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当先成语故事(87句精选好句)

一马当先成语故事

1、(反义词)众叛亲离、分崩离析、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2、(例句)洪水来了。他带领~直冲上去抢险救灾。

3、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4、狼路过一处田地,看到地里有许多大麦。虽然黄澄澄的招人喜爱,但狼不吃大麦,只好走开了。刚走不远,就遇见一匹马,他把马领到田里,告诉马这些大麦他自己舍不得吃,特意给马留着,因为喜欢听马吃草时牙齿发出的美妙声音。

5、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6、还呆在牲口棚里吃干草的驴子听说马儿死在了战场上,叹了一口气,说:“看来上帝是公平的,马儿是不幸的。”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青鬃马伯乐在集市上选了一匹青鬃马。他说,只要经过训练,这匹马一定可以成为千里马。(一马当先成语故事)。

7、对这一封赏,有些功臣不服气,便说:“我们拼死拼活,身经百战,而萧何未有汗马之劳,连战场都没上过,只会耍笔杆,发议论,封赏为什么反在我们之上?”

8、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9、主要内容——南北朝时,有个画家叫张僧繇。一天,他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张牙舞爪,形像逼真,但奇怪的是都没有眼睛。游客看了,觉得缺少神韵,很是可惜,就请张僧繇把龙的眼睛补上去。张僧繇推辞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游客不信,都以为张僧繇在吓唬人。在大家的一再要求下,张僧繇只好提起笔来,轻轻一点。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10、指挥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大将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

11、珠海经济特区(广东省,1980,08,26)

12、马摇摇头说:我是千里马,怎么可能去当猎人的苦力呢?

13、杞人忧天: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是指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14、刘邦则回答说:“你们都打过猎,打猎的时候,追杀野兽的是狗,而指示野兽的巢穴、去向,让狗去追杀的,却是人。你们只会追杀,不过是‘功狗’而已。而萧何指挥冲杀,是‘功人’。并且,你们虽然勇敢,却多数是单身跟随我出战,而萧何一家几十口人都参加队作战,这你们又怎么能比呢?”

15、量体裁衣   忙里偷闲   适可而止   世外桃源   相敬如宾

16、“一×××”结构的成语:一丝不苟、一帆风顺、一泻千里、一言九鼎、一鸣惊人、一马当先

17、(近义词): 言传身教、身先士卒、身体力行

18、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高墙。

19、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20、其实每年都有一个月是马月,每年农历正月到腊月对应的属相依次是: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

21、有个城里人非常贫穷,每天都过着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的生活。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不愿意脚踏实地地干活,一天到晚做着发财的梦。

22、(小猪唏哩呼噜)(下):12唏里呼噜当大侠3寻访路匪真侠斗假侠(下)

23、病入膏肓   人各有志   碧血丹心   旁若无人   礼尚往来

24、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25、成语解释: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26、施雨廷同学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故事“对牛弹琴”,有个弹琴能手叫公明仪,他对牛弹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着头吃草,就好像没听见任何声音一样。不是牛没有听见,是这美妙的曲子不适合牛的耳朵而已。公明仪于是变换曲调,弹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声,还有一只孤独小牛的哞哞叫声。牛听了,马上摇动尾巴,竖起耳朵,因为不安而小步来回走动。这个成语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到呢?办任何事情,都必须看对象。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后人用“对牛弹琴”这个成语,比喻向不懂道理的外行人讲高深道理是徒劳的。

27、出处:《史记·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为福,转败为功。”

28、海南经济特区(海南省,1988,04,13)

29、(解释): 原形容马跑得很快。后比喻进展极快。

30、传说楚国有个珠宝商到郑国去卖珍珠,为了吸引顾客,他做一个很漂亮的用名贵木料做成的盒子,匣子还镶嵌着宝石和翡翠,看起来十分华贵。一个郑国的买主抱着珍珠匣子便以高价买下,打开匣子取出珍珠还给楚国商人。

