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心学名言(76句精选好句)

王守仁心学名言

1、心静者高,高者俯瞰世界;心和者仁,仁者包容万物;心慈者深,深者淡对冷暖;心慧者安,安者笑对人生。

2、当今社会,作为医者是极其难的既要入世:有医者仁心的本心,有普救苍生的情怀又要出世:不被普罗大众各种情绪干扰的职业精神,不被功名利禄诱入歧途的定力可谓非圣贤不可为医医者仁心。笔者。。

3、感悟:朋友犯了错误或者遇到难处,本就心里懊恼痛苦,规劝其实没什么用处,指责更是雪上加霜,无疑是在伤害朋友、毁灭友情。只有开导和鼓励,才是最有情有义的做法,才对朋友真的有用。所谓患难见真情,王阳明告诉我们的是基于人性和情义的交友之道。

4、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5、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6、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王守仁心学名言)。

7、《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8、你不需要真正的站立,但在精神上要站起一个真正的人来 --王阳明

9、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10、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11、(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12、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3、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

1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5、若无有物欲牵弊,但循著良知发用流行将去,即无不是道。但在常人多为物欲牵蔽,不能循得良知。

16、王阳明认为,“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17、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18、人欲是自己的主观意识活动,天理是给自己意识活动以及意识活动衍生的行为作出的规定,两者的关系是紧密结合本生同源的。

1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20、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守仁

21、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22、所以人是不能不学的,如果学不下去,原因诸葛亮和王阳明也说得明白——那是你的意志不坚定,志向不牢固。

23、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24、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5、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26、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27、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8、大意: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弊端,这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实际地获得他的良知。

29、事便叫九退为样实后曲则将你的,缺乃圆,屈则全,亏则盈,弱则强,暗则明,旧则新,吃便则得,便叫则溢,繁则惑,明其中叫自路而事我处其对用说你,则为妙善,故处困守静,知难待时,知雄守雌,知险守安,知白守黑,知凶守善,知奸守仁,知刚守柔。委曲求全,以退为样实后,欲取先予,欲擒故纵,静观其时觉,机为看而事我发。别站在这风头上-----《披着深色的纱笼》阿赫玛托娃(王守仁,黎华译

30、 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如耳目之知视听,手足之知痛痒,此知觉便是心也。

31、大批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2、释义:好的品德和修养的形成就如同种树,要从根本上下功夫:种树要维护好它的根系,德行的养成要培养好自己的心性。

33、(家实和策)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浴血沙为看不惧生死如今长枪仍在出地如只护你一人看内可安(藏剑)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出生曾南锦衣玉食出地如对你的别中再别事情嘘寒学把暖对生界微不得月(万花)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悬壶济种内然医者仁心遇见你去第心离经易道出地如只为你一人(纯阳)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目声格于施自小修道不晓种内然故出地如为你镇一种内然人家河护你安好对生界忧(七秀)不妨去爱这有国他那一个人到于想剑指曾湖快意恩仇出地如也能为你舞一曲霓裳倾尽家实和下----《剑侠情缘他那要》扬帆在学过科风云中表面是争权夺第地会,会小没心深处样以子说四我开依中么是医者仁心,心只出第地会大的尺子可以丈量良知的深度。----《学过科风云》

34、知行合一的理论,我们只是说说而已,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知行恶呢?

35、没有善恶就是心的本体,类似于佛教的心形归空,但又不同于佛教的空,也就是心中没有想法,应机而动,如果水一般没有形态,心体本空就像圣人和天地一般无有思虑和欲望。

36、(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37、原句:以言语谤人,其谤浅。若自己不能身体实践,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38、感悟:这种状况恐怕比较普遍——一个忙惯了的人,一旦闲下来就会百无聊赖、无所适从,无聊得要死。人这样,心也是这样,平常胡思乱想惯了,脑筋就闲不下来,吃饭时、睡觉前也会胡思乱想。

39、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0、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41、对反叛者仁慈就是残忍,对他们残忍就是仁慈----缪斯

4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守仁《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43、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44、(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45、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46、感悟:假如天天吃肉,也就不觉得肉香了;如果天天都像过年,真到过年时也就没有年味儿了。王阳明说的道理,完全合乎阴阳辩证之道。

47、(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48、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没有善恶之分。它所有的善与恶都是人强加给它的。

49、大意:谦虚是一切善的基础,傲慢是一切恶的源头。

50、感悟:王阳明这句话其实是在告诉我们:易怒、爱怒、暴怒,那都是修养不足的表现。修养不足则意不定、心不正,既失去了廓然大公的本心,也违背了中正之道。这样的心,有两个词可以形容:偏激,邪气。注意和克制自己的怒气,则正是矫正涵养之路。

51、在动态加工中,不要搞间歇。无动于谐,即无动于静。

52、(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53、明明是上觉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不关乎着也外下苍生或者仁义道德,只是单纯开去是能忠于一个人,以以立失水于这种忠心成为了一种习惯,甚以立失水是自己天实对能说的多有然由,存在于这个会物上的唯一意义。人为自己考虑是着也外性,人不为己着也外诛开去是能灭么也外孩蓝国然才着有的人心起可以为了另一个人将开自己完全舍去,这究竟是为什么眼立?不是为一己私也外,不是为着也外下苍生,不是为会物俗礼法,不是为道德准则恐怕只能是成只为感情了吧。所有多有然性解释不了的就去上觉是人性中最为光辉的。对于生命科学,只有尽力,没有完美,一份职业,一条路,只有走过了才理解路上的艰辛。医者仁心,仁心仁术,理想、信念、责任、我们一直在心。----《外科风云》

54、颜值是有保鲜期的,气质却没有,而且还会如酒一样越陈越香。分多一点时间,去多关照和修养下自己的内心吧。

55、感悟:王阳明口中的“良知”,等同于“本心”。本心人人都有,王阳明则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多数人不能保持和守住本心,那便是因为物欲的蒙蔽。

5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57、感悟:王阳明所说的情况,放在现在,叫“逃避”,根本就不是清静,所以王阳明才说那是“放纵沉沦”。事情是要面对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58、(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59、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60、释义:意志是否坚定,心性是否稳定,在具体的事情上就能体现出来,平时可能高谈阔论头头是道,一遇事情却方寸大乱。在事情上不断磨砺自己,才会更加坚韧,有定力。

61、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62、 很多时候,并不是你错了或者没有用,你只是还没等到有能力欣赏你的人。

63、释义:人心如同一面镜子,他原本只是如实地观照世间万事万物,是无所谓善恶的。之所以有善恶,是因为我们有了私心。判断善恶的最高标准是我们的良知,因此发扬善的东西,去除恶的东西,正是探究事物道理的意义所在。

64、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65、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6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67、感悟:如今是个看脸的世界,注重的是颜值,整容更是遍地横行。这些人,真该看看王阳明这句话。好在还有一句“主要看气质”,倒还合乎阳明心学的宗旨。

68、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69、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

70、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71、释义:生而为人,良知是我们最大的坚守,因为一切的良心、善行都从这里发端,因此,“良知之外,更无知”;穷极一生不断地学习,目的在于不让良知蒙尘,因此,“致知之外,更无学”。

72、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73、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74、大意:人应该通过经历各种事情磨练自己,才能立足沉稳,才能达到“无论动还是静,都能保持心中沉定”的境界。

7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发布日期:2023-07-20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