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警句(67句精选好句)

论语警句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论语》

3、大意: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够按照礼仪的要求立足于世,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4、(讲解):我十五岁时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能立足于社会,四十岁时能通情达理遇事不再疑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的道理,六十岁能听的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时已经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孔子《论语》

7、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8、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9、(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10、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1、德不孤,必有邻。(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12、(讲解)自己要在社会上自立,就要使别人能在社会上自立;自己要在社会上通达,就要别人也能在社会上通达。

1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

1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15、君子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厌恶,就举荐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也不会随意否定一个人正确的言论。

16、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17、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18、(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1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的名言警句"其为人也,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止老知将之至云尔。《论语》"

20、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21、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论语》

22、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2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篇第二

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7、(讲解):(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怎么也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四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出另外三个角,就不再往下教他(新知识)了。

2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0、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31、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往往越是急于求成,就越难取得成功。要想成就大事,就要把眼光放大、放远,不能贪图小利。

32、(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3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讲解):仁,距离我远吗?只要我想要做到仁,仁就随着心念到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巧言令色,鲜矣仁。(讲解):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这种人,心里不会有多少“仁德”(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讲解):有了过错,别人都能看到;改了,人们都会敬仰他。德不孤,必有邻。 (讲解):世界上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有很多思想一致的人和他在一起。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5、(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警句摘抄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36、(讲解):看见贤人就应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则应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无类似缺点。

3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38、(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3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也,耻也。)

40、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论语》

41、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论语》

42、(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3、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

4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5、(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子曰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在学习时时常的复习学过的知识,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不也愉快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恼怒),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46、今天为大家总结了一份孩子在小学阶段需要背诵的《论语》名句,家长们可以给孩子收藏起来。

4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8、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49、(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5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胡?

51、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52、(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5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54、(讲解):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过错呢。

55、(讲解):自身言行正当,即使不下命令,别人也会跟着行动;若自身言行不正当,即使三令五申,别人也不会跟着行动。

5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57、大意:君子有九件用心思虑的事,看要想到看明白没有、听要想到听清楚没有、神态要想到是否温和、容貌要想到是否恭敬、言谈要想到是否诚实、处事要想到是否谨慎、疑难要想到是否要求教、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见到有所得到要想到是否理所该得。

5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5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杀身成仁)(讲解):有志之士和仁人,不会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只会勇于牺牲来成全仁。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讲解):做不应该做的事从而做官发财,对我来说,好比是天空浮来浮去的过眼烟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讲解):聪明的人不会疑惑,实行仁德的人会忧愁,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畏惧。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讲解):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聪明智慧的人爱活跃,有仁德的人爱沉静。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当仁不让于师。(讲解):在实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对自己的老师也不要谦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0、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之不如今也?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61、(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

62、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63、(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6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66、1(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

  发布日期:2023-09-14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