱,飞书传情谱写战地浪漫曲;他虽被卷入暗杀希特勒的行动,却始终无法摆脱纳粹将领罪恶之名;作为反面人物,他无论活着还是死后,都拥有无数的褒奖之词。

44、当“捷报”传到柏林,希特勒兴奋不已。因为此时入侵苏联的德军在高加索地区进行苦战,这样的胜利无疑振奋军心。而北非的胜利,也同时加强对英国本土的封锁。就在第二天,他宣布晋升隆美尔为陆军元帅。

45、那么隆美尔为什么会获得如此出其不意的成功呢?原来此前英国人早已破译了德国人的电报密码,每次隆美尔与德军统帅部之间的电报都会被英国人知晓,但隆美尔每次军事行动又恰恰没有按照德军统帅部的意图行动。比如德军统帅部给隆美尔下达了固守班加西的命令,英国人便以为隆美尔会在班加西固守,不会发动进攻,也就放松了警惕。英国人却不想隆美尔实际上并没有把德军统帅部的命令放在眼里,而是继续发动了进攻,结果等到德国人攻过来的时候,英国人就彻底傻眼了:不是说好了要固守的吗?怎么攻过来了?结果毫无准备的英国人自然就被隆美尔打得屁滚尿流了。好吧,我不得不说,有时候即便情报是真的,也是会坑人的。走向元帅之路初到北非的“闪电行动”,使隆美尔赢得了“沙漠之狐”的美誉,在非洲取得的巨大成功也使隆美尔名声大噪,由于和纳粹宣传部长戈培尔的关系十分要好,戈培尔也在国内大力宣传了隆美尔一把,一时间他的名字在广播里频繁出现,成了德国人眼里的“英雄”。就连英国后首相丘吉尔也感慨:隆美尔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46、外人很难理解隆美尔这种对妻子的爱,简直比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更甚之。其实,原因并不复杂。隆美尔是一个将领,但他不仅需要手下士兵的绝对服从,更需要家人的鼎力支持;同时,隆美尔也是一个普通人,在战场上目睹血雨腥风的他,更需要一个宁静的港湾,心灵的避难所,而理解他、包容他的露西恰好充当了这一角色。

47、其实,德国元首希特勒也是如此,如果大家对希特勒有所了解的话,那么肯定也就会知道,其实希特勒从小就励志想成为一名画家,结果他去了3次知名院校都被拒之门外,最终他走向了一条让他永远都无法回头的道路,并且还给全世界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试问如果希特勒出生在画家家庭,或者说他家是开艺术院校的,那么他还会走向一条不归路吗?

48、比如戈林、东条英机等都是作恶多端、声名狼藉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遗臭万年。可是德军将领隆美尔却是一个例外,他不但没有因为是德军元帅受到指责,还是受到了对手、盟军将领的普遍尊重。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演讲中曾经情不自禁地说:"他(隆美尔)是一个精明的对手,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49、中方邮戳(cachet):SEP21945VJ,是“战胜日本”(VJ:VictoryoverJapan)的纪念邮戳,清晰并且位置恰当(倘若右移两毫米就脱离剪报)。居住在麻省的LionelAucoin选取美国东北佛蒙特州的第一号邮戳盖销此封,一定是有意为之——VT1岂非VictoryOne的缩写?192正是日本与同盟国代表在停靠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降书之日(图2)。

50、他高明的军事素质和出色的战术指挥才能,受到了许多军事爱好者的尊崇,甚至是著名军事家的尊敬和崇拜。但也有持反对意见的人根据他战略的失误,将其称为“战术上的巨人,战略上的矮子”。鉴于隆美尔既曾经是希特勒麾下最得力的将领之又是纳粹政权的侵略工具,因此也被称为“二战纵火犯”。但是最终他没有被称作纳粹战犯,江湖还流传他的佳话。

51、路西一开始并不喜欢隆美尔,认为他过于严肃,和自己活泼的性格并不相称,但当隆美尔戴起单片眼镜惟妙惟肖地模仿其普鲁士的军官们时,她还是被他逗得哈哈大笑。两人迅速陷入热恋当中。根据露西女伴的回忆,“隆美尔把露西宠得几近娇纵,他挂在嘴边的话就是‘最亲爱的露,有什么要求你就说吧’,到后来,简直把她宠得像一个泼妇。如果她不喜欢她的哪个女伴,其他人就必须一起排斥。”这样看来,也不难理解当1944年隆美尔夫人和高斯的夫人发生口角后,隆美尔为何不留情面地把高斯赶了出去。

52、1912年1月,隆美尔以优异的成绩回到了原部队,为124团训练新兵。闲暇之余就是想念露西,开始每天写信表达爱慕之情。为了安全起见,露西的闺蜜负责二人的通信,她成了俩人甜蜜爱情的见证者。从此,每天给露西写信成了“必修课”。

53、嗯,随后坦克飞机被理所当然的抽调到了莫不攻手里,莫不攻表示心满意足,然而到手的飞机还没捂热。莫得尔被调到北方救火。

54、1912年1月军校毕业后,隆美尔被授予中尉军衔回到了124步兵团,负责新兵训练。到1914年一战爆发后,他也随军参加了战争。在整个一战期间,隆美尔表现突出,曾有一次带兵闯入法军阵地,在占领了4个阵地后坚守到了援军的到来,期间多次打退法军的反扑,他也因此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在战争期间,每次出战他都冲在战线的最前方,带领士兵发动冲锋,进攻成为了隆美尔兵法中的不二法门,喜欢且擅长进攻的风格,也是他成为装甲兵指挥官必不可少的素质。

55、在马塔究尔山战斗中,隆美尔带领所属分队(600多人),首先迫使2000多意大利官兵投降,尔后不停歇翻过马塔究尔山,大纵深穿插、迂回、奔袭,让处在睡梦中的意军措手不及,纷纷投降,统计7000多人,隆美尔以少胜多,堪称用兵诡道,异于寻常,颇有我国战神霍去病千里围歼匈奴的风采。

  发布日期:2023-12-15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