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必须是短句100句(75句精选好句)

孔子名言必须是短句100句

1、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论语·公冶长》(孔子名言必须是短句100句)。

2、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3、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子谓于产。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论语·里仁》(孔子名言必须是短句100句)。

6、③孔子曾叹:“尺蠖之曲,是为伸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收回拳头,再打出去才会更加有力。

7、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摘孔子《论语》(战斗中,三军的统帅可以被俘虏,但一个普通人的意志却不能被迫改变的。)

8、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篇第二章》

9、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0、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11、孔子名言。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汉郑玄《论语注》:言此才,勉人于学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未得,则发愤而忘食;已得则乐之而忘忧;以是二者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数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学之笃耳”。近人康有为《论语注》:“忘食,则不知贫贱;忘忧,则不知苦戚;忘老,则不知死生;非至人安能至此”。其句意谓:发奋用功连吃饭也不记得(学有所获),便高兴得忘了忧虑,连入老境也未觉察。此实乃夫子自道,自勉之辞。《礼记·表记》:“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俯焉,日有孳孳,毙而后已’”。其一生好学不倦,倡导积极有为,对所创立学说的实现孜孜以求,“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礼记·中庸》),是以展示了孔子自强不息,终老不疲与明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12、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我每天都多次对自己进行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已经温习?

14、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15、全球同贺孔子诞辰,孔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你们或许会觉得与考试无关,如果真的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孔子在公务员考试中可是无所不在的。

16、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如果经常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便能不断产生新的体会和收获,这种方法可以说就是我们的老师了。

19、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在私利面前能够想到道义,遇到危难能够挺身而出,虽然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也没有忘记平生的诺言,这样就可以说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了。

20、  慎于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言寡尤、行寡悔;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22、“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23、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

24、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2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6、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7、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28、君使chen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论语》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摘孔子《论语》(读书人不能不心胸宽广意志刚强,因为肩负重任而且征途遥远。他把实现仁的理想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子难道不重吗?他为这种理想而奋斗,直到死去为止,路途难道不远吗?)

30、  真正的学习使用自己的主体学习生命中最匮乏的经验;真正的学以致用就是把知识落到实处。

31、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32、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论语》

33、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34、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论语》

35、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36、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7、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3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4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见到贤人便应考虑怎样才能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便应在内心反省,看自己有没有同样的缺点。

42、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论语》——君子给人的印象有三种变化:远看庄重威严,接触则温和可亲,听讲话则严肃不苟。

4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5、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仕则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46、翻译:聪敏好学,又能虚心地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

47、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8、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49、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论语》

5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摘孔子《论语》(发愤研究学问,常常忘记吃饭,一旦有所收获便又高兴地忘记了忧愁,连自己的渐趋衰老也没有感觉到。)

51、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52、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53、  美好的品德需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获得定位与制衡。

54、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55、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56、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57、翻译:只学习不思考,容易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很危险。

5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如果学了之后,又注意经常不断地去温习,不也是令人很高兴的事吗?假如有朋友从远方来向自己求教,心里不也感到很快活吗?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却能做到不怨天尤人,具备这种道德修养的人难道不可以称为君子吗?

5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0、引申为:做人一定要有美好的德行,其实这正是自古以来的做人之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选自于:《论语.里仁》解读:有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仁义;而没道德的人,他的心里只知道事事有个财利。

61、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子张曰:“何为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为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论语》——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62、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6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一个工匠想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有锋利的工具。

6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66、三是一:“一”是专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6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8、D.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6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而改之”选自于:《论语.述而》解读:要选择好的并向其学习,是不好的就要对照,反省并改掉它。引申为:生活中人要学会知过改过,以后也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品德篇“温、良、恭、俭、让”选自于:《论语.学而》解读:人要学会温和、善良、恭谨、简朴、谦让。

70、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7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72、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73、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7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发布日期:2023-09-15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