31、(解释)首:头;瞻:往前或向上看。马首是瞻,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32、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33、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永远走在任何事情的最前沿,是个榜样的象征。我们常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最勇敢的人,所以呀,成功的.人从来走的不是捷径,而是几乎别人不愿意走的艰险的路。小朋友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成语寓言故事10困兽犹斗开天辟地口若悬河空中楼阁

34、鹬蚌相争   以身试法   百步穿杨   旷日持久   天下无双

35、   同时,在表演区中,我们还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小道具,让幼儿操作这些道具来讲述、表演故事,形象生动地再现成语故事情节,从而激发起他们的真实情感,沉浸在成语故事意境中,其乐无穷。

36、相信读了这个成语故事,大家都能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性了吧!原本晋军是有赢的把握的,可谁知军心不稳定,各自都有着自己的想法,不肯听令。而秦军也恰恰是明白这一点,所以轻而易举的赢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团队如果不团结一致,就如同一盘散沙,虎会轻易被打败。成语寓言故事5拔苗助长

37、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能言善辩的人,如今到来我国,我想羞辱他一番,大家看用什么办法好?"

38、可是,一个月又一个月过去了,无论伯乐采取什么办法,野马的成绩始终不理想。每日的奔跑距离,总是在900里左右徘徊。

39、其它诸候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登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40、→物是人非→非同小可→可想而知→知书识礼→礼尚往来→来日方长→长话短说

41、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后,终于来到离郑国不远的淆国,刚好被郑国在这里做生意的商人弦高碰到。弦高一面派人向郑穆公报告,一面到秦军中慌称自己是代表郑国前来慰问秦军的。弦高说:“我们君王知道你们要来,特派我送来一批牲畜来犒劳你们。”

42、(小猪唏哩呼噜)(下):09唏哩呼噜当大侠:2鸡宅捉鬼大侠惹麻烦上

43、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成语寓言故事5目前,“猴年马月”的来历无从考据。不过有人称,这个词义多半源于方言的以讹传讹,最流行的说法认为,“猴年马月”是天津的“何年嘛月”谐音的变体。

44、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单以文字出现的成语,肯定难以引发幼儿的关注。为了让幼儿更能自发地去认识这些成语,我们制作一些成语小卡片,以吸引幼儿的关注,借助图片这一直观材料,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讨论,从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如:在认识成语“落井下石”时,当他们看到一个凶神恶煞的人拿起大石头扔向井里时,很快就明白了这个故事的意思。

45、寓意: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成语寓言故事6有个有钱人家偶然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连狗也没有受到伤害。

46、战国时,秦国的队伍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47、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明天早上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48、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49、楚王转过头来望着晏婴说:"齐国人生来就喜欢偷盗吗?"

50、根据农历干支,猴年12年一个轮回,马月也是12个月一个轮回,凡是猴年,必有一个月是马月,“猴年马月”的周期是12年。20xx(农历为甲申年)正好是猴年,从6月18日开始直至7月16日是农历五月,也就是庚午月,正好是“猴年”里的“马月”。下一个“猴年马月”是20xx年6月5日至7月3日。

51、清热解毒药“马勃”,俗称“牛屎菇”“马蹄包”等,它是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性辛、平,归肺经,《本草纲目》记载:“清肺,散血热,解毒。能清肺热咳嗽,喉痹,衄血,失音诸病。”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血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咽喉肿痛、咳嗽失音、吐血衄血,外伤出血等,为治咽喉肿痛的临床常用药。

52、嫁鸡随鸡   返老还童   安土重迁   渐入佳境   沧海桑田

53、→同年而校→校短推长→长生不死→死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变

54、有一天,更羸与魏王在京台之下,看见有一只鸟从头顶上飞过。更羸对魏王说:“大王,我可以不用箭,只要把弓拉一下,就能把天上飞着的鸟射下来。”“射箭能达到这样的功夫?”魏王问。更羸说道:“可以。”说话间,有雁从东方飞来。当雁飞近时,只见更羸举起弓,不用箭,拉了一下弦,随着“咚”的一声响,正飞着的大雁就从半空中掉了下来。

