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名言(39句精选好句)

孔子的教育名言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论语》

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论语》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孔子的教育名言)。

5、“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孔子《论语》

6、⊙ 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7、        大惊易失态如同曹刘论天下英雄刘备惊掉了筷子一样,大德刘备尚且如此,常人要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很难。如何面对大惊而不失态?我的理解就是让心时刻保持安住。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丘

9、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的。”

1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11、⊙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3、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的教育名言)。

16、http://www.ohcom/a/201204/810html

17、(默记所学的东西,坚持学习而不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18、(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求知的正确态度。)

19、君子之行也,度于礼。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孔子

20、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1、我们认真学习贯彻10九大报告精神,努力创新和健全企事业单位培训体系,将10九大报告精神对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全面宣讲。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提高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降低企业员工流失率。用正确的教育,指引企业的发展!让人才成为企业资本!

2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3、(解读)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这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提出了早恋会影响身心健康的问题。在今天看来,孔子的“戒色、戒斗、戒得”的说法,对我们仍有教育意义。

24、⊙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7、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28、孔子语录: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摘孔子《论语》

2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丘《论语》

30、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31、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教授学生的,他的教学总结起来就是八个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32、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丘

33、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4、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子

3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6、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7、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3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如果三个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个人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他们有优点,我就学习,他们有缺点,我就作为借鉴而改掉。

  发布日期:2023-10-1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