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的诗(40句精选好句)

元稹的诗

1、而元稹在这首诗中给出的理由,却是“此花开尽更无花”。即因为菊花的花期在一年四季中最晚,菊花开过后就无花可以观赏了,自然就对偏爱菊花。看到这里理由,相信你也无法反驳。相较于其他咏菊诗来说,元稹这里就显得新颖自然,别具一格了。同时也可以看出,元稹构思上的巧妙,没有正面赞美菊花,而是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

2、这样表明:震惊之巨,无异针刺;休戚相关,感同身受。元、白二人友谊之深,于此清晰可见。

3、公元801年贞元中,白居易出仕为官的第七年,三十岁的白乐天在长安结识了二十三岁的元稹,“俱授秘书省校书郎,始相识也”(《寄徽之三首》)。

4、元稹的诗成就最高,他的诗作言浅意哀,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5、元稹的一片深情感人肺腑,所以他的爱情诗写得最好,往往只是那么寥寥数语,便是道出了无尽的相思之苦。其实除了爱情诗,元稹的咏物诗,也是一绝,以这首《菊花》来说,便是一首难得的佳作,整首诗看似淡淡着笔,好像写得很一般,可是只要细细品来,则是会发现不仅写出了新意,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高远的意境,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菊花。

6、千古名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7、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8、  要知道,那时候元稹的官已经做到监察御史,比之前的条件好多了,可出身富贵的韦氏却没能跟着他享什么福,而且他在成都出差期间还彻底出轨(肉体和灵魂都出,出得很彻底),和薛涛同居了三个月,想来元稹对此也多有歉意,所以才会有此句。

9、这种屡试不爽的方法,在白居易和元稹情比金坚,啊不,坚不可摧的友谊面前,完全无效。

10、元稹也喜欢菊花。他说: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11、“常开眼”就是睡不着,但“常开眼”还有更深的含义,却为千几百年来的文人所忽略;近世,有一高人扪得正解,这位高人就是陈寅恪先生,陈先生的《元白诗笺证稿》中说:“所谓‘常开眼’者,自比鳏鱼,即自誓终鳏之义。”何以“常开眼”就是自比鳏鱼呢?因为“鳏鱼眼长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二句,可以理解为:我只有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来报答你生前曾经为我做出的牺牲和经历过的忧患苦难。是表示终身不娶,以报答亡妻生前恩义的。

12、贞元十八年(802年)冬,元稹再次参加吏部试。次年春,中书判拔萃科第四等,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年),二十四岁的元稹与大他八岁的白居易同登书判拔萃科,并入秘书省任校书郎,从此二人成为生死不渝的好友。元稹出身中小地主,门第不高,只有入仕以后,才有结婚高门的资本,如今作了校书郎,这时,元稹正值风华正茂,才华横溢,自然就把终身大事提上了日程。据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墓志铭》云:“选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祺时始以选校书秘书省中”,元稹授校书郎后不久便娶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十月,岳父韦夏卿授东都洛阳留守,赴东都洛阳上任,由于韦丛是”谢公最小偏怜女”,割舍不下,于是元稹、韦丛夫妇一同侍从韦夏卿赴洛阳,元稹夫妇就住在东都洛阳履信坊韦宅。元稹次年初才返回京城,而依据元稹诗文韦从则久居洛阳,这一阶段元稹因家事多次往返于京城与洛阳。

13、元稹诗歌在语言艺术上的成就是用语浅近。与崇尚奇险的韩孟诗派不同的是,元稹善于用浅近平易的语言准确传神地表情达物,直抒胸臆。浅近是元白诗派的最大特点,也是它获得广大读者的重要原因。

14、回朝之后,元稹屡屡升迁,甚至做到了宰相,但他素来举止轻浮,缺乏威信,大臣和百姓们都不服他,因此没过多久他就卸任改做节度使了,最后死于节度使的任上。

15、诗的开篇两句“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它的意思是说,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就好像是陶渊明的家一样。我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就到了夕阳西下。第一句中的“绕”字,说明了菊花之多。而“似陶家”,不仅给人一种环境幽雅的感觉,还透露了元稹对超凡脱俗隐逸者的向往之情。