55、国马被咬了一口,却非常宽宏大量,一点都不记仇,并用自己的宽容感动了骏马。而骏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毫不纵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我们做人也要有这两匹马的精神:宽以待人,知错就改。关于马的寓言故事9靠近长城一带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几个月,那匹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件坏事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安慰他。他的父亲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唯独这个人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得以互相保全。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0驴子和马儿同住一个牲口棚,但驴子对马儿非常不满,只要主人在它们各自的食槽里添完食物离开后,驴子总喜欢对马儿发牢骚:

56、(解释)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57、(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寓言成语故事5宾至如归

58、齐军出了迷谷,顺原道返回孤竹国都城。孤竹国君忽听城外鼓号声惊天动地。赶到城墙上一看,只见齐军已到城下,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天亮了。齐桓公与管仲入城,桓公挥剑砍去,孤竹国君人头落地。孤竹国就这么消失了,然而,“老马识途”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59、(解释)指室内、户外一切娱乐活动。指放弃内心精神世界的追求,追逐外在的娱乐活动。“声色”、“狗马”都是以事物的特征、工具代指事物本身。

60、有一次,王忱去看望舅舅,遇到了比他早出名的张玄。舅舅要他俩交谈交谈。张玄早就听说王忱志趣不凡,很想与他谈谈。他年龄比王忱要大,自然希望王忱先给自己打招呼,就端正地坐着等候。不料,王忱见张玄这等模样,看不上眼,也默默坐着,一言不发。张玄见他这样,自己又放不下架子,对坐了一会,怏怏不乐地离去了。

61、后起之秀   风声鹤唳   外强中干   运筹帷幄   一箭双雕

62、(反义词)知难而退、后来居上、后起之秀、慢条斯理

63、相反,它们会对聚集在一旁,一动也不动的鳄鱼很有兴致,它们会毫不畏惧地走过去,然后用嘴舔、用鼻子蹭、用头拱鳄鱼。

64、    二月,张飞进攻固山,扬言要断曹洪军后路。曹洪进击张飞、吴兰。吴兰战败,被斩杀。张飞、马超引兵退走。  四月,刘备攻马鸣,派将军陈式断绝马鸣阁道。魏军徐晃率兵截击,陈式军堕落山谷伤亡众多。不久,马鸣阁道为刘备军攻克。刘随即进攻广石及阳平关,夏侯渊与徐晃、张郃集兵抗击,刘备屡攻不克,遂急书益州增兵。诸葛亮征询从事杨洪意见,洪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于是诸葛亮迅速调集兵力,派往汉中,增援刘备。  

65、“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66、马儿甩了甩尾巴,平静地说:“驴兄弟,你就不要再埋怨了。你看我每天干的那些活儿——运木材、拉砖头、驮者主人长途跋涉,这些活儿非常耗费体力,我只有吃得好一点儿才有劲儿。”

67、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68、出处:《旧唐书·萧瑀传》:“应遭剖心之祸,翻见太平之日,北叟失马,事亦难常。”

69、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就像故事里的薛仁贵也不是天生的人才,是他爱国热情给了他习武的热情。同样的,小朋友们,你要找到激励你前行的动力,当你将自己锻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人,那么也能做到马到成功,旗开得胜。关于马的寓言故事14从前,有个人赶着一匹马和一头驴子上路。路途中,驴子对马说:“你若能救我一命,就请帮我分担一点我的负担吧。”马不愿意,驴子终因精疲力竭,倒下死了。于是,主人把所有的货物,包括那张驴子皮,都放在马背上。这时,马悲伤地说:“我真倒霉!我怎么会受这么大的苦呢?这全因不愿分担一点驴的负担,现在不但驮上全部的货物,还多加了一张驴皮。”

