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43句精选好句)

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1、正是这些磨难和经验教训使他逐渐明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的哲理,达到“依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的人生境界,能够自胜而拥有强大的人格力量。

2、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3、大意:不显示自己,不自以为是,因而更显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绩;不自以为贤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与人相争的,世界上没有人能和他相争。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5、我们把“无为”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上,就要求管理者的行为要顺应规律,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且不随易变更;把权力放给下属,下属在制度框架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企业管理者就可以做到“无为”,企业就可以做到“无不为”,这也是对道家来说才是真正的目标。(道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6、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庄子·列御寇》

7、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观。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的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8、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庄子·人间世》

9、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思想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老子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在哲学上有着伟大的思想建树,为中国美学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开拓了广阔的思想与思维空间。道家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发展,影响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

10、列者,与此本来已明,面目一新,当继续精进,时刻一至自然超脱轮回,天地合与道同存。列者,乃列天地之意,超脱之喻,此时天地之间有其位,万物之内有其名是为列。(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两千多年来,道家思想作为最重要的思想流派,特别是作为汉、唐初期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和统治思想,必然会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12、而“知其雄,守其雌”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名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意思就是说:深知雄强、阳刚的显要,却能够坚守阴雌的柔静心态,甘愿做天下的溪涧。

13、道家九字箴言自东汉葛洪以来,即传言有大威能,常默念这9个字,就可以辟除一切邪恶。这是道家进入山林时的护身辟邪之术,然而很多人持诵无果,即以此九字无非传言。更有东密传出佛门九字真言解,以佛门声密,手印作为加持修行的方法,然岂不知我道家真正的九字真言修持真法。

14、前者,于本来之处当悟天地轮回之意,天地合一是为终,亦是为始,须知此轮回乃道之轮回天地之轮回,循环往复,当于静念处体会道之义理,道之本义,则可不惑于所得,不惑于所成,列天地而不坠,临万物而不迷。前者,进也,不思,不昧,不惑,循天地而演万物,得大道而不退本源。(否极泰来,泰极否生,闲时须常静心以元神悟大道之理,使行为不失中庸)

15、中国“书法”的源头,就是书道起源,也是中国哲学的滥觞,即传说中的“伏羲画八卦”。伏羲氏所画的“八卦图”,既是哲学又是书道,因为它既是具象也是抽象,符合二者的本质内涵。

16、大意:天下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在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间自由驰骋。

17、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恒无欲以观其妙。 

18、临者,明天地所在,悟万物本来,人如其中全三才之意。临者感悟天地,感悟自然,感悟我居其中的真髓。若能时刻感觉天地,万物的存在,这就达到了临字的本义(「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所以身心要常保持清静无私,才能天人合一),应该是临字作为修行的本义。

19、而且,忍者的九字真言要配合手印在几秒内一气呵成发动。颂持九字真言可以使忍者全身热血沸腾、兴奋异常,以至在战斗中可以暂时忘却痛苦,完完全全成为一部全高效率的杀人机器。

20、前者,于本来之处当悟天地轮回之意,天地合一是为终,亦是为始,须知此轮回乃道之轮回天地之轮回,循环往复,当于静念处体会道之义理,道之本义,则可不惑于所得,不惑于所成,列天地而不坠,临万物而不迷。前者,进也,不思,不昧,不惑,循天地而演万物,得大道而不退本源。(否极泰来,泰极否生,闲时须常静心以元神悟大道之理,使行为不失中庸)

21、老子曰: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老子还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是以无为遵道为正,以智谋为奇。

22、老子曰:不违反规律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是不能做好的。老子还说:“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23、至于老子思想核心的“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那就更是直接指向了这个结构“丨左为阳,丨右为阴”的汉字“中”,得以使中华传统文化阴阳整体思维观绵延数千年而不绝!

24、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其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能用外力去制约它,所谓“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即此。因为事物本身都具有巨大的潜在可能性,所以作为创造主体的人,要“见素抱朴”,只有处于恬淡、虚静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来的东西,才能合于自然之道,才能顺应自然之理。

25、大意: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26、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27、诗仙李白为什么能写出唯美的诗作?竟然与道教密不可分!

28、大意: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29、但到了当代,书写特别是毛笔的书写的主要目的已经不是记录文字的实用作用了,成熟的书者更多的是追求身心合一的修为,所以侧重于作书悟道,而不是一味着眼于临摹求法,所以还延续“书法”的称谓就有些狭隘了,于是“书道”又回到了主流社会的视野。

30、大意: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看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31、反之,遇事能先顾及他人,尊重他人,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则处于“位势低”境地。位势低者如山之谷,水必住低处流,于是众人从之,可谓势在必然。

32、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

33、人有盗而富者,富者未必盗;有廉而贫者,贫者未必廉。 

34、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5、这就清楚地说明人和万物是平等的、人并不比其他万物具有更高的地位。

36、大意:山上的树木皆因材质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烧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37、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38、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39、传统文化|“彭祖百忌”白话浅解全文翻译“孝道”四境界善书古籍--《太上感应篇》去恶扬善,功德之本!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知道适时终止可以不陷入危险的境地。因为没有达到满盈的程度,所以能够在事物趋于破旧的时候浴火重生。老子认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事物发展壮大而达到满盈的程度,就必然逐渐走向衰老死亡。

42、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发布日期:2023-10-17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