16、当时的元稹病得很重,已经卧床好多天了,但听到白居易蒙难,却惊得“坐起”了。

17、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身友谊,他们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开成“元和体”。

18、当他手持远信,流着泪走回内室,引起了妻儿们的惊疑:接到了谁的来信,引起他如此伤心?而诗人这会儿已经伤心的不能说话了,她们只好窃窃私语,猜测起来:自从来到通州,从没见什么事使他如此激动,也从未见谁的一封来信会引得他如此伤心。

19、白居易对元稹是“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20、古旧的行宫,寂寞的宫人,那些前尘往事都散去了,在这里,变化的似乎只是红颜的宫女成了白发。闲闲地说着那以往的辉煌与繁华。

21、  开始一段时间,元稹还是“青鸾有信频频寄”,薛涛当然非常激动,两个著名诗人的过招都能挠到对方的痒处。薛涛为了方便写情诗,还改造了造纸工艺,发明了一种情诗定制彩色信笺,后世人称薛涛笺。薛涛造纸所用的那口井被后世称为“薛涛井”,整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依托这口“薛涛井”而打造出来的,所以薛涛在文化史上的名气也不是浪得的。

22、相比杜甫的“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李白的“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白居易的一生还算比较顺遂。

23、这首诗题为“酬乐天频梦微之”就是说:老白你最近老梦到我,我十分感动,写下这首诗回答你。听着都很感动。

24、  前面多次提到过薛涛,这里也顺便说几句。薛涛其实是个妓女,但可不是一般的妓女,她和当时很多大官、大文豪都有不寻常的关系,包括韦皋、武元衡、白居易、杜牧、张籍等,当然纠缠最深的还是元大人。由于文才过人,薛涛在文化史上名气超级大。成都有个望江楼公园就是为纪念她修的,望江楼里有一副对联,是光绪年间的四川总督刘秉章写的:

25、⑦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

26、这是写给白居易的,应是两人无法相聚之时。元稹说: 如果你能生出翅膀就好了,飞过来与我相伴,我们就可以不醉不休。

27、二人形影不离,志同道合。一来二去,友情迅速升温。于是白居易就在夸元稹、想元稹、梦元稹的路上越陷越深。

28、  没过多久,元稹就成为宦官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不到一年就黯然下台了。

29、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30、元稹(779-831),字微之,是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的后裔。元稹9岁时就能写一手漂亮的文章,15岁时明经及第,28岁时应制策第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

31、元稹和白居易好到什么地步,且看这一首诗:元稹收到一封信,还没看,就流下泪来。妻子女儿都忙问怎么了?可她们马上反应过来了,平常不这样,肯定是白居易来信了。

32、译文: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33、元稹独自伫立在花前,一天天地打发着时光。当年和老友白居易在花前痛饮的时光是多么的快活啊。如此却只剩下自己在这里虚度美好的春光。

34、此后,元稹被唐宪宗罚到通州,开启了他十年的二次被贬生活,此阶段,他做了多首诗词,《连昌宫词》就是这个阶段的作品。平淮西后,元稹再次受到提拔,他的官位达到了宰相,但因为陷入朝廷内部斗争,他又被贬到同州。唐文宗时期,元稹又身居要职,成为尚书左丞。但元稹又因得罪重臣而被贬到武昌,其后,元稹暴病而亡,时年53岁。

35、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36、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似乎元稹在诗中没有赞美菊花的品格啊?其实元稹所说的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本来就说明了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所以元稹这首诗只是没有正面描写而已,从侧面其实已经烘托出它的优秀品格了。

37、白居易曾特别在《寄元九》中写道:“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38、元稹最为人称道的诗作是这三首悼亡诗《遣悲怀》,近代陈寅恪先生曾评价这组诗:贵在真实,所以成为后世绝唱。

39、半欲天明半未明,醉闻花气睡闻莺。猧儿撼起钟声动,二十年前晓寺情。

  发布日期:2023-08-26  投稿会员: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