70、(熊大熊二的快乐生活)第三季01《小猫的胡子》

71、不合时宜:不适合时代形势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习尚。

72、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73、一回到家里,迂公顾不得休息,赶紧去马厩把心爱的马牵了出来,拴在院里的树上。又去厨房取了一把刀,坐在马旁边磨了起来。马看见主人用力磨刀,仿佛知道他想干什么,就用悲伤的眼光看着主人,发出一声声哀鸣。迂公不忍看马,背过脸去说:"你别怪我,我这都是为了你好啊。虽说有些疼,但挖掉了有毒的肝脏,你就可以活得长久些了。"迂公把刀磨得锋利无比,抓住马缰,咬了咬牙,一刀刺了下去,把马肝挖了出来。马长嘶一声,倒在地上死了。迂公扔掉刀,大哭不止,边哭边说:"马肝果然是有毒啊,挖掉了它,马都还是活不成,更何况是留在肚子里面呢!"

74、(近义词)遥遥领先、争先恐后、身先士卒、匹马当先

75、“飞鸟惊蛇”形容字体飘逸像小鸟飞翔,笔势遒劲连蛇也受惊吓。成语寓言故事9一马当先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三国时,黄忠的军队来到定军下,黄忠找法正商量攻打定军山的作战方案。法正指着定军山西面的一座高山说:“这座山比定军山高,如果攻占它,居高临下,定军山上的情况就看得一清二楚,拿下定军山易如反掌。”黄忠抬头观察了一蕃,当天半夜就发动了进攻,占领了山头。法正说:“老将军,请您带领军队在半山腰,我在山顶监视。夏侯渊的军队来攻打,我就举旗帜为信号。举白旗,老将军就紧守不出击;举红旗,就立即冲下山狠狠的打。这样,一定能取得胜利。”黄忠完全赞成。

76、一马当先→先声夺人→人心向背→背信弃义→义正词严→严阵以待→待人接物

77、范 例:李自成看见敌人增加了援军,士气复振,就赶快把人马整顿一下,由他一马当先,继续猛冲猛攻。

78、杞子等人见事情已经败露,便分别逃往齐国和宋国去了。孟明得知此消息后,也不情愿地下令撤军。

79、→风行电照→照人肝胆→胆小如鼠→鼠臂虮肝→肝胆披沥→沥血叩心→心浮气盛

80、本来就只是痴心妄想罢了,一个煞有介事的将虚妄当作现实,一个还以此为依据大发脾气,丈夫和妻子真是又愚蠢又可笑。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踏实,不能学这对夫妻把虚幻的东西作为根基。寓言成语故事8(成语):掩耳盗铃

81、主要内容——古时候,有个楚国人卖矛又卖盾。他拿起自己的盾夸口说:“我的盾坚固得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又举起自己的矛夸口说:“我的矛锐利得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有个围观的人问他:“用你的矛来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楚国人张口结舌,回答不上来了。

82、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塌之势。”

83、千军万马的成语故事讲述的是事情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当时梁武帝命大将陈庆之率军伐北魏,陈庆之一路所向披靡,一直攻打荥(xíng)阳城下,他鼓舞士气,以7000人战胜魏军30万人,直向洛阳。他的将士身着白色战袍,十分威武。

84、    三国时期,曹操率军攻打刘备。此前,张郃统兵进攻张飞镇守的巴西,被张飞击败,几乎是全军覆没,只身逃回定军山,夏侯渊本欲坚守,法正设计夺取定军山对面的高山使曹军失去地利,迫使夏侯渊主动出击,又以逸待劳,避朝锐,击暮归,一举击败定军山守军,夏侯渊也阵亡于乱军之中。张郃留守的大营兵力微薄,抵挡不住,撤往汉中,定军山失守。

85、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壮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战。靠近长城一带的人,大部分人都死了。

86、春秋时期,秦国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人领军驻守郑国,却美其名曰为:帮助郑国守卫其国都。公元628年,杞子秘密报告秦穆公,说他已“掌其北门之管”,即掌握了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秦国进攻郑国,他将做秦国内应,协助秦国攻郑。

  发布日期:2023-08-22  投稿会员